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饮谁能问挈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宋一代,文人的地位空前优越,在这一特殊时代下,文人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相较于唐代,宋代文人的群体性格趋于理性、向乎内敛,他们兴时饮酒,伤感不遇时也以酒为伴,酒已成为宋代文人生活的一部分。
  酒文化在宋代得到了繁荣发展,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酒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宋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城市发展欣欣向荣,勾栏酒肆等娱乐场所遍布全国,饮酒之风兴盛。宋酒的品种十分丰富,主要有黄酒、果酒、配制酒三大类,黄酒即谷物酿制酒,“凡酝用秔、糯、粟、黍、麦等及曲法、酒式,皆从水土所宜”,它是宋代产量最大的酒品,同时也是市井百姓最主要的消费酒品。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果酒产量大、品种多。在前代,葡萄酒只有名门贵族才能饮用,至宋代,葡萄酒已经成为市井的常见饮品。除了葡萄酒之外,宋代还出现了梨酒、桔酒、黄柑酒、荔枝酒、石榴酒等新类型的果酒。但是相较于黄酒,宋代的果酒生产并未形成社会性规模,“除葡萄酒外,其他果酒品种的生产规模很小,多限于个别地区或个别家庭”。宋代的配制酒采用浸泡的工艺,人们可以按照个人的喜好加入原料,它的制作与酿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人们往往自己酿酒。配制酒往往以加入的主要原料为名,例如艾酒、菖蒲酒、茱英酒和菊花酒等等。宋代的酿酒工艺较唐代更为成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关于酿酒技艺的著述,如《北山酒经》、《东坡酒经》、《桂海酒经》、《新丰酒法》等等,宋诗也中不乏诗人对自酿家酒的描写。
  宋人饮酒风之盛,文人与酒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酒、文本是同根生,文人与酒天地缘。随着时代的变革,宋代文人饮酒的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文人在“醉”中进行艺术创作,进行审美鉴赏,在“醉”中感慨命运悲欢;而酒作为文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更多地被赋予“知己者”的身份认同,成为见证诗人内心、见证时代的一面镜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便是一位酒文化专家,据说苏轼写字绘画前都必须饮酒,他曾言,“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气拂拂从十指中出也。”苏轼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两次在朝,三次被贬,多次外任,却仍能坦然面对。“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便是其诗酒人生的乐观写照。苏轼将“半酣”、“欢适”的饮酒观念与自我人生哲学融为一炉,这些酒后写就的名章便表现出苏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旷达的胸襟。
  酒仙之外,更有醉翁。欧阳修作为北宋文人中的标志性人物,既是文章大家,又是一代士风的开启者。欧阳修因新政失败,多次被贬官。不过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很快调整好心态,面对无情的现实,学会了快意人生,纵情山水,不醉不归。无论是悲苦还是欢愉,独处还是会友,欧阳修都离不开酒。《欧阳修诗词全集》中共收录了230首诗词,其中沾酒字酒意就有262处,是真正意义上的酒气冲天。不过欧阳修的“醉”并不是具体的事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正如他在《赠沈遵》所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酒中不仅有真豪杰,还有女丈夫。世称“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也与酒有着不解的缘分。李清照少女时,曾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经历。参加亲朋好友的宴会,把酒言欢,“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两地分居,丈夫出仕,她用酒排遣相思之苦,抚慰自己,“要来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南渡之后孤苦无依流落江浙一带,李清照历经身世变迁之悲,国破家亡之痛,思乡念国之苦,酒更是成了她精神的寄托品和生活的必需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思乡之切,令人扼腕。
  离开酒,文人在其命运波澜中就缺了一种精神、一种潇洒。失却了酒的精神纾解,文人的仕途坎坷或宦海沉浮就变得无精打采、光华不再。人生之“醉”,不仅能让人超越功利、澄明心胸,在宋代文化的影响下,它还促使文人达到齐生死、等万物的境界,成为一种集真善美为一体的本体之境、存在之域。
  宋代的酒文化是以繁荣的酒业、成熟的酿造技术为基础的,宋文人将饮酒与人生哲学融为一体,这种潇洒恣肆的意趣,丰富了酒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客观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共同推动之下,宋代酒文化盛行,折射出了宋代文人的意趣与人格追求,体现出了浓厚的时代美学精神。在杯盏交错之间,宋代社会生活如同画卷一般徐徐展开。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流动人员就业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日趋复杂的今天,如果结合区域性的各类人员就业需求来不断构建和建设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就可以为更多的未就业或者灵活就业人群的稳定生活和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在践行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创新性机制的大前提下,只有坚持人本服务,效能为先才可以让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得到核心优化和升级,从而为更多的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两个部分,对王昌龄以男性身份书写宫怨诗的原因和情感进行详细探讨,结果主要发现:王昌龄的宫怨诗是在继承以往宫怨诗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盛唐时期独特的社会背景和自身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创作而成,勾勒了宫女的悲惨生活,同时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因屡遭挫折而焦虑痛苦的心情。  关键词:宫怨诗 ;王昌龄;自我情感  盛唐是我国古诗发展的巅峰时期,在短短五十年内,创造了“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1”的诗坛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在欣赏中,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中学习,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美术欣赏;评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促进平面设计发展,还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从平面设计的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了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關系,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以此来达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平面设计;应用探讨  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在现如今社会不断变迁的背景下,文化认同感下的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是引起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下的教育现状分析,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现状,剖析原因,以及少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变迁。同时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新民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当然,在平等创新的氛围,带动民族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期刊
摘要: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当中,他用自画像的形式描绘他当时的生活写照,将自己的一生完整地勾勒出来。图像学是美术史论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分三个层次来解读伦勃朗早期、中期、晚期的三幅自画像,分析伦勃朗三幅自画像背后隐藏的时代审美风格、画家的身份、思想感情以及绘画风格的转变。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图像学;潘诺夫斯基  自画像是艺术
期刊
摘要:韩愈作为碑志文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其碑志文创作涵盖体式多样,打破了魏晋以来碑志文撰写的僵化体式,后人称之为“变体”并给予了较高评价。本文拟从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两个方面,从韩愈碑志文的叙事笔法切入,指出其创革之处即是将“尚实”与“尚奇”完美融合,将碑志文体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与新境界。  关键词:韩碑;叙事笔法;史家笔法;小说家笔法  叙事策略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写作效果而在叙事中所使用到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洞庭湖龙舟运动发展现状的探讨。研究洞庭湖龙舟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指出了洞庭湖龙舟运动的发展应立足当地的区域文化,抓住国家对洞庭湖环境冶理的有利时机,带动龙舟运动科学、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龙舟运动; 洞庭湖; 现状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与改善,使得人们也逐步追求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为了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部分城市也都创建了文体中心,对所开展的各項文化宣传工作和不同的文艺活动进行大力推广,从而让人们也进一步了解舞美文化所带来的魅力,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本文主要通过舞美设计来表达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也可以表现出活动中舞美设计的
期刊
摘要:新兴的传播形式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模式,但随着互联网中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萌生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互联网;文化摩擦  如今,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兴的传播形式兼具了传播类型当中的团体传播传播、大众传播、人机传播各自的有点,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跨越时空的交际场景。[1]  然而,互联网在推动跨文化交际积极进行的同时,也带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