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认识的青年画家中,杨晓阳院长的高徒的赵新平博士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运笔用墨,有着许多画家可望而不可及的精准理解和敏锐把握。他的山水画作线条凝练,墨色干裂,色调柔和,刚柔并蓄,图像空灵,绘画逻辑层次分明,整体构图气势峥嵘。解读新平的山水画作,一如坐在空旷的山峁,坐看云起,萌生一种自由闲适的心境、一种精神家园的回归。
赵新平是一个地道纯正的学院派,从硕士到博士的多年苦读,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积淀出异常纯真的文心和静气。在长期的艺术追求和实践中,他的一幅幅表现苍天厚土的现代水墨,还原着生活的况味,抒发着生命的纯真厚朴,外化着他的生命印迹和心灵感受的写真,是自己艺术人生和生命体验的自然流淌,是对自己心灵和灵魂的真切审视。在新平的笔下没有华山的雄奇伟峻,没有太行的层岩叠嶂,也没有青藏高原的万骑涌动,更没有大秦岭的雪拥兰关,而是把着眼点停留在最能体现人类生存状态的,极平凡、极常见的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峁土坡,画面常以苍天厚土、荒原丘壑、村落土窑、霁雪初晴、月夜朦胧、雾霭弥漫为表现形式。在他的绘画语言中,贫瘠、荒凉但又宽厚博大、内蕴无尽的黄土高原,有无穷无尽的黄土、错综起伏的山野荒坡、秋风萧索的寒树枯草、身着红袄的山妞、幽闲信步的黄狗,无不透露出西部山水特有的厚朴、苍凉和静谧。很显然,赵新平独具慧眼的抓住了贴近生活、实境写生这一基本点,使他的画作充实而多样,没有空洞和重复的样式。在构图上他已确立了自己基本的风格,强调空间深远的饱满构图、苍润的用笔、淡墨的皴染、焦墨的点缀、亮色的互补,达到了一种恢宏深厚的综合性的有力境界,较好地解决了写境与造境,再现与抒情的谐和统一。
新平笔下的画面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构图单纯、物象简约、土坡山丘、茅屋陋舍、数株寒树、或在山脚、或在沟壑,多以白雪掩映,然而就是在这至简至纯的画面上,却每每充盈着虚灵氤氲的意象,蕴涵着槢槢生机。新平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皮肤肌理的刻画为重点,把黄土高原的形与质,把结构与内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更多地运用了干渴的点、线皴擦来表现苍枯、浑厚,既有传统笔墨的形式意味,又不流于简单化、概念化的笔墨游戏。它是枯润错综、苍茫繁纷的笔墨点画,又似乎是细碎干渴的黄土、迷离丛生的杂草、独立山梁的寒树,在疏疏散散、忽浓忽淡、干苍浑润与山原的凹凸起伏,阴阳向背融为一起,在轻淡墨色的基调中,显得极富神韵与多变。特别是他还常在和谐的墨色上施以浅如薄雾的青紫、鹅黄再加以人物大红的点染,使画面透生一种或如朝霞、或如黄昏、或如炎夏、或似金秋般诗意的隽永韵味。
在新平众多的山水图式中,雪景掩映的情境者居多,在《横山初雪》、《天籁无声》、《晴川无限好》等作品中,无不营造着高原山村雪后静谧的安宁图境。如果说古画中尤擅雪景的文人画鼻祖王维笔下的雪景,着意于荒寒素淡的营造,用雪意映衬着他们消极避世的心态。那么,赵新平的雪景山水则力图表现一种寂静中的生机,通过山妞、黄狗的点缀,使雪景静中有动、冷中有暖、阴中见亮,从而为雪景赋以明快的色彩。古代文人总是以失落的心境看待雪景,苍茫的雪景是一片荒寒,而赵新平则以一种身逢盛世的阳光心态面对雪景,在他画中那山村初雪的静谧中看到一种勃勃生机。新平笔下的高原雪景来自于他深入的生活体验,他捕捉那些只有真临其境才能获得的雪的美质与美感,并用娴熟的笔墨对应生动的自然景致,因之,他笔下雪景便有了由自然而焕发的鲜活性。
细细品读赵新平的作品,时时能感到一种绵绵永恒的生命气息。这种气息来自画面中高原、村落、窑洞、鸟巢、屋舍、村妞、山野人家,又远远地超越了这些具体物象,生发于画面之外。在这位青年博士精心构造的作品中,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尺幅篇牍,追索和展示的也绝不仅仅是自己风貌的简单模拟,而是赋予了画面以广阔的人文意蕴。那千变万化的笔、线、点画及由此形成了浑厚广阔的黄土高原,既是时间,又是空间。那崎岖盘旋的小路常常能把人们引向画面深远的地方,唤发起人们对久远往事的追忆。那起伏纵横的沟壑,点缀在山崖上的枯树和山村人家,能让人联想到陕北拦羊老汉响鞭下悠扬的“信天游”、一十三省的“兰花花”、荡气回肠的迎亲唢呐。从新平近年来创作的几百幅山水作品瞻观,其风格从清新隽逸到老辣卷润,再到苍茫深远的发展轨迹,当观出赵新平山水画对更广阔、更深层的永恒境界的追求,那苍茫高远、地老天荒的黄土高原是他生发艺术灵感和绘画激情的生命之源。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物欲诱惑,渴望成功的心态和急于显名的焦灼,早已使人们失去了从容和优雅的“静气”。而现在,我在赵新平的山水画里惊喜地读到了这一股久违了静气,并成为我浮躁心态的向往和奢望。因之,他的山水当归于“逸品”一类,换言之,起码以“逸品”作为致力方向和追求目标。这也正是赵新平山水画值得赞叹与称道的地方。
