马旭教授荣膺“医学教育终身成就奖”

来源 :医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诊断学的双语教学,本文结合相关的文献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讨论了医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医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医学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医学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由5个具有同源性的成员组成,其在全身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广泛,且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TSP在眼组织中的分布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等,也可由小梁网细胞所分泌,从而发挥不同作用.作为细胞因子,TSP在眼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角膜疾病的修复、白内障的形成、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进
葡萄膜炎是累及眼后段的炎症性疾病,病程长,对视功能的损害明显,可出现黄斑囊样水肿(CME)、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多种并发症.在葡萄膜炎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炎性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研究已证实在并发CME的葡萄膜炎患者玻璃体腔内VEGF含量升高.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相关性CME及C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并总结了一些改革的心得体会。
γδT细胞占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1% ~ 10%,能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细胞毒效应,能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方式直接识别并结合抗原,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自身免疫反应,具有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作用.研究认为,γδT细胞在葡萄膜炎发病中具有致病和保护的双向作用,其功能的复杂性及其对葡萄膜炎的调节作用日渐受到重视.目前,γδT细胞与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结合解剖学的专业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我们精心编写双语教材,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的方式,即按照双语单词→双语句型→双语短文→双语授课的教学顺序,最终在神经系统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授课,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文对77名学生临床英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医学基础课程期间英语学习对临床课程学习的影响程度,学生对临床课程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为进一步广泛开展临床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内皮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内皮素mRNA的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增高,内皮素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