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信息技术影响到一般地方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地方高校需要借助信息建设做好就业工作,加强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自己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经验,对一般地方高校如何做好就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数量、规模快速扩大,相互之间的生源竞争、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增大。地方高校多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办学规模与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地方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带着极为单一的目的追求进入大学学习的,其在思想观念、职业目标、就业准备等方面与社会要求存在相当的差距,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学生表现出的茫然而无所适从,为学校进行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推进和完善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稳步、健康地推进地方高校就业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理念化、全局化、纵深化发展已是形势所迫。
一、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降低学生就业和就业部门工作成本
对于毕业生而言,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上传毕业生信息、建立网络视频来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通过网上和毕业生联系,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合适工作。对于高校毕业生管理部门,每年的毕业生管理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到数据库,让毕业生管理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也提升了毕业生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无纸化管理。
2.有效的建立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发挥网络优势,在毕业生就业网上建立求职技巧、政策法规、就业信息的咨询等服务数据库来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就业部门除了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肩负了大量行政工作,这样的一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指导服务,也给高校就业部门工作减负。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不受空间和时效的限制,迅速得到指导。这个也是当前就业形势下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各級领导部门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师生员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了解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了解高校就业信息化现状、趋势以及产生的原因。要知道就业工作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信息化工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提倡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那么就必然要求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信息化。要知道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可能性,地方高校的地区差异,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要与地方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共生关系,可以争取各种合作和支持,具有开展信息化的可能性。要知道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利益性,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势必给教师和管理者增加了压力,但也带来了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的机会和动力,技术只能服务于人永远代替不了人。
2.科学管理、系统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就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大、难度大的复杂型系统工程,涉及不同执行环节和相关制约因素,需要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就业信息化的领导、规划和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就业信息化领导组织体系,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挂帅,招生就业处和各个学院分管就业工作领导参与的就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就业信息化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个部门协调配套,克服重硬轻软、重物轻人、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二是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根据本校的条件和特点,结合地方高校就业信息化发展需要、IT产业实力和可能争取的支持,以关键问题带动全局。三是具体细节要合适有效,建设系统切勿贪大求全、选择技术不可追求高新。关注地方高校的特殊性,注重适应性、有效性和综合效益。重视联合协作,共建整合共享。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路子。四是要循序渐进,应按照试点阶段、发展阶段、扩展阶段分期投资,分段实施。先建就业工作简网,在此基础上,上传数据库。五是要标准规范,为保证数据共享和系统运行的安全高效,必须坚持信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
3.多方争取力争信息化资金的到位
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资金投入还是比较大,不可能就业信息化建设完全依靠学校投入,必须事先研究解决资金的投入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方式:一是通过政府劳动就业保障部门投入。二是项目外包,通过合同方式将学校内部的某些服务性项目移交给专业服务公司承担,由公司负责资金投入和服务运营。三是合作共建,联合企业、金融机构、其他高校和地方政府,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和教育资源入股,合作共建,优势互补。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地方高校就业工作指导教师队伍难以满足网络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因为很多从事一线就业工作的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有关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缺乏,有些甚至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因此,必须让就业指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就业工作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加强高校就业工作队伍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是就业信息化的前提保证,通过他们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增加就业信息容量,增强就业指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方法:首先要对就业指导工作教师队伍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广大从事一线就业指导工作老师的认识;二是通过理论学习、各种研讨会来强化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意识;三是制定各种行政和经济制约来给从事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施压,让他们努力学习信息化知识,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5.合理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功能
地方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合理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的功能,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要想让就业信息网发挥到最大作用可以按照下面几个方向努力:(1)做好就业网宣传规划。学校可以在校园推广就业网,让广大学生对本校就业网有所了解。另外,就业网可以开展活动,配合就业工作的展开,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就业网贴近学生的实际。(2)加强就业网信息建设。第一,发布的招聘信息需有一套严格的审查程序,发布信息的内容要层层把关,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学校可组织专人从各大人才网站搜索信息,要选择信誉度高切实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企业招聘信息,对企业的介绍力求完整全面。同时,要做到就业信息的有序化,以便于学生查询、检索和针对性地参考使用信息。第三,针对目前就业信息本校化的局面,可考虑打破校际间信息管制的人文壁垒,与兄弟院校联合,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变数量优势为资源优势;第四,对毕业生和非毕业生做区分服务。
6.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
