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主体,而且要更多更好地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所谓“回归主体”,即是把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热情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即努力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回归与发展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重要性
1 引言
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自学,主动地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序列、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构成教学过程的完整体系中,教师和学生还有教学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要使各种因素达到有效地整合,使他们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就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各因素之间形成最合理的组合。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扮演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了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能动性和自主性。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尤其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2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即唤醒人主动发展自身的意识。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其核心是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即主体对自身及其发展的自觉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也是主体自主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创造的前提。要唤起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基础,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才能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才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2 要以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为核心,营造适宜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接纳不同的观点、兴趣、习惯等,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存疑、问疑的自觉意识,鼓励主动探索的精神。其中包括支持、鼓励、肯定、赞扬、欣赏等积极的环境气氛,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产生和不断强化。
2.3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揭示這些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本质、精神,揭示语文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种联系,揭示语文与个人发展 (尤其是智力的开发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3 在教学价值观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
3.1 自主性。自主性是主体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并具有这种能力的特性。自主性在思想观念上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等自我意识,即对自己作为从客体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实体的存在这一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地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
3.2 主动性。主动性集中表现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主动性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成就动机,即努力追求高的目标。有远大理想。其表现为渴望当优等生,以及有强的集体荣誉感等。
竞争意识。主体性强的人,喜欢挑战,表现欲强,有进取心,并具有取得成功的本领。他们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并努力取胜,在各种活动中总是想表现自己并超过比自己强的人,在游戏中总是充当组织者、指挥者。
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有一门特别感兴趣的学科和对某方面的兴趣爱好,课外有丰富多彩的活,有自己的小书库,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
主动参与。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发言,而且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工作。
社会适应性,即指个体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过程。社会适应性强的人,表现为好的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会交往能力。他们不自私,乐于助人,尊重人,与伙伴友好相处,有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时,能找别人帮助。他们善于交际,有一定凝聚力以及主持公道,敢于批评不良行为等。
4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学生是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主体,良好的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小学生摒弃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转变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活泼的性格,从而让学生在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另外,由于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从小就培养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以后优秀的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主题教学模式应被广泛推广。
学习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为在教师引导下主体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建构、创造。多元主体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生长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多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其中包括正影响和负影响。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体现在尽可能放大这些因素的正影响,抑制这些因素对学习的负影响,尽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
5 结束语
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重要性
1 引言
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自学,主动地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序列、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构成教学过程的完整体系中,教师和学生还有教学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要使各种因素达到有效地整合,使他们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就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各因素之间形成最合理的组合。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扮演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了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能动性和自主性。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尤其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2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即唤醒人主动发展自身的意识。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其核心是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即主体对自身及其发展的自觉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也是主体自主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创造的前提。要唤起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基础,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才能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才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2 要以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为核心,营造适宜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接纳不同的观点、兴趣、习惯等,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存疑、问疑的自觉意识,鼓励主动探索的精神。其中包括支持、鼓励、肯定、赞扬、欣赏等积极的环境气氛,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产生和不断强化。
2.3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揭示這些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本质、精神,揭示语文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种联系,揭示语文与个人发展 (尤其是智力的开发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3 在教学价值观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
3.1 自主性。自主性是主体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并具有这种能力的特性。自主性在思想观念上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等自我意识,即对自己作为从客体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实体的存在这一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地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
3.2 主动性。主动性集中表现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主动性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成就动机,即努力追求高的目标。有远大理想。其表现为渴望当优等生,以及有强的集体荣誉感等。
竞争意识。主体性强的人,喜欢挑战,表现欲强,有进取心,并具有取得成功的本领。他们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并努力取胜,在各种活动中总是想表现自己并超过比自己强的人,在游戏中总是充当组织者、指挥者。
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有一门特别感兴趣的学科和对某方面的兴趣爱好,课外有丰富多彩的活,有自己的小书库,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
主动参与。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发言,而且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工作。
社会适应性,即指个体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过程。社会适应性强的人,表现为好的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会交往能力。他们不自私,乐于助人,尊重人,与伙伴友好相处,有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时,能找别人帮助。他们善于交际,有一定凝聚力以及主持公道,敢于批评不良行为等。
4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学生是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主体,良好的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小学生摒弃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转变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活泼的性格,从而让学生在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另外,由于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从小就培养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以后优秀的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主题教学模式应被广泛推广。
学习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为在教师引导下主体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建构、创造。多元主体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生长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多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其中包括正影响和负影响。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体现在尽可能放大这些因素的正影响,抑制这些因素对学习的负影响,尽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
5 结束语
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