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布战雷炸自己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一天,太阳刚从大海上探出脑袋,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在军港吹响了“集结号”,他们要去炸咱自家的军舰。啥?炸自家军舰?疯啦!
  嘿!不用紧张,他们可没做坏事,而是在做试验,要对一艘猎扫雷舰进行抗冲击试验。
  啥叫抗冲击试验?让我来告诉你,武器打中舰艇时,会产生有杀伤力的冲击波,但它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对舰艇来说也就是局部的“皮肉伤”,顶多炸个大窟窿,还不至于炸翻它。要是武器不直接打中舰艇呢?而是在舰艇周围就发生爆炸,乖乖!这时候的冲击波就厉害多了,那杀伤力也就大了去了,被炸的那艘可怜的舰艇,受伤也是全方位的。大航母厉不厉害?只要布雷得当,照样灭它。历史上都有4艘航母在抗爆试验中被炸沉了呢。
  好厉害的试验,可怎样才算是布雷得当?那当然不是随便扔几个雷过去就能炸翻舰艇的。这就是咱的试验目的,顺便看看咱的扫雷舰有多大的承受力。
  连军舰都要被炸掉呀,岂不是很危险?那当然,这试验难度大,风险高,而今天下午这次起爆,是距离最近的一次,当然危险也就是最大的一次了。
  7点整,指挥舰准时驶离军港,剧烈的颠簸让我站不直身子,跌跌撞撞地走进试验数据采集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计算机被五花大绑地固定着,它们的底部加装了厚厚的一层减震垫。在一旁忙碌的船舶博士说,即便是这样的防护,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上次试验,战雷起爆产生的冲击波一下子就让两台电脑“死机”了。
  
   假人模特长神经
  
  舰穿波澜,历经数小时的海上连续航行,指挥舰抵达预定海域。
  猎扫雷舰抗冲击试验进入倒计时,指挥舰上的科研人员开始给猎扫雷舰布设电缆。这样用电缆把两艘舰连起来,试验数据很快就能传到指挥舰了。
  大海似乎也跟着兴奋起来,一个巨浪扑过来,刚刚靠近猎扫雷舰的指挥舰,瞬间又被巨浪打了回来,第一次布缆失败了。舰长在认真察看了海水的流向、流速之后,再次精心指挥操作。经过几番折腾,两舰才随着起伏的浪涌,紧紧地靠在一起。
  无休无止的浪涌中,指挥舰和猎扫雷舰的起落不一。我趁两舰刚好起伏到一个平面的瞬间,跳到了猎扫雷舰上。1小时以后,大当量战雷就将在我脚下的海底起爆。
  我穿过密密麻麻的传感器,各种各样的设备,还有大捆大捆的电线,绕过正忙着连接系统、调试设备的专家们,来到驾驶室,看到两个奇怪的假人。
  两个像服装店的模特一样的假人,一坐一站。旁边的汽车博士笑着给我解答了疑问。原来这是用来测试爆炸冲击对人体影响用的,别小看这两个假人哦,他们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混合假人,头上,脖子上还有胸前都安装了灵敏的传感器,如同长了神经,绝对比你的感觉还要准。
  
