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与教学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个体差异,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來的。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总体目标中更将情感与态度列为其四大方面的目标之一。
  1 互爱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否喜欢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那位老师有关。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特别爱学他所任教的学科,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师生观,学会热爱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将热爱之情传送给学生并感染学生;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帮助;要善于创设、营造师生和谐相处的课堂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如有位成绩很差的籍学生转学到我班,但我并没有歧视他,而是和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他和他妈妈见此情境,感动的哭了),并在往后的学习中注意对他访谈,了解学习情况;在课堂也用诚恳、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对难度适中的题目经常让他回答、板演并及时给予表扬,使他由厌学到乐学到爱学,成绩不断进步,从30多分到期末质量检测中取得了96分。所以,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 尊重之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个体差异,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导入、展开,练习的设计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特别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条件让他们体面的表现自己并及时地肯定他们点滴进步,不断激发上进的心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如一个同学板演多位数加法,忘了在百位上进位,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在订正时变成在做对的数位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数位上打一个“×?”(如下):
  学生一看,四个我还做对三个呢!只是百位上忘了进位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评价时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知识与技能上的错误,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乐学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1 可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在前一课时先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一位学生任意写分子、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并计算出分数值(用小数表示)。上课时,师生打擂台,由学生报分数,老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知道吗?”……这样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3.2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时,可先创设情境:国庆节到了,杏娟一家从汤塘出发乘车到韶关的丹霞山玩,从汤塘镇到丹霞山有217千米。当汽车走到翁源县时,司机发现已走了153千米,你知道到丹霞山还有多远吗?引导学生从中抽取有用的资源和问题编成一道减数应用题。这个过程为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3 可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和数学形体的对称美等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寻找一些美丽的图片,然后在巩固新知时让学生拿出各自美丽的图片来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欣赏,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主要美在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画出对称轴。这样既掌握了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体会到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和动手操作的规范美。
  4 宽容之情——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生放任自由,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合符要求的给予表扬、肯定,反之给予恰当的批评。
  在此基础上,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有的错误,学生是会一犯再犯的,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如有的学生偏偏在你强调不可抄错数后,把365写成356,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学生反复100次,就做101次转化工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情商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情感有极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在课堂活
期刊
【摘 要】《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说明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明确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语文性质更全面定位更准确。《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前两个维度是工具性的一面,而后一个维度则是人文性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的工具性即是求真,而
期刊
在课堂教学的心理结构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学生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智力因素可以具体的形成和表现为各种能力,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工作;非智力因素可以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直接介入学习,而是以动机作用为核心,调节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
期刊
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品行已蔓延到无知的孩子身上,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其实要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很多。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我就谈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  1 关心爱护——正确对待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充分说明
期刊
【摘 要】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才使小树苗们在爱的沃土中茁长健康成长。  【关键词】和谐交流;潛移默化;持之以恒;健康成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学个生都需要老师给予慈母般的爱,让他们在爱的淋浴下茁壮成长,然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每位教师最费心劳神的。如果说优等生是熠熠生辉的钻
期刊
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面对全新的课程,开始阶段往往积极性很高,热情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在原始好奇心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兴趣会慢慢淡漠,甚至消失,进而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不断下滑。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在初级阶段如何培养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英语的关
期刊
【摘 要】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探究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主体,而且要更多更好地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所谓“回归主体”,即是把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热情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即努力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
期刊
高中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完全注重知识,而是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行于知识的学习,这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这是由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除了表达信息外还需要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因此在教学中作
期刊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做好事情,才能有所创造。三年级上册的7课《动手做做看》就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展开的。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