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莱罗舞曲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出生于法国南部与西班牙接壤的山区小城锡布尔一个工程师家庭,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巴黎。他从小就接触音乐,7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188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学习期间,他在音乐创作上就爱标新立异并追求崭新的音响效果。他在精神气质方面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等人的影响。通过自己努力,他使法国音乐从瓦格纳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他的早期创作受到德彪西的革新思想的强烈影响,作品较多地体现出印象派的思想和风格。但在他创作的成熟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服过役),由于夏布里埃和萨蒂等人的影响和对法国古琴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配器以及李斯特钢琴作品的爱好,他转而追求更加明确的音乐语言,作品也更加严谨和朴素。他放弃了印象派的理想,回到更加古老、更加纯粹的法国音乐传统,同民间音乐,特别是同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所谓的“法国新古典乐派”,用丰富的具有独创性的和谐语汇、管弦乐的音色、主题和形象以及大胆引进的爵士音乐等因素,极大地拓宽了法国音乐的表现手法,使他的作品在色彩微妙的对比变化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拉威尔的作品,一音一符都经过反复推敲,以精确、贴切而著称,因而人们戏称他为“最精确的瑞士钟表匠”。他虽然与德彪西并列为印象派大师,但拉威尔所追求的效果比德彪西更为精确,避开了象征主义中暖味的光线与阴影,以大量装饰性的效果点缀音乐结构。他以“完全崇尚简单,学习莫扎特的一切”作为自己创作的座右铭,坚守“深奥,但不繁复”这一准则,这些特点都反映在他量少而质精的作品中。
  《波莱罗舞曲》可以说是拉威尔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他对这首乐曲充满了自信。他曾经对一位亲友说:“你看着吧,等这首乐曲一发表,大街小巷里人们都会争相踏着它的节拍翩翩起舞。”这话一点儿不假。直到今天,这首舞曲仍然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最喜爱的乐曲之一。这首乐曲由反复演奏17分钟的单一曲调的两个短主题组成,具有不同的器乐“色彩”,作曲家体现在这首乐曲中的娴熟的管弦乐技巧举世公认。拉威尔在评论自己这件作品时曾经这样说道:“它是一首动作非常现代化的舞曲,旋律、和声与节奏完全统一,节奏由鼓声不停地突显出来,惟一多变的因素是由管弦乐的逐渐增强来表现的。”
  1932年,57岁的拉威尔搭乘计程车不幸发生车祸,胸部受撞击而淤伤,头部脑震荡。几年后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曾经出席过几场音乐会,在一场他创作的芭蕾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的演出中他绝望地说:“它真美,它终究还是很美,”然后又说:“我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留下,我还没有说出我想要说的东西。我还有这么多要说。”他的这些话不禁使人想起米开朗基罗临终时的感叹:“我刚刚摸索到雕塑的一些门径,可现在不得不永远停止了。”1937年12月,拉威尔做了一次细致周密的脑部手术,但并未发现预期中的脑瘤,他的病症因此成了不解之谜。术后不久,拉威尔陷入昏迷,同年12月28日平静去世。
其他文献
这里枞树的枝杈悬空抖动,  这里鸟儿惊恐啾啾地叫。  你住在施了魔法的荒林中,  要想离开此地却办不到……  哪怕稠李干枯像随风摆的衬衣,  哪怕丁香花陨落如纷纷细雨——  反正我要领着你离开这里  去一座宫殿听悠扬的芦笛……  你的天地被巫师们施展法术  见不到光明千百年陷于封闭,  因此你想世界上没有什么去处  比这座妖氛弥漫的森林更美丽!  哪怕早晨草叶上没有露珠的痕迹,  哪怕与阴霾天空争
在烟波浩渺、碧海蓝天的爱琴海域,《荷马史诗》曾这样盛赞过一个岛屿:“在色如酒浆的海中央,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美丽富饶的克里特,四周翻着波浪。九十座城池立于岛上,人口众多无数量。”这就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克里特岛。即使是耀眼夺目、雄踞后世的古希腊文明在它面前也要保持凝重与尊崇,因为克里特所孕育与创造的爱琴文明把希腊文明的发端上溯了至少一千年。  克里特岛与希腊半岛南端隔海相望,是爱琴海域最大的岛屿
