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酒店企业对于校企合作项目的差异化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利益均衡和博弈论部分原理,提出了以实习合作为基础,通过人力成本博弈调动企业参与多元化校企合作积极性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关键词:酒店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80-02
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长期以来,酒店企业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直承担着学生毕业实习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一线服务实践能力。但近年来,随着国内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国际一流品牌酒店的大量涌入,企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原有毕业实习的校企合作基础上,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元形式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酒店企业支持学校合作项目的问卷调查,指出了企业对校企多元化合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并基于校企合作利益分析,阐述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就如何调动酒店企业积极性提出了几个建议。
1 酒店企业支持学校合作项目调查
为了解酒店企业对学校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态度,调查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酒店企业支持学校合作项目的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选取了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珠海、青岛的二十家五星级酒店,全部为已与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的酒店。调查选取的合作项目为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开展的主要项目。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毕业实习是校外实训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很多高星级酒店都承担了作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任务。但这种实习主要是一线服务岗位的顶岗实习,满足了人才培养的一般需要。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为适应这一要求,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力求将低层次的实习合作向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转变,并为此探索出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具体合作项目。合作要达成预期的目标,企业的动力更为关键。根据调查发现,多数企业对于除单纯实习的合作形式之外,对其它形式的合作缺乏强烈动力,特别是涉及到财力与物力支持的合作项目。
2 校企利益分析
2.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益均衡的假设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利益双赢的基础上。学校提供实习生实现实践能力培养,企业通过接收实习生,节约人力成本,同时积累就业人选。一直以来,校企之间多以这种合作,实现了双方利益的均衡。但随着企业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生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招生数量与质量日趋成为评价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只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学生的高就业、高质量就业,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于是,高职院校需要首先打破现有的平衡,向企业寻求更多的合作支持,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酒店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级酒店人才的培养最终反哺于酒店企业,使酒店获得更高收益,促进酒店业的发展,从而使双方的合作再次实现利益的均衡。(如图1)
2.2 存在的问题
根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益均衡模型的假设,当企业给予学校更多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的多元支持时,企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培养、储备优秀人才。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明确性,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反哺于企业却是个未知数。特别是对于具有人员高流动性的酒店业来说,问题更为严重。根据2009年《中国饭店业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员工流动率比管理层流动率大;高星级饭店比低星级饭店流动率大;有经验的一线员工流失率大;89%的流失员工工作年限不到一年。另一方面,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为不确定的收益提前埋单,企业管理层本身的高流动性,往往使合作项目名不负实,不能有效达到合作培养的既定目标。以订单培养为例,校企双方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协议中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体现在企业方的责任往往会有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到学校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等内容。以上事宜往往不能协议中确定具体的时间、次数及具体标准和要求,双方只能在总体上达成一个约定。由于协议内容的不明确性,面对酒店行业人员高流动性的现实,一旦订定协议的企业负责人离职,协议内容就很难保质保量实现。
2.3 博弈的核心——人力资源
企业作为赢利性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标。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应立足于这一点。近年来,酒店业整体扩张迅猛,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实习生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表1-1的调查中显示,100%的酒店企业对实习合作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正是基于聘用实习生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紧张,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增加企业利润这一点。作为能够提供实习生的学校应抓住这一契机,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将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群体作为校企合作博弈的核心,在实习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合作项目,加深合作力度。在合作实施过程中,假设企业每接收一名实习生,所得收益为P,每接受其它一项校企合作项目的支出为E,n代表数量,则:
(1)当企业只接收实习生,而不愿接受其它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作为合作博弈的决策者,可以选择双方不合作,则校企双方收益均为零。
(2)当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同时,接受了其它校企合作项目,则其收益为Pn-En。只要Pn-En>0,则双方可以达成合作,实现双方受益: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美誉度,扩大生源;企业获得实习生,缓解人力资源压力,降低人力成本,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3 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一线服务技能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要解决的不仅是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的问题,首先要转变企业的态度。提高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找到学校、企业的利益均衡点。面对酒店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现状,学校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以实习合作为博弈的核心,调整合作内容,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企业和社会都愿意看到的。因此,在社会、政府层面的支持还不足以支撑校企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把握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势,尽快建立起校企一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培养出一流的服务技能人才,还应培养出具备管理潜能的酒店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最终使中国的酒店企业受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逐渐使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项目。
参考文献
[1] 公艳,王成军,窦德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09(4):61-64.
