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发光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黄邓分校是2016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自建校以来,学校继续坚持总校东城一小“点燃成功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毅力和决心在分校创新开展工作,做到了对总校优质教育资源一脉相承的同时勇于创新,确立了“锲而不舍,敢于突破”的校训,努力形成“温暖光明,自由绽放”的校风,教师们在“唤醒个体,育人浚智”教风的熏陶下,让孩子们养成“合作创新,平等乐享”的学风。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人人都是发光体,全体师生为实现成长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和学校的发展不懈努力,奋勇向前,为把学校建成高品质、精内涵、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小学而努力奋斗,在享受奋斗者幸福的同时,“萤火虫课程体系”逐渐成型。

一、“萤火虫”课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背景分析
  1.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涌动
  教育部在2001年首次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7年进行了修改,两次均明确提出了对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通过对重庆、上海、广州等地学校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南方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课程建设已经进行了十余年,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我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浪潮已经席卷而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势而为,逐浪而行,努力为陕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2.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必须依托课程建设的独特化,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为此,学校在一年前就开始了特色选修课程的探究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多达30余门的选修课,教材已经成型,师生们对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孩子们选班走课,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表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内涵,系统提炼,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当务之急。如何不断办出特色,以满足周围群众的需求,对学校而言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课程建设在这一进程中恰好可以有效凝聚全体师生的向心力,使学校文化不断走向深入。
  (二)教师队伍分析
  学校现有教师37名,其中行政领导3名,专任教师34名,平均年龄32岁,研究生学历4人,其余30人均为本科学历,专业对口率为百分之百,是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协作、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90%教师正处于教学生涯的黄金期,他们精力旺盛、热情耐心、责任心强,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师资保障。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学校生源均为黄邓、香湖湾社区的孩子,也就是所谓的“拆二代”,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求和重要性均认识不足,学习的动力欠佳,对未来的方向不够明确,为尽快弥补短板,激发潜能,需要丰富多彩的课程来激活,使他们尽快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未来需要人才的方向。
  (四)依托优质资源分析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专业性极强的工程,以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需要依托一定的专家团队和平台。我校吴金华校长为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具备专业的学科引领能力,我们还专门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龙宝新副院长作为我校课程建设的特聘专家,依托大学的专家队伍指导我校的课程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二、“萤火虫”课程建设理念及目标


  1.“萤火虫”课程理念——让生命发光
  东城第一小学的主题文化为“火文化”,办学理念为“点燃成功人生”,黄邓分校犹如星星之火在浐灞燎原。每名学生犹如漫天的萤火虫散布在浐灞之濱,向水而生,这看似微弱的力量也有追求光明的权利,集结成群更可以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每一个生命个体点燃之后就有发光的责任和担当。“萤火虫”既寓意着每名学生更寓意着丰富的课程,以直观的形象显示着富有生机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图腾,它的使命便是冲破黑暗的束缚,使孩子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是以外在的伟大和渺小来衡量的,而在于是不是珍惜自己,珍惜大自然赋予你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用这力量发出自己的光芒。
  2.“萤火虫”课程的内涵——文化、成长、分享
  课程即文化。对教师来说,课程意味着自我文化积淀的传播和智慧分享的超越;对学生来说,课程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文化的获得。
  课程即成长。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成长。在课程文化的传播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徜徉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海洋里,每个人都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轻松学习,培养个性,全面发展,智慧成长。
  课程即分享。课程是分享的过程,文化的承续,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将在经验分享、互助共进、智慧碰撞、心灵相遇中得到和谐统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够将师生的智慧进行有效融合,分享智慧成果。
  3.“萤火虫”课程总体目标—基础实、整合活、选修深
  本着“让生命发光”的课程理念,着力搭建释放每名孩子天性的平台,让每个生命在这里都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一指示,培养个性化人才,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落地,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决落实国家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学科整合课程,打通学科壁垒,开展项目式学习;不断深化和提炼选修课程。提高各类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每名学生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的要求,构建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

三、“萤火虫”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1.“萤火虫”课程内容
  依据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及本校实际,我校将国家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分以下模块来进行建设实施。
  (1)文化基础,统整课程。统整并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以“灵动课堂”建设为载体,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开设“语文、数学、阅读”专题课,探究项目式学习。以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等学科为切入点,探索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点,积极融合知识结构,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主题鲜明,融会贯通”为目标,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获得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2)自由欢乐,自主发展课程。通过开设30余门选修课,通过选班走课的模式,让学生的天性得以充分释放,让每个生命发光。通过科学训练,启智强能,张扬个性,展现自身才艺,以“发展兴趣,培养品质”为目标,让每一名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
  (3)社会参与,远航筑梦课程。通过开设劳动类、国际理解类、问题解决类、职业体验类和社会实践类课程,让孩子的社会参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小公民,不断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走进社会,探究未来”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萤火虫”课程结构示意图(见文末)