当今在西班牙各地依然如火如荼进行的斗牛节,已经跨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然而我们现今所看到的斗牛形式,则诞生于18世纪初。斗牛之所以成为西班牙的国粹,可以说有两大缘由:一来是因西班牙本土盛产蛮牛,二来则是西班牙人的性格所致——他们热情的民族性,使他们与猛牛结成了难分难舍的悲剧性友情。    红布功夫    整场斗牛表演,三位斗牛士每人对阵两头牛,一般轮流上场,直至把六头牛
梦是什么?  《辞海》上说:梦是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认为,睡眠时如大脑皮层某些部位有一定的兴奋活动,外界和体内的弱刺激到达中枢与这些部位发生某些联系时,就可以产生梦。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历来对梦的本质的认识与看法各异:爱斯基摩人相信,在睡眠时人的灵魂离开躯体,到一个梦幻世界游历:印第安人则认为,梦与现实一样真实,醒后应尽快去做梦
元阳梯田No. 2    元阳梯田No. 3      元阳梯田No. 4  元阳梯田No. 5  我喜欢摄影,不仅是因为它好玩,更主要的是通过相机快门记录光影变幻瞬间的心灵驿动,完成一次次心灵的诉说,把激荡于心灵的感受诉诸画面,把精神层面的东西解析为光与影的实在。摄影是用心在默默地诉说。  我说摄影就是“玩”,但玩也要“玩”出个样儿。“玩”的时候就要拿它当回子事,要弄懂怎么玩,怎么玩好。因此说“
不了解托尔斯泰,就不能认为自己了解祖国,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  ——高尔基《俄国文学史》    莫斯科河附近的托尔斯泰街26号,是一座美丽的草木葳蕤的庭院,越过临街的雕有花纹的木围墙,可见一栋橘红色的两层楼的木板房。院门口镶着的一块小小的铭牌上刻着如下俄文:“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博物馆,作家1882至1902年在此居住。”  这位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拉皮文县的波良纳庄园的大文豪,虽然是
前人笔下香炉,大多是言及其物而已。近年有专门于香炉之类的研究,一是扬之水的《古诗文名物新证》中关于香炉和香薰的美文;一是孟晖的《花间十六声》中关于“添香”、“薰笼”、“香兽与香囊”的集锦。说来巧得很,两位作者都是女士,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洞察和文思将历代香炉、香薰之类的器物与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情趣娓娓道来,前者注重名物的考略,后者则多从历代诗词与笔记中寻觅薰香和焚香的生活情趣。  中国古代器物中,
最终,2020火星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登陆地点。美国宇航局曾考虑了8个登陆地点,其中一半是可能保存着古老生命迹象的地方,包括以前的湖泊、三角洲及有证据表明水和沉积物长期存在过的地方。其他可能的登陆地点包括较为古老的岩石,水曾经在这些地方以地热泉的形式冲出火星地壳,这些地热泉很久以前可能有兴旺的生命。最终选定哪一个作为登陆地点,将决定火星科学的研究方向。2017年3月,科学家在一次研讨会
看到“运动竞技”四个字,你的第一反应还是奥运会吗?未免有些无趣哦。赛场上一本正经的面孔,代表着高水平,却不免少了一丝乐趣;赛台上汗水涔涔的比拼,传承了老精神,却少了一份新奇。接下来的新奇之旅,让我们一睹世界各地玩乐达人的“雷人”竞技。  对地心引力说“不”——爱沙尼亚·玩转360°大秋千  摇摇荡荡的秋千是我们儿时的最爱,但您是否曾幻想过能被人用力一推,秋千载着自己高高扬起,甚至高过了头顶的横杆?
译\丁永明    不妨这样来看待这件事:如果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用头发做的,他也一定想让它挤入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市蕾拉·科胡恩的博物馆里——倘若蕾拉还能找到空地方来放它的话。事实上,馆长兼美容师蕾拉·科胡恩的这间小小的“头发博物馆”已经被1000多件古色古香的发编艺术珍品所充满,它们当中有花环、戒指、还有十字架。有一次,科胡恩将一些藏品拿到外面去展览时,一位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这些东西竟会是头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