[2] 杨静.基于博弈论的高职校企合作[J].新财经,2011(3):377.
[3] 李长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7-28.
关键词:酒店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80-02
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长期以来,酒店企业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直承担着学生毕业实习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一线服务实践能力。但近年来,随着国内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国际一流品牌酒店的大量涌入,企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原有毕业实习的校企合作基础上,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元形式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酒店企业支持学校合作项目的问卷调查,指出了企业对校企多元化合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并基于校企合作利益分析,阐述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就如何调动酒店企业积极性提出了几个建议。
1 酒店企业支持学校合作项目调查
为了解酒店企业对学校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态度,调查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酒店企业支持学校合作项目的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选取了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珠海、青岛的二十家五星级酒店,全部为已与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的酒店。调查选取的合作项目为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开展的主要项目。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毕业实习是校外实训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很多高星级酒店都承担了作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任务。但这种实习主要是一线服务岗位的顶岗实习,满足了人才培养的一般需要。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为适应这一要求,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力求将低层次的实习合作向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转变,并为此探索出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具体合作项目。合作要达成预期的目标,企业的动力更为关键。根据调查发现,多数企业对于除单纯实习的合作形式之外,对其它形式的合作缺乏强烈动力,特别是涉及到财力与物力支持的合作项目。
2 校企利益分析
2.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益均衡的假设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利益双赢的基础上。学校提供实习生实现实践能力培养,企业通过接收实习生,节约人力成本,同时积累就业人选。一直以来,校企之间多以这种合作,实现了双方利益的均衡。但随着企业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生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招生数量与质量日趋成为评价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只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学生的高就业、高质量就业,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于是,高职院校需要首先打破现有的平衡,向企业寻求更多的合作支持,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酒店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级酒店人才的培养最终反哺于酒店企业,使酒店获得更高收益,促进酒店业的发展,从而使双方的合作再次实现利益的均衡。(如图1)
2.2 存在的问题
根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益均衡模型的假设,当企业给予学校更多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的多元支持时,企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培养、储备优秀人才。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明确性,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反哺于企业却是个未知数。特别是对于具有人员高流动性的酒店业来说,问题更为严重。根据2009年《中国饭店业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员工流动率比管理层流动率大;高星级饭店比低星级饭店流动率大;有经验的一线员工流失率大;89%的流失员工工作年限不到一年。另一方面,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为不确定的收益提前埋单,企业管理层本身的高流动性,往往使合作项目名不负实,不能有效达到合作培养的既定目标。以订单培养为例,校企双方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协议中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体现在企业方的责任往往会有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到学校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等内容。以上事宜往往不能协议中确定具体的时间、次数及具体标准和要求,双方只能在总体上达成一个约定。由于协议内容的不明确性,面对酒店行业人员高流动性的现实,一旦订定协议的企业负责人离职,协议内容就很难保质保量实现。
2.3 博弈的核心——人力资源
企业作为赢利性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标。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应立足于这一点。近年来,酒店业整体扩张迅猛,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实习生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表1-1的调查中显示,100%的酒店企业对实习合作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正是基于聘用实习生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紧张,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增加企业利润这一点。作为能够提供实习生的学校应抓住这一契机,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将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群体作为校企合作博弈的核心,在实习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合作项目,加深合作力度。在合作实施过程中,假设企业每接收一名实习生,所得收益为P,每接受其它一项校企合作项目的支出为E,n代表数量,则:
(1)当企业只接收实习生,而不愿接受其它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作为合作博弈的决策者,可以选择双方不合作,则校企双方收益均为零。
(2)当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同时,接受了其它校企合作项目,则其收益为Pn-En。只要Pn-En>0,则双方可以达成合作,实现双方受益: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美誉度,扩大生源;企业获得实习生,缓解人力资源压力,降低人力成本,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3 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一线服务技能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要解决的不仅是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的问题,首先要转变企业的态度。提高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找到学校、企业的利益均衡点。面对酒店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现状,学校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以实习合作为博弈的核心,调整合作内容,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企业和社会都愿意看到的。因此,在社会、政府层面的支持还不足以支撑校企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把握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势,尽快建立起校企一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培养出一流的服务技能人才,还应培养出具备管理潜能的酒店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最终使中国的酒店企业受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逐渐使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项目。
参考文献
[1] 公艳,王成军,窦德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09(4):61-64.
[2] 杨静.基于博弈论的高职校企合作[J].新财经,2011(3):377.
[3] 李长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