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高中历史教材发生深刻变化,其教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功能日益突出。历史教材功能的转变要求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如何使教材的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使用教材”,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性质。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新课程中,教师应成为与学生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准确理解历史课标,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创造性运用和重组教材。
一、深刻把握历史新课标,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我买的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教材中的图片、史料等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都蕴涵着特定的设计意图。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深刻把握历史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二、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历史教材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只有适应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对特定学习情景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真正的课程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材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
1、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合便于学生理解。讲到涉及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这些方面的内容,结合《诗经》来讲述先秦部分的历史以奴隶社会为主,因此,学生全面把握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经济状况就非常重要。《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的西周到奴隶社会的瓦解春秋中叶的诗歌,无不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其作用过渡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变革生产关系,只有通过变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之后,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效果明显。
2、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材中的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使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适应更多的学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最彻底的特点,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了思想启蒙运动,了解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及其影响,再结合本课《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和《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篇,全面了解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更好地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3、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扩展与浓缩。教科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大量的图片、史料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区别主次,适当取舍,自主整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中,根据复习课特点,围绕课程标准,我首先确定本课重、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期以中共八大贯穿探索过程,后期重点放在十一届全会的分析上,通过两次会议背景、内容、影响的分析对比和中外历史知识对比复习,学生清晰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同时还对这一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进行融会贯通。打破教材体系,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抓住知识的主干,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经过教材重组,原本复杂、繁多的历史事件以清晰的线索贯穿,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根据学习认知规律,重新设立小标题。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按照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时,我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原有小标题,重新设立小标题: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我则采用了工业革命的原因、进程、结果影响。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学习历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内化为历史学习能力。
教师对历史教材的重组与设计,必须是一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要真正做到灵活、恰当的处理教材,就应吃透新课程标准,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着力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总之,教师对教材的重组与设计要服务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到理论、实践、实用相统一,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使用教材”,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性质。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新课程中,教师应成为与学生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准确理解历史课标,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创造性运用和重组教材。
一、深刻把握历史新课标,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我买的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教材中的图片、史料等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都蕴涵着特定的设计意图。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深刻把握历史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二、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历史教材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只有适应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对特定学习情景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真正的课程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材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
1、打破教材体系,重新组合便于学生理解。讲到涉及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这些方面的内容,结合《诗经》来讲述先秦部分的历史以奴隶社会为主,因此,学生全面把握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经济状况就非常重要。《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的西周到奴隶社会的瓦解春秋中叶的诗歌,无不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其作用过渡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变革生产关系,只有通过变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之后,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效果明显。
2、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材中的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使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适应更多的学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最彻底的特点,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了思想启蒙运动,了解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及其影响,再结合本课《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和《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篇,全面了解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更好地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3、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扩展与浓缩。教科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大量的图片、史料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区别主次,适当取舍,自主整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中,根据复习课特点,围绕课程标准,我首先确定本课重、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期以中共八大贯穿探索过程,后期重点放在十一届全会的分析上,通过两次会议背景、内容、影响的分析对比和中外历史知识对比复习,学生清晰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同时还对这一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进行融会贯通。打破教材体系,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抓住知识的主干,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经过教材重组,原本复杂、繁多的历史事件以清晰的线索贯穿,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根据学习认知规律,重新设立小标题。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按照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时,我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原有小标题,重新设立小标题: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我则采用了工业革命的原因、进程、结果影响。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学习历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内化为历史学习能力。
教师对历史教材的重组与设计,必须是一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要真正做到灵活、恰当的处理教材,就应吃透新课程标准,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着力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总之,教师对教材的重组与设计要服务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到理论、实践、实用相统一,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