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对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背景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单位换算主要有: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等。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大,一般以填空题出现。但是学生得分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换算单位时易混淆单位、记错进率等。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普遍易错的典型题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采取了针对性的策略。
  二、常见错题
  一个鸡蛋重30( 千克 )。
  一间教室面积约为56( 米 )。
  小明身高1.4( 厘米)。
  2.5小时=(2)时( 50 )分。
  6立方米50立方分米=(0.05)立方米。
  三、错误产生的原因
  1. 学生对每个数学单位没有形成具体的定量的概念
  典型错例:小明身高1.4( 厘米)。
  错误产生原因:在学生脑海中,没有真正形成对每个数学单位具体的定量的概念。也就是说,学生对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在心中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我们在新课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比一比、划一划,用手指、手臂或教室中、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参照物,让学生比划出、体验出1米到底有多长?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1千克到底有多重?1分钟到底是多长时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在心中有了每个单位大致的定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个定量的概念作为模板,去衡量实际的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好单位换算的知识。
  2. 单位混淆
  典型错例:一间教室面积约为56( 米 )。
  错误产生原因:学生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面积单位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毫米。容易混淆的单位还有公顷与公亩、升(立方分米)与立方米,等等。
  3. 进率混淆
  典型错例:2.5小时=( 2 )时( 50 )分。
  错误产生原因:小时与分钟的进率是60,而不是100。还比如,学生把相邻的面积单位进率记成10,把相邻的重量单位进率记成100从而造成错误。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100、1000,而是60,更容易产生错误。
  4. 未能掌握单名数化复名数,或复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
  典型错例:6立方米50立方分米=(0.05)立方米。
  错误产生原因:学生换算单位时,只是把50立方分米化成0.05立方米,丢掉了6立方米,这种丢三落四的类似错误,在学生实际练习和测验中非常普遍。
  四、教学对策
  1. 心中有模板
  在教学新单位时,一定要让学生对新单位有定量的概念。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1米到底有多长?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1千克到底有多重?1分钟到底是多长时间?要反复强化,手把手让学生比划、体验,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每个单位大致的定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个定量的概念作为模板,去衡量实际的问题,
  2. 换算有方法
  不少学生对单名数化复名数,或复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未能掌握,这类题要反复练习,教会学生整体观察,及时检查。
  3. 检查有技巧
  检查的技巧无外乎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要符合生活逻辑。比如,小明每分钟走250米,不可能是250千米;一个鸡蛋重20克,不可能是20千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生活经验,要做一个有心人。
  4. 记忆有条理
  教师要教会学生及时整理,让学生记忆数学单位时要讲究方法,应该是一块一块、一条线一条线的记忆,而不是一个一个去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好小学阶段学过的全部单位,加以分类。建议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让学生整体记忆。
  5. 整理小学数学常用单位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公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教学相长,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各类易错的知识点加以收集、归类、研究、分析,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