四、“萤火虫”课程的实施方案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确保“萤火虫”课程建设平稳有序推进,学校成立了以吴金华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吴金华(校长):负责课程理念的确立,整体构架的搭建,总体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课程建设有序推进。
  张杰(执行校长):负责进行三大课程的积极探索,完成课程的具体实施,做好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于晓龙(副校长):负责探究并制定课程评价相关工作,并全力安排好课程建设的保障工作。
  2.设立课程研发中心
  课程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发中心,组长由教导主任程依明担任,副组长由王增辉副主任担任,分别成立基础统整课程小组(车晓婷负责)、自主发展课程小组(段江花负责)、社会参与课程小组(焦翊真负责)。统一归程依明进行日常管理,王增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3.调整作息时间
  为了使课程建设有序推进,有效开展,落地实施,我们进行了作息时间的相应调整。上午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下午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统整类课程,并适时安排了语文、数学、阅读专题课,下午的课程均为80分钟,确保各类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式学习为途径,以实践参与为方法”,做到深入探究,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萤火虫”课程的评价系统


  (一)文化基础统整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1)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督导、督查;(2)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周期性评估;(3)教师自查诊断,及时调整和改进。
  2.对教师的评价
  (1)重视教育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2)重视教师对自我的管理和评价,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行为;(3)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3.对学生的评价
  (1)进一步完善学校对综合学科的调研制度,关注对学生的全面评价;(2)继续规范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使用,并不断完善。
  (二)自主发展课程的评价
  1.“课程管理领导小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方面进行
  (1)课程目标及内容评价以“构建学科体系、过程性评价、研究性评价、成果评价”为依据;(2)课程实施及评价由领导小组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评价是否合理。
  2.对学生的评价
  内容和形式由任课教师决定,主要以《东城一小黄邓分校学生学习通关手册》为考核形式,分别从学科知识、知识技能、过程评价、结业评价等四个维度展开。
  3.对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1)考核内容包括教材开发能力、反思改进能力、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能力等;(2)考核形式由学生欢迎和受益程度问卷、授课教师自评和校本課程管理领导小组综合评价为主;考核采用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考评不合格的课程教师予以待岗处理。
  (三)远航筑梦社会参与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得失,特别强调在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和感悟,可以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参与的程度和态度、体验感悟的深度与广度、相互协作的情况以及资料收集整理情况、探究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方面;(2)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相互尊重得到发扬。
  2.他人评价
  (1)指导老师评价。指导老师也要从学生自评时的那些方面来进行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建议;(2)其他人员评价。其他人员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是与探究活动开展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等部门和单位中邀请的人员。学生评价和他人评价都可以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一小黄邓分校
其他文献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随着国学热的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持续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深入大中小学。在国家层面有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新编部编版教材也增加了经典古诗文的篇幅数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电视节目让经典诵读从校园走向全社会,普遍形成诵读经典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经典诵读
期刊
主题阅读,起始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进行阅读。如果把单元主题比作一根“藤”,教材中的文章、课外搜集来的与主题相关联的文章,就好比“藤”上的“瓜”。这样的教学,密度高,容量大,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思维重组。主题阅读的基本课型:单元导读课型、整体识字课型、以文带文课型、读写联动课型、自主阅读课型、基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培养计划”语文实验项目,是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課题。最初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率先发起,强调通过课内大量阅读来实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榆阳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经过多方研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纲领性文件,为全区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榆阳区教研
期刊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微课、PPT或创建本课学习链接视频以及相应的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学习,课堂上师生面对面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完成作业,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而翻转课堂则把知识讲授和接受順序颠倒过来,变成学生主动观看学习资源,记录疑难问题,教师课堂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课堂学习变为课前预习。借
期刊
近年来我市教科研工作在省教科院的指导下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定位“五个扎实”要求,奋力“追赶超越”,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切实履行工作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教科研工作情况综述  (一)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学困生更需要阳光普照和雨露浇灌,教师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愛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学困生转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教师要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每位学困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多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多措并举,因材施教,制订正确措施并对其加以转化。一、学困生的类型及成因  学困生厌学,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激情,有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方法不当、意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支撑着教师的研修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是我们的目标。一、问题与挑战  金台区教研室曾被评为省校本研修优秀团队和优秀教研
期刊
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听课就是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评课就是基于既有的教学信息,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交流与对话,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通过对教学的反思,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为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听评课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听评课是分享经验、互惠学习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教师交流切磋教学技艺、 改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从普通
期刊
一、教学过程  Step one : Pre-reading  1.Lead-in——边看文本图片边提问,引出主题。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se?  S: Butterflies.  T: It’s a kind of living thing. From the picture,do you know what season it is?  S
期刊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中小学最常见的教研方式,通过教研组成员互相听课、评课、探讨,进行课堂教学智慧的碰撞,挖掘课堂教学的“亮点”与不足,在下一节课汇聚这些“亮点”,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铮亮”,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工作。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开展“引领课”“观摩课”“公开展示课”等“研课磨课”活动,综合考虑学校新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需求,学校春季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