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因一字而出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能否因一字而出彩?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欣赏文章或者诗词里的优美字词,从而引导学生也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或者欣赏古诗文中注重字词的运用,就会提高老师和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欣赏诗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阮阅《诗话总龟》记载: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欲作“推”字,练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历来人们谈语言的锤炼,都以此为据,这诚然是恰当而有说服力的,但语言的锤炼一向为文章家所重视,并非贾岛所独有。杜甫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的说法,足见古人的练字功夫。他自己也身邊厉行,为后人作出表率。他的律诗尤其是五言律诗,堪称一字出采的典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是杜甫善于练字,力求一字传神而下的真正功夫。另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绝句云:“京我还?”吴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不许字,始定为“绿”。一“绿”字使王安石的这首绝句成为千古绝唱。
  北宋文学家宋祁,他因《玉楼春》一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将烂漫春光写得境界全出,被世人称颂,他也因此博得“红杏尚书”的美名。前人在语言的锤炼上留给今人太多的文坛佳话,说明古人对语言锤炼的高度重视。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这里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是。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觉得婵娟骂宋玉的情感不够强烈,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赏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果然,“这”使语气增强,分量加大,为整部话剧增色不少。
  可见,凡是流传千古的文章都离不开在具体到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字能使文章出采,是文章的生命力。
  哪一个字能有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呢?
  我以为,最常见的是动词。前面杜甫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类似的句子在古诗文中的俯拾即是。现代文中动词的表现作用也很突出。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就尤其注意到动词的作用。在《孔乙已》中,他写孔乙已拿钱的动作由“排”到“摸”,展示了他的酸腐以及破落的过程。在《祝福》中表现祥林嫂的本分老实,他只是一个字“顺”着眼;写她消尽悲哀的神色濒临死亡时的眼睛是间或一“轮”,这些都是准确传神无可替换的。在《药》中他表现康大叔的蛮横凶悍与贪婪的动词更是令人叫绝: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到:“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还哼着说,“这老东西……”这些都说明,动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词性,是使文章出采的关键。
  其次是形容词,形容词的修饰限制功能决定了它在表现方面的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
  “青海长云暗雪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意思的是,在古诗文中如果形容词使动,会使诗歌更富表现力。
  此外其他词用的好,也能起到使文章出采的作用。比如副词,在古诗文使文章出采的也有,象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还有那首家喻户晓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更”字就使诗歌气象生动,别有境界。朱自清《荷荷月色》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就为全文的感情定下基调。峻青的《瑞雪图》中一句:“好大一幅瑞雪图啊!”文章因一个“好”字意境全出。这些副词虽不如动词、形容词那样普遍,但在古诗文和现代文中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把握词性的特征,摸索语言运用的规律,让文章因一字而出采,是语言锤炼的关键。从古至今,凡是名垂青史的作家都极为重视语言的锤炼,足见锤炼语言的重要,我们也应在语言的锤炼上多下功夫。那么,我们如何学会在阅读古诗词以及文章中欣赏优美的字词呢?
  经过锤炼的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使诗作或者文章锦上添花,千古流传。欣赏诗歌,可以寻找诗眼优秀的诗作常锤炼字词、设置诗眼来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诗眼多在诗作的结句中,有卒章显志或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结句中的“相思”既点题又言明思念之情,卒章显志,这就是诗眼。李白《静夜思》“床前明夜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故乡”三字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露得一览无余,它们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写登科之后的无限喜悦和志得意满。然而这种心情并未直接点明,而是借“春风得意”烘托显示,所以第三句中的“得意”即是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关键的部分,能找对诗眼就能高屋建瓴,准确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因而鉴赏诗歌的炼字可以从寻找诗眼入手。古人写诗,常以一字一词领起一部分或者提挈全篇,使诗思明朗、诗意突出。
  以上只是例具诗歌鉴赏中的诗眼欣赏法,欣赏诗文的优美字词不仅只是寻找诗眼或者文眼,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做一个语言的有心人,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鉴赏诗文优美字句的好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怎样打好小学英语基础?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问我这样相同的问题。在中学时,老师怪学生没有语言基础,现在我在小学得到了一点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
期刊
在去年的生物学业考试中,我校取得了A1优比率48%,A2优比率85%人的优异成绩,虽然时间已差不多经过去了近四个月,但回顾上个毕业班复习备考所采取的措施,对我们今后的生物备考复习仍有重要意义。我觉得我应该实事求是的把我校生物学业考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公开,藉此希望对广大初中生物老师有所帮助。  一、做好复习前准备工作  1.明确考试指导思想,把握考试方向。  各个地区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都不是很大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校教学的一大重要科目,是学生提升数学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为现实生活积累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导致初中数学成为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认为,想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技巧。本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重要渠道。作为英语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
期刊
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地改变教法,转变观念,实现师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前预习 动手操作 质疑问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无可厚非。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课堂的教与学这个焦点问题上来。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
摘要:文言文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无论其关学价值还是史学价值以及文学价值,都是现代文无法比拟的。博古通今是无数文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的学习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层次,课本中文言文的篇目明显增多,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教师也感到无法下手,造成了文言文学习的一个瓶颈。就笔者数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对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