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品行已蔓延到无知的孩子身上,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其实要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很多。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我就谈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
1 关心爱护——正确对待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费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而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德育管理工作者就更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哪个学生,他们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哪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经常性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在作崇。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我每一次我都会向前任任课教师了解班级各生情况,尤其是“问题”学生。但我也从不凭借经验,妄下结论。每一次与新班学生见面我总会这样表态:“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在一起生活学习。你们以前的表现怎么样,我不看重。你们的表现将从今天开始给我留下印象,我相信大家都是好样的!”说这番话的同时,我会微笑着环视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一缕爱的阳光,让他相信只要自己从现在开始努力,也会迈入优秀生的行列。
2 多彩活动——保障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更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将空洞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的“活”教。例如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可采用口才历练,使学生愿说,敢说,会说,强化日常学习中的口才培训和锻炼能力,使口才训练和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信息互为提高。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开展口才训练,以班队课为抓手,开展“课前五分钟大擂台”和“辩论课”等活动,促使读书成为学生学习和平时生活的主体内容,长久坚持下去,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
第二是我的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课间不仅仅是学生的活动时间,我们老师、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不仅有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可以随机性的对班级学生不良行为就事纠正;
第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提醒、监督、制止班级违规行为;第四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制定一套奖励措施、每周开展雏鹰争章等活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此我们开展“送自己一个好习惯”的活动,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行动,养成做事持之以恒意识,形成做事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
3 细节入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对的、善的,什么是错的、恶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我会利用一切时机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如:每天上、下班都会坐公共汽车,学生见到老师都会主动让座,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还是淡漠的,而且公共意识薄弱,就这个共性问题我在全校范围内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讨论,很多同学都认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作为炎黄子孙也会继承和发扬,但也有孩子提出自己的父母从不给老人让座,结果可想而知了。针对这样的个例孩子我会先问他,“你认为爸爸、妈妈的做法对吗?”孩子会说“不对。”我又让孩子自己说为什么不对,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给他讲一些道理。后来,这个孩子回家还“教育”了他的父母。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比我们老套的说教要更有成效。虽然有的孩子身上已经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4 身体力行——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如要求学生要注意卫生保洁,不乱丢果皮纸屑。每天我走进校园,如果发现校园内地面上有纸屑,我都会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我必会轻声细语对学生说话等等,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当老师都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5 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者叶圣陶曾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我们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大的差距究竟问题在哪呢?其实,我不说大家也 明白这个责任就在我们家长。家庭是兒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情境影响对孩子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
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1 关心爱护——正确对待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费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而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德育管理工作者就更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哪个学生,他们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哪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经常性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在作崇。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我每一次我都会向前任任课教师了解班级各生情况,尤其是“问题”学生。但我也从不凭借经验,妄下结论。每一次与新班学生见面我总会这样表态:“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在一起生活学习。你们以前的表现怎么样,我不看重。你们的表现将从今天开始给我留下印象,我相信大家都是好样的!”说这番话的同时,我会微笑着环视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一缕爱的阳光,让他相信只要自己从现在开始努力,也会迈入优秀生的行列。
2 多彩活动——保障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更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将空洞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的“活”教。例如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可采用口才历练,使学生愿说,敢说,会说,强化日常学习中的口才培训和锻炼能力,使口才训练和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信息互为提高。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开展口才训练,以班队课为抓手,开展“课前五分钟大擂台”和“辩论课”等活动,促使读书成为学生学习和平时生活的主体内容,长久坚持下去,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
第二是我的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课间不仅仅是学生的活动时间,我们老师、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不仅有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可以随机性的对班级学生不良行为就事纠正;
第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提醒、监督、制止班级违规行为;第四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制定一套奖励措施、每周开展雏鹰争章等活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此我们开展“送自己一个好习惯”的活动,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行动,养成做事持之以恒意识,形成做事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
3 细节入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对的、善的,什么是错的、恶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我会利用一切时机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如:每天上、下班都会坐公共汽车,学生见到老师都会主动让座,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还是淡漠的,而且公共意识薄弱,就这个共性问题我在全校范围内通过主题班会展开讨论,很多同学都认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作为炎黄子孙也会继承和发扬,但也有孩子提出自己的父母从不给老人让座,结果可想而知了。针对这样的个例孩子我会先问他,“你认为爸爸、妈妈的做法对吗?”孩子会说“不对。”我又让孩子自己说为什么不对,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给他讲一些道理。后来,这个孩子回家还“教育”了他的父母。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比我们老套的说教要更有成效。虽然有的孩子身上已经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4 身体力行——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如要求学生要注意卫生保洁,不乱丢果皮纸屑。每天我走进校园,如果发现校园内地面上有纸屑,我都会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我必会轻声细语对学生说话等等,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当老师都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5 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者叶圣陶曾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我们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大的差距究竟问题在哪呢?其实,我不说大家也 明白这个责任就在我们家长。家庭是兒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情境影响对孩子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
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