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奇遇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人吧,从小喜欢读古书,对新奇古怪之事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曾得过间质性肺炎,差点丢了命,那以后人就整天病恹恹的。一天,妻子从外面抓得几服名家祖传的中药,让我长期服用,可一定要每日寅时服才有效,也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左右。妻子叮嘱我千万要准时服药,可我贪睡啊,夜里睡得像死猪,任凭妻子“拳打脚踢”,我也起不来。
  妻子怒了,随手夺过我睡前必看的线装版《三国演义》,丢进了橱柜上一个旧木盒内。她严肃地说:“别睡前没完没了地看这些书了,早点睡就能起得来!”

  一个月圆之日的寅时,我偷懒又不想起床吃药,耳朵却灵敏至极。那一刻,我耳边隐约听到厮杀声、吵嚷声,由远及近地传来。开始我以为是外面的风声,可是感觉又不对。难道是幻听了?好像也不是。我迷迷糊糊不愿睁眼瞧,就这样一直挨到早上,声响才消失,可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又来了。
  这次,我特地从床上坐起来,瞪着眼睛听了好一会儿,经判断,我认为声响就来自橱柜上那个木盒子。那是一个手工木盒,是祖传下来的,盒面貼着古画风格的图案,很有灵气。我把木盒取下来,打开盒盖一瞧:我那本《三国演义》正摊着,两三队黑蚂蚁在纸页上打仗。我心里一紧,蚂蚁打架能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再看那本书,正翻到“火烧赤壁”的章节。莫非蚂蚁在演绎书里的那场战役?我让妻子起来看,她晃着脑袋咕哝:“不就是本破书吗?你是不是耳朵有毛病?几只蚂蚁也让你上心!”说完,她顺手取出书,拿到院子里,夸张地甩了甩,然后搁在窗台上,说等白天的时候让太阳晒一晒。
  我不甘心,想了又想,觉得问题可能就在木盒上。我把盒子翻来覆去地瞧,这盒子虽经岁月洗礼,但没有丝毫虫蛀或破损,想来还挺神奇,莫非这盒子真有什么神力?
  我又在木盒里放进一本《聊斋志异》。我一连三个晚上起来盯着,但都没什么动静,而就在我快要放弃时,木盒里又有声音传出来,还是那个时辰。这次动静很大,连妻子也听到了,她用脚踹我去看看。
  我想木盒内一定钻进了老鼠。当我小心翼翼地端出木盒打开一看,果然,一只大白鼠倏地窜出来,蓦然不见踪影,吓得我一脸蒙。我顿了顿,往木盒里一瞧,呵,书籍正翻到《义鼠》那一篇!有一惊必有一喜,我从心里认定,木盒有神异,我决定找个懂行的好好问问。
  古董市场里,我向一位老者讲述木盒诡异的“故事”,老者意味深长地说:“老东西多是有灵魂的,有些‘异象’也正常,只是有缘人能看到、听到罢了。”见我似解非解的表情,老者又说,“当然,你说的那声响,也可能是盒子特殊的制作技艺造成的,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估计老者越说越不自信了,最后他索性笑笑,对我说,他只是讲讲而已,不作数的。
  回家后,我依然心神不定,那几天妻子出差了,我便在凌晨三点搞起了“研究”。我连着换了好几本不同题材的书放进木盒里,想再试试,可一连几天,又没动静了。我想着,也许真是自己神经敏感了吧。唉,不管这些了!就这样,没多久,我晚上又能睡踏实了。
  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里,动静再次来了,先是“嘤嘤”的哭声,像小孩又像妇人。我想喊妻子起来听,她却背对我睡得挺熟,还打着呼。我便自个儿蹑手蹑脚地来到木盒前,那哭声也越来越凄惨。我拿着手机,准备抢个镜头。当我谨慎地打开盒盖,正要拍照,谁料一阵冷风扑面,一只比麻雀稍大一点的鸟“扑棱”一声从书里飞出,从窗户飞走了。再瞧那书,正好翻在“黛玉葬花”那一页上,还有几朵枯萎的花瓣散落在纸页上。
  哇,难道木盒可以呼风唤雨,让昆虫、老鼠、小鸟来演绎自己喜欢的章节?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也不知是我好奇心暴增,还是太过亢奋,这段日子,每天凌晨三点,我都能准时醒来,盯着木盒琢磨半天。当然我啥也没琢磨出来,不过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我每天凌晨三点,都顺手把妻子搁在橱柜上的药服下了,这么着,精神状态才好了点。
  当然,如此诡异的事情,还是弄清楚好些,不然我整天五迷三道的算什么?我天天嚷着要找个专业机构对木盒作检测,这天,妻子被我念叨烦了,她扔给我一本书,丢了一句:“笨蛋!”便转身去了厨房。

  我拿起书一看,原来是一本《魔术师奇幻大全》,书里有好几处折页,我随便翻了翻,就看到有“蚂蚁对阵”“活变小白鼠”“飞鸟惊梦”等魔术教学内容,此外还有几片枯叶、花瓣粘在书页上……我似有所悟,内心立刻兵荒马乱起来,难道……我带着心中疑惑追问妻子,妻子笑着说:“弄出那些声响倒是不难,在橱柜背后绑个旧手机就能搞定,就是要趁你不注意,搞定些小动物费了我不少功夫!”
  我愣神了好一会儿,也笑出了声,心里忍不住地赞叹:妻子向来聪明,学新玩意儿上手也快,看来这次,她不但治好了我的病,还把我的智商清零咯!
