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古文运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所推崇,它的先驱者和倡导者——韩愈、柳宗元,在“文必宗经”“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的理论下推进这一运动。而这一运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和为宋代再次兴起的古文运动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文学主张
唐中叶,柳宗元与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很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要的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已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一、古文运动的先驱者——韩愈及其文学主张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縣人),其郡望是昌黎,故又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有《韩昌黎集》。
韩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和诗歌创作上成就都非常搞,特别是他的古代理论和古文创作受到历代文人的崇高评价。他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不仅集前人之大成,而且有自己独创性,使古文发展到成熟的高峰,从而完成了中国由骈文为主到以古文为主的语体改革。
1.志在古道,提倡古文
韩愈主张回复先秦、西汉那样以散文为主的文体,称之为“古文”。“古文运动”是唐代对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复古运动。唐代能实行古文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学复兴散文;②古代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出现韩柳杰出的实践者。
韩愈提倡古文,反对骈文,原因有二:一、韩愈鄙薄科举文体。当时考试用骈文,主司所考校者往往在于“绣绘雕琢”“声势之逆顺,章句之短长。”韩愈认为这势必埋没人才;二、韩愈于诗文写作深嗜笃好,也十分自负,他企求以文章自树立和传世不朽。韩愈力求通过艰辛的劳动,创造新文体,以超越流俗,出奇制胜。他再三强调要在文章写作上深探力取,强调“自树立,不因循”,正事韩愈提倡古文,反对骈体,孜孜讲求表现技巧的一个重要动机。
从韩愈此观点来看,给我们后世之人启发很大。作为学者,在创作过程中,要继承韩愈的“自树立,不因循”的观点,并将其发扬,吸取前人学术的精华之处。同时,不要因循守旧,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创新型思维,从而创造出更为精彩的学术作品。
2.文以明道,注重实用
韩愈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是明道,切合实用,所以他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到的品质修养。在《答李翊书》中说:“将蕲至于古文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他认为作者的德行是根本,言辞文章是德行的外部表现,有怎样的道德修养工夫,就有怎样的文章表现,所以“仁义之人,其言蔼如。”这种主张,根据孔子“有德者必有言”的意见而发挥的。
韩愈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论,这对文学创作中重视表现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所要说明的道理充满自信,情感强烈,有高屋建瓴之势,又经过了深思熟虑,情思酣畅,沛然有余,便是所谓“气盛”。
3.不平则鸣和穷苦之言易好
韩愈文学思想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他提出了文学创作(也包括非文学创作的文章和著作)是“不平则鸣”的产物。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富有民主精神和反抗精神的重要命题。它既是对中国孔子诗“可以怨”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传统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在韩愈看来,文学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单纯客观描写,而主要是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鸣”不是一种消极的遭到不平的自然反应,而是一种积极的对现实的干预,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怒抗争,为受“郁结”的“意”找到一条能够疏通的道路。因此,“不平则鸣”是封建时代受压抑人们表现出来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这种坚毅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性格中及其可贵的优秀品质之体现。
二、唐代古代运动又一倡导者――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郡望河东(汉代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杰出的古文作家和诗人。和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柳宗元与韩愈在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柳宗元所说的“道”不像韩愈那样是严格的纯粹的儒家之道。因为他是从“利安元元”出发的,所以是以儒为主又要博取诸子百家之道。
(2)柳宗元的“道”虽然本之五经以为“原”,但并不只是强调其义理,而在有利于改革现实政治,故重在其内容特点,表现形式,逻辑方法。
(3)柳宗元文学思想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虽提倡古文,但并不认为古人的文章,特别是先秦两汉的文章是不可超越的,他反对那种“荣古陋今”的错误倾向,认为今人文章是可以超出古人文章的,“得之为难”而“知之愈难”。
柳宗元才华出众,颇具济世安民壮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韩愈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俊杰廉悍”“踔历风发”“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家。”同时,他在古文运动中也做出极大的贡献,给当时的文学思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晶晶(1986年~),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理论与小说批评研究。
关键词: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文学主张
唐中叶,柳宗元与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很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要的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已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一、古文运动的先驱者——韩愈及其文学主张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縣人),其郡望是昌黎,故又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有《韩昌黎集》。
韩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和诗歌创作上成就都非常搞,特别是他的古代理论和古文创作受到历代文人的崇高评价。他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不仅集前人之大成,而且有自己独创性,使古文发展到成熟的高峰,从而完成了中国由骈文为主到以古文为主的语体改革。
1.志在古道,提倡古文
韩愈主张回复先秦、西汉那样以散文为主的文体,称之为“古文”。“古文运动”是唐代对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复古运动。唐代能实行古文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学复兴散文;②古代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③出现韩柳杰出的实践者。
韩愈提倡古文,反对