一粒沙看世界,一朵花见天堂。厚积博发的赵新平笔力正健,成功、成名、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我看好他,并期待他。
赵新平是一个地道纯正的学院派,从硕士到博士的多年苦读,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积淀出异常纯真的文心和静气。在长期的艺术追求和实践中,他的一幅幅表现苍天厚土的现代水墨,还原着生活的况味,抒发着生命的纯真厚朴,外化着他的生命印迹和心灵感受的写真,是自己艺术人生和生命体验的自然流淌,是对自己心灵和灵魂的真切审视。在新平的笔下没有华山的雄奇伟峻,没有太行的层岩叠嶂,也没有青藏高原的万骑涌动,更没有大秦岭的雪拥兰关,而是把着眼点停留在最能体现人类生存状态的,极平凡、极常见的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峁土坡,画面常以苍天厚土、荒原丘壑、村落土窑、霁雪初晴、月夜朦胧、雾霭弥漫为表现形式。在他的绘画语言中,贫瘠、荒凉但又宽厚博大、内蕴无尽的黄土高原,有无穷无尽的黄土、错综起伏的山野荒坡、秋风萧索的寒树枯草、身着红袄的山妞、幽闲信步的黄狗,无不透露出西部山水特有的厚朴、苍凉和静谧。很显然,赵新平独具慧眼的抓住了贴近生活、实境写生这一基本点,使他的画作充实而多样,没有空洞和重复的样式。在构图上他已确立了自己基本的风格,强调空间深远的饱满构图、苍润的用笔、淡墨的皴染、焦墨的点缀、亮色的互补,达到了一种恢宏深厚的综合性的有力境界,较好地解决了写境与造境,再现与抒情的谐和统一。
新平笔下的画面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构图单纯、物象简约、土坡山丘、茅屋陋舍、数株寒树、或在山脚、或在沟壑,多以白雪掩映,然而就是在这至简至纯的画面上,却每每充盈着虚灵氤氲的意象,蕴涵着槢槢生机。新平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皮肤肌理的刻画为重点,把黄土高原的形与质,把结构与内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更多地运用了干渴的点、线皴擦来表现苍枯、浑厚,既有传统笔墨的形式意味,又不流于简单化、概念化的笔墨游戏。它是枯润错综、苍茫繁纷的笔墨点画,又似乎是细碎干渴的黄土、迷离丛生的杂草、独立山梁的寒树,在疏疏散散、忽浓忽淡、干苍浑润与山原的凹凸起伏,阴阳向背融为一起,在轻淡墨色的基调中,显得极富神韵与多变。特别是他还常在和谐的墨色上施以浅如薄雾的青紫、鹅黄再加以人物大红的点染,使画面透生一种或如朝霞、或如黄昏、或如炎夏、或似金秋般诗意的隽永韵味。
在新平众多的山水图式中,雪景掩映的情境者居多,在《横山初雪》、《天籁无声》、《晴川无限好》等作品中,无不营造着高原山村雪后静谧的安宁图境。如果说古画中尤擅雪景的文人画鼻祖王维笔下的雪景,着意于荒寒素淡的营造,用雪意映衬着他们消极避世的心态。那么,赵新平的雪景山水则力图表现一种寂静中的生机,通过山妞、黄狗的点缀,使雪景静中有动、冷中有暖、阴中见亮,从而为雪景赋以明快的色彩。古代文人总是以失落的心境看待雪景,苍茫的雪景是一片荒寒,而赵新平则以一种身逢盛世的阳光心态面对雪景,在他画中那山村初雪的静谧中看到一种勃勃生机。新平笔下的高原雪景来自于他深入的生活体验,他捕捉那些只有真临其境才能获得的雪的美质与美感,并用娴熟的笔墨对应生动的自然景致,因之,他笔下雪景便有了由自然而焕发的鲜活性。
细细品读赵新平的作品,时时能感到一种绵绵永恒的生命气息。这种气息来自画面中高原、村落、窑洞、鸟巢、屋舍、村妞、山野人家,又远远地超越了这些具体物象,生发于画面之外。在这位青年博士精心构造的作品中,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尺幅篇牍,追索和展示的也绝不仅仅是自己风貌的简单模拟,而是赋予了画面以广阔的人文意蕴。那千变万化的笔、线、点画及由此形成了浑厚广阔的黄土高原,既是时间,又是空间。那崎岖盘旋的小路常常能把人们引向画面深远的地方,唤发起人们对久远往事的追忆。那起伏纵横的沟壑,点缀在山崖上的枯树和山村人家,能让人联想到陕北拦羊老汉响鞭下悠扬的“信天游”、一十三省的“兰花花”、荡气回肠的迎亲唢呐。从新平近年来创作的几百幅山水作品瞻观,其风格从清新隽逸到老辣卷润,再到苍茫深远的发展轨迹,当观出赵新平山水画对更广阔、更深层的永恒境界的追求,那苍茫高远、地老天荒的黄土高原是他生发艺术灵感和绘画激情的生命之源。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物欲诱惑,渴望成功的心态和急于显名的焦灼,早已使人们失去了从容和优雅的“静气”。而现在,我在赵新平的山水画里惊喜地读到了这一股久违了静气,并成为我浮躁心态的向往和奢望。因之,他的山水当归于“逸品”一类,换言之,起码以“逸品”作为致力方向和追求目标。这也正是赵新平山水画值得赞叹与称道的地方。
一粒沙看世界,一朵花见天堂。厚积博发的赵新平笔力正健,成功、成名、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我看好他,并期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