  (发稿编辑:丁娴瑶)
  (题图、插图:陆小弟)
其他文献
小镇上有个“赌神”,他牌技高超,运气也好,几乎每次都赢钱。渐渐地,镇上茶馆里的人只要看见赌神来了,就起身让位,换到另一家继续玩。茶馆老板都很头疼,赌神一来,生意都没了。这天,镇上的茶馆老板齐聚全镇最大的茶馆:王仙儿茶馆,希望能商量出一个对策。王仙儿芳龄三十,不仅人长得漂亮,人脉关系也很广,和三教九流都说得上话。她想了片刻,说:“我去请几个高手来,会他一会。”这天,赌神四处溜达,想看看哪里能打牌,却
安迪·默尼汗Andy Moynihan(1961-2004),男,英国人,工程硕士,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首任技术总工。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期间,主导长安福特首款轿车“福特嘉年华”在中国重庆成功投产,并为长安福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汽车制造技术人才。在“福特嘉年华”成功投产后,安迪被查出身患癌症,因病情恶化,半年后病逝于英国。遵照安迪遗愿,其家人将安迪骨灰带回中国,安葬在他寄予无限希望与热爱的
丈夫出轨美也子是一名家庭主妇,最近丈夫洋界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差了。这天早上,因为饭菜不合胃口,丈夫又把美也子狠狠训斥了一番。面对蛮横的丈夫,性格柔顺的美也子一直是逆来顺受,可最近,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想,40岁的女人也不算太老,如果狠狠心离开丈夫,完全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洋界因为下午要去陪客户打高尔夫,就去楼上拿球杆了。美也子家的楼梯呈扇形,旋转着伸向二楼,中间很陡。这时,洋界的外甥,也就是司机贞敏
荷花的爹爱钓鱼。这天,他带回家几条大鱼,说是山里水潭的野鱼,抓了一上午,才抓到这么几条。荷花妈烧了一大钵鱼汤。荷花只喝了一口,就觉得美味得不行,但她把钵盖了起来,脸色甜蜜地一溜小跑,出了门。不久,她拉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回来,说:“阿青哥,你喝喝这鱼汤。”阿青和荷花是同村的,他瞟了一眼钵子,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我这辈子最不喜欢吃鱼,我吃鱼不会吐刺……”阿青的话还没说完,荷花就喂了一勺汤在他嘴里
彝族民间故事包罗万象,尤以史诗《勒俄特衣》《雪族》为其集大成者。这些故事鲜明地体现了彝族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民族学、人类学价值。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在我们彝族居住的一个寨子里,有家贫穷的农民,一家三口,有个独生姑娘,长得非常漂亮,晃眼一看,好像我们山里的杜鹃花一样。姑娘成年后,上门求亲的人很多,既有穷人,也有财主。这叫爹妈很为难:许给财主,姑娘不喜欢;不许吧,得罪了财主,会招来祸端。老两口最后想
张军想买房子,可他跟老婆在各个房产中介转了两三天,也没找到满意的房子,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地段不合适。这天,张军和老婆刚从一家房产中介里出来,一个小伙走过来,怯生生地问:“叔叔,您想买房吗?我家里有一套,还是毛坯房,价格从优,要不要去看看?”张军看这小伙不超过二十岁,随口说了一句:“你一个小孩儿,能卖什么房子?”小伙见张军不当回事,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我已经二十岁了,我妈妈得了重病,爸爸在医院里陪她
民国年间,哈尔滨老道外有一家锁店,是一个名叫尼古拉的俄国人开的。锁店是一幢二层小楼,店旁边有一个木板棚子,斜搭在锁店的东山墙上。棚子是個修鞋铺,掌鞋的叫张老三。这张老三把棚子搭在锁店的墙上,尼古拉一点也没在意。尼古拉的想法是,有人来借光,说明自个儿有光可借,有光可借,说明自个儿有能耐呀,这是好事儿。尼古拉出了店门,一转头,就能看到张老三在修鞋铺里忙活,而张老三忙碌之余,一抬眼,也能看到尼古拉。不知
民国时,关内战乱不断,关外成了一方净土,很多人加入“闯关东”的队伍,柳顺娘便是其中之一。看外表,顺娘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虽然天气寒冷,她穿着厚厚的棉袄,可露出来的脸和手细皮嫩肉,还是十分扎眼。這天,顺娘在青岛等到了船,在船尾找了个地方,准备歇歇。两个彪形大汉走来,脸上带着淫笑:“小妞,跟哥走,暖暖身子。”接着,他们竟动起了手脚。顺娘左右躲闪,正没奈何时,一个年轻后生跑来护在顺娘身前。两个大汉哪会把这
明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攻打济南时,遭到了守将盛庸的抵抗,久攻不下,还在东昌府遭到伏击,朱棣差一点丧命乱军之中。他恨恨地对手下将士说:“有朝一日打下东昌府,我要在这里屠城三日!”再出兵时,朱棣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最终打下了济南,随后占领了整个山东,东昌府自然也被打了下来。庆功宴上,朱棣眼露凶光地说:“我说过,占领东昌府后要屠城三日,绝不能食言!”将士们听了,都大吃一惊,若是真的屠城,
过去,王家庄有一个叫王诚的人,穷困潦倒但为人善良。谁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去帮,乡邻们都叫他大善人。这年秋天,王诚的娘去世了,他实在没钱办丧事,只好到邻居张三家去借钱。张三家也穷,哪有钱借给王诚呢?可是,以往张三有困难,王诚没少帮忙。张三心里过意不去,一抬头看到了靠在南墙根下的犁,他一咬牙,说:“我就这张犁还能值点钱,你将它当了吧!”王诚说什么也不肯,他说:“虽说快要到冬天了,犁暂时用不着,可是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