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而在众多需要注意的内容中,我认为有一样是最不能轻视的,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特点,化学中有很多猜想和设计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验证,离开了实验,化学就失去了支撑点,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有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开设实验课,有的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更不用说学生分组实验了。他们给出的解释往往是学校条件简陋,场地不足,实验室中仪器和药品缺失,等等,导致很多实验无法开设。我相信他们所说的原因中有很多是事实,是客观原因,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教师的主观原因,就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根本就不重视实验教学,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不可替代性。殊不知,实验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以及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只有让学生觉得上课有趣,他们才会认真地听讲,才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会知道化学学起来是轻松的、有趣的,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现。而实验教学总是起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这是由实验的特点决定的。第一,实验具有直观性。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强,而实验从开始到结束都暴露在学生的感官之下,从眼睛、耳朵到鼻子和手,无处不在,这种视觉、听觉、嗅觉和肢体感觉的强烈刺激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图片所带来的刺激要强烈得多。第二,实验结果具有神秘性。实验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都会一直满怀期待地观察,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每当发现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时,每当无色酚酞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时,他们都会发出惊叹,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他们所没有料想到的。正是基于这两点,实验教学无论在什么时候对学生来说都很有吸引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二、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何培养?不让学生做实验,仅用嘴巴去说教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纸上谈兵。我们只告诉学生怎样使用仪器,而不是让他们动手实验,则只能应付学生的笔试,真的让他们做实验,他们就会手忙脚乱,这是因为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实验考查中,已得到充分验证。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只有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因为只有在自己动手打孔、弯管、连接、组装仪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也只有在实验中他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仪器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来说远比教师用嘴巴告诉他们要记忆深刻得多。因此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才是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最有帮助的。
  三、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同时造就了众多的独生子和独生女,这些孩子在家人的眼中是至宝,在家中,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自私、任性,没有人情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与人交流少、合作少,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社会是个群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这些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孩子给教育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使他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化学实验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化学中有很多实验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他们会进行分工,比如说实验中,你弯管、我称药品等类似的分工,在实验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其他能力,如组织能力,关键是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四、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特点,同样每门学科也都有每门学科的思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学科特点,拥有了学科思维,才能更容易、更轻松地学习这门课,那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呢?答案有很多种,这里我只想说,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那实验教学又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的呢?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要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比如,学生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他们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呢?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在做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发现自己的水槽里的水变红了,他们就会思考水为什么会变红?就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得到培养,在能力得到提高后,他们会考虑自己所做的实验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代替,并进行设计,然后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这种化学思维的形成,正是立足于实验教学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硬件、师资力量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化学实验教学,这样就会使化学学科教学失去立足点,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表面,使课堂变得干巴巴的,缺乏生气,使学生失去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所以我们要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开设各种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其他文献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环境,也可以因动物养殖期间的隐性感染而进入食物链,因此食品原料或加工食品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难免会受到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的污染。随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质疑的概念;其次通过调查中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引发思考,分析造成学生质疑能力普遍较差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谈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质疑意识;营造民主环境,让学生大胆提问;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愿意质疑;指导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质疑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始于质疑。爱
摘 要: 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恰当的教法,而且要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教学艺术 提问艺术 多媒体教学 物理实验  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所体现
摘 要: 静力学问题在物理学中是难点问题,虚功原理法和割补法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处于平衡态的绳索(或链条)问题的研究,尝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处于平衡态的绳索(或链条)问题得出结论。  关键词: 虚功原理法 割补法 绳索(或链条)问题  如图1所示,一根2m长的棒,一端被支撑着,在棒的中间有一个60N的重物,离支点0.5m处还有一个100N的重物。假如不考虑棒的重量,
一、对记者向性的测量在我国,专门论述记者(本文专指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文章较多,而阐述记者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记者的向性类型方面的文章很少。 I. Mea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面对人体内力做功的有关问题时,很多同学感到很棘手,往往是凭感觉作答而导致错误,甚至个别教师对此也感到困惑,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作者结合教学中碰到的实例对人体内力做功的问题作探究。  关键词: 内力做功 位移 力 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中功的定义为“力与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功的定义有点笼统,此处所说的“位移”到底是谁的位移,不够明确,
摘 要: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体现物理科学探究本质内涵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本文就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作探讨。  关键词: 物理实验 有效教学 思维能力 解惑能力  在学生心目中,中学物理学科难学,因为物理知识抽象而概括,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物理实验教学应引导学生以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做科
摘 要: 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幸福,感受生命的尊重与信任,这就是生命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生命学习”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原则,创设兴趣情境,组织合作探究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张扬生命活力,享受生命的快乐。  关键词: 物理学习 生命教育 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实践操作  叶澜老师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感受到生命的尊重与信任,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物理小实验较多的特点,创设物理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化解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使得原本单调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寓学于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小实验 创设情境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情感需要等因素出发,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并从情境出发提出具
1.玉米去雄:玉米适时去掉雄花,可以增产1~2成。玉米去雄可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倒伏,减轻玉米螟为害,促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使子粒饱满,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