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服务大学生的成长进步,致力于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给予实际帮助,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有效支持。一般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按照课堂教育为主,简单的课堂教育不能够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要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可以充分运往网络信息手段。学生不仅在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测试,也可以在实习、毕业以后进行跟踪学习,真正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数量、规模快速扩大,相互之间的生源竞争、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增大。地方高校多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办学规模与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地方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带着极为单一的目的追求进入大学学习的,其在思想观念、职业目标、就业准备等方面与社会要求存在相当的差距,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学生表现出的茫然而无所适从,为学校进行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推进和完善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稳步、健康地推进地方高校就业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理念化、全局化、纵深化发展已是形势所迫。
一、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降低学生就业和就业部门工作成本
对于毕业生而言,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上传毕业生信息、建立网络视频来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通过网上和毕业生联系,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合适工作。对于高校毕业生管理部门,每年的毕业生管理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到数据库,让毕业生管理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也提升了毕业生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无纸化管理。
2.有效的建立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发挥网络优势,在毕业生就业网上建立求职技巧、政策法规、就业信息的咨询等服务数据库来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就业部门除了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肩负了大量行政工作,这样的一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指导服务,也给高校就业部门工作减负。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不受空间和时效的限制,迅速得到指导。这个也是当前就业形势下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各級领导部门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师生员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了解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了解高校就业信息化现状、趋势以及产生的原因。要知道就业工作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信息化工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提倡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那么就必然要求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信息化。要知道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可能性,地方高校的地区差异,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要与地方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共生关系,可以争取各种合作和支持,具有开展信息化的可能性。要知道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利益性,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势必给教师和管理者增加了压力,但也带来了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的机会和动力,技术只能服务于人永远代替不了人。
2.科学管理、系统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就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大、难度大的复杂型系统工程,涉及不同执行环节和相关制约因素,需要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就业信息化的领导、规划和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就业信息化领导组织体系,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挂帅,招生就业处和各个学院分管就业工作领导参与的就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就业信息化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个部门协调配套,克服重硬轻软、重物轻人、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二是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根据本校的条件和特点,结合地方高校就业信息化发展需要、IT产业实力和可能争取的支持,以关键问题带动全局。三是具体细节要合适有效,建设系统切勿贪大求全、选择技术不可追求高新。关注地方高校的特殊性,注重适应性、有效性和综合效益。重视联合协作,共建整合共享。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路子。四是要循序渐进,应按照试点阶段、发展阶段、扩展阶段分期投资,分段实施。先建就业工作简网,在此基础上,上传数据库。五是要标准规范,为保证数据共享和系统运行的安全高效,必须坚持信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
3.多方争取力争信息化资金的到位
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资金投入还是比较大,不可能就业信息化建设完全依靠学校投入,必须事先研究解决资金的投入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方式:一是通过政府劳动就业保障部门投入。二是项目外包,通过合同方式将学校内部的某些服务性项目移交给专业服务公司承担,由公司负责资金投入和服务运营。三是合作共建,联合企业、金融机构、其他高校和地方政府,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和教育资源入股,合作共建,优势互补。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地方高校就业工作指导教师队伍难以满足网络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因为很多从事一线就业工作的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有关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缺乏,有些甚至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因此,必须让就业指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就业工作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加强高校就业工作队伍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是就业信息化的前提保证,通过他们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增加就业信息容量,增强就业指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方法:首先要对就业指导工作教师队伍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广大从事一线就业指导工作老师的认识;二是通过理论学习、各种研讨会来强化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意识;三是制定各种行政和经济制约来给从事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施压,让他们努力学习信息化知识,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网络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5.合理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功能
地方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合理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的功能,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要想让就业信息网发挥到最大作用可以按照下面几个方向努力:(1)做好就业网宣传规划。学校可以在校园推广就业网,让广大学生对本校就业网有所了解。另外,就业网可以开展活动,配合就业工作的展开,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就业网贴近学生的实际。(2)加强就业网信息建设。第一,发布的招聘信息需有一套严格的审查程序,发布信息的内容要层层把关,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学校可组织专人从各大人才网站搜索信息,要选择信誉度高切实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企业招聘信息,对企业的介绍力求完整全面。同时,要做到就业信息的有序化,以便于学生查询、检索和针对性地参考使用信息。第三,针对目前就业信息本校化的局面,可考虑打破校际间信息管制的人文壁垒,与兄弟院校联合,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变数量优势为资源优势;第四,对毕业生和非毕业生做区分服务。
6.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
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服务大学生的成长进步,致力于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给予实际帮助,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有效支持。一般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按照课堂教育为主,简单的课堂教育不能够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要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可以充分运往网络信息手段。学生不仅在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测试,也可以在实习、毕业以后进行跟踪学习,真正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