  布雷这活儿真吓人
  
  我又来到另一个舱室,在这里的医学教授倒是清闲——正在给兔子喂萝卜。这都要爆炸了,竟然还养宠物!才不是,这兔子也是试验用的,这12只兔子,在试验后,就会被教授解剖、化验、拍X片,从兔子身上得出爆炸冲击环境下对人体的影响。好可怜的兔兔,你们都是“英雄”!
  顺着机器的轰鸣声,我又来到辅机舱内。在这里工作的工程师贴在我耳边大声介绍说:“咱的猎扫雷舰进入了实战考核状态,这里还有其他舰船上的许多仪器呢,一起来经受爆炸冲击的考验。”
  离开辅机舱,我发现脚下的地板有些不一样。一打听才知道,这里铺的是抗冲击地砖,这次也是来测试对爆炸冲击的抵抗力的。
  系统全部联结完毕,布放战雷开始。我坐上小艇,驶向布雷船。
  刚踏上小艇,一个大浪盖过来,后背全被海浪打湿了。开艇的战士却依旧灵活地摆弄着舵盘,小艇出没于波峰浪谷之中,向布雷船靠近。
  布雷是抗冲击试验中最危险的活儿,阴森森的战雷早已停放在甲板上,抚摸着这个冰凉黝黑的庞然大物,我内心禁不住发颤。
  指挥员下令:“关掉无线电!”顷刻间,现场所有的无线电设备都被关闭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一个非常微弱的电磁信号,都有可能引爆这满船的战雷!起爆组长沉着操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为战雷起爆加了5道安全保险。组长是传奇般的起爆专家,他曾上百次趟过雷场,3次成功排除哑雷。他安装起爆装置十分娴熟、轻松,但却把身边的我看得脚底发麻……
  
  快撤,要爆炸啦!
  
  大概过了一刻钟,技术准备完毕,布雷船吊臂随即启动了,战雷被缓缓提起。一个涌浪打来,这个令人恐惧的幽灵在甲板上荡起了秋千。操舵兵一连串动作,战雷慢慢恢复平稳。涌浪一个接一个,战雷迟迟不能布放下去,我的心一阵揪得比一阵紧。
  布雷船官兵却不慌不忙。就在半个月前,抗冲击试验出现哑雷,他们置生死于不顾将战雷从海底捞起来。长期与鱼雷、水雷打交道,练就了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
  抗冲击试验战雷的布放不是随便抛到海里就行,它的位置必须精确。为确保战雷布放位置符合试验要求,官兵们与海浪较劲近20分钟,终于成功将战雷布放完毕。
  布雷完毕,紧接着要连接起爆电缆。恶劣的海况仿佛刻意考验小艇上的官兵们。电缆头刚要接上,连续的海浪又把笔直的电缆扯成弧线。操舵兵操作小艇,像撵牲口一般把电缆从波峰浪谷中一点一点往里收。他们全身都被海浪打湿了,但还是在规定时刻将电缆连接好。
  布雷舰慢慢撤离爆炸点,在400米开外处抛锚。这里仍然是危险区域,尽管我们被告之这是安全评估得出的距离,但现场所有的人员都被撤回舱内。
  与此同时,猎扫雷舰上所有人员奉命撤离。
  
  大海开了锅
  
  一切就绪,战雷起爆进入读秒阶段。大家屏息凝神,所有的目光聚焦到那艘抗冲击的猎扫雷舰上。随着指挥员“5—4—3—2—1,起爆!”的口令,大当量战雷“轰!”的一声爆炸了!刹那间,我觉得五脏六腑都要被震出来了,而那艘数百吨重的扫雷舰,竟被强烈的冲击波挟着海水掀起1米多高……与此同时,眼前数万平方米的海水像“开了锅”,墨绿的海水瞬间化为无数气泡,井喷似的翻腾着,由大面积气泡柱托起的海水象喷泉一样,跃出海面十多米,越过指挥舰的指挥舱!瞬间,起爆点又出现翻江倒海般的壮观景象!一团数百平方米的浑浊海水翻将出来,像夹杂着雷雨的乌云,变幻莫测地向周围荡漾……
  海上余波未平,科研人员兵分多路,乘快艇或换乘舰向猎扫雷舰靠近。
  我跟随科研人员登上猎扫雷舰,这个外表看似安然无恙的“庞然大物”,己遭受了严重“内伤”:舰体被震裂出几个裂隙,海水正顺着裂隙往舱里灌。甲板上,焊接牢固的舰炮己被“连根拔起”;曾经灵活自如的扫雷具,横七竖八地“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但让科研人员无比兴奋的是:他们采取了新抗冲击措施的测量设备工作正常,相关数据库完好无损……
  专家们都欢呼起来,舰艇的抗冲击试验成功了,以后即使遇到敌雷的攻击,咱也不怕了,因为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地防护了。
其他文献
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给美国第七舰队以沉重打击,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浩瀚的太平洋上,有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岛,叫纳卢岛。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远离航海线路,根本不具备战略价值,周围又没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连渔船都懒得往那儿去。可就是这座本来不值得一提的小岛,自从太平洋战争打响后,却摇身一变,身价陡增,成了一座难得的海上天堂。  不过,它可不是人间天堂,而是鸟类的天堂。原来,自打太平
期刊
俗话说:“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兵。”到了野外生存的战场上,老兵的大脑就变成了高级CPU,邪门歪道的生存招数谁都比不了。啥都别说,跟老兵上野外去,咱光拿眼盯着就能学到不少新花样呢!  野外生存环境恶劣,不吃东西可不行,否则就没有了战斗力。可是,到哪儿找吃的去呢?抓鸟会不会?捕蛇敢不敢?钓鱼、摘野果、挖野菜,开动脑筋,好吃的东西多着呢!    捕蛇有讲究    老兵一早就出发去找吃的了,刚走进草丛没多
期刊
狙击步枪神秘、沉稳,枪起弹落犹如战场上的外科手术刀。
期刊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F-16“战隼”战斗机一听到这句台词就来气,明显玷污了俺们战斗机嘛,自可比那下蛋公鸡威风多了!  虽说“战隼”个儿不高,跑得却很快,30多个小时就能绕地球一周。它经常全副武装,杀得敌人片甲不留,实战能力绝对没话说。“战隼”不仅是美国空军主力机种之一,还是世界各国的宠儿,出口到十几个国家,难怪有“国际战斗机”的美誉。“战隼”身材也不错,经常有国家邀请它去参加飞行
期刊
兵器也参加奥运会?它们参加啥项目哩?是跟刘翔一起跨栏,还是跟姚明一起扣篮?
期刊
编创:胡天宇    博士!激光束不管用!
期刊
200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不知不觉间,我在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已经服役了近30年。看着仍然光洁的外表,我惊讶于自己竟已是一艘超期服役4年的老船了。从诞生到现在,我与英勇的水兵并肩作战,斗狂风,战恶浪,将心血与汗水洒满南海诸岛,在广袤的海洋国土上留下了无数蓝色航迹。  30年前的今天,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1979年8月,广州造船厂。盛大的开工典礼上,工人们欢呼着向世人宣布:中国第一艘功能齐全、吨位最
期刊
咱这眼睛白天的时候炯炯有神,可一到了晚上就抓瞎,一点儿都比不上家里养的小猫咪,这小家伙可是越到晚上看得越清楚呢,真是的,要是战斗机也安上猫眼,晚上岂不是所向披靡了嘛!  老土了不是!战斗机早就能夜航了。不信今晚谁都别睡,济南飞行学院的飞行员们正在训练战鹰夜航呢,不贪睡的哥们儿跟我来。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有英国的战斗机在晚上起飞,去拦截在夜间轰炸英国城市的德国飞艇了。最早在夜间飞行的战斗
期刊
东门礁在哪里?在祖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中,远离大陆1400多千米。
期刊
导弹还有别墅?!  那当然,要说这战略导弹,就像人离不开家一样,它们也离不开自己的别墅,这所别墅就是它的贮存洞库和阵地。用不着战略导弹出马打仗时,它就在自己的“豪宅”里舒舒服服地住着;需要它执行任务时,它们就从这里被发射出去。“别墅”的要求可高啦,温度、湿度、气压、辐射强度等等都要合适,一点儿差错就会影响导弹的寿命。  导弹有自己的“御用施工队”,只要看上哪块“地皮”了,施工队很快就能给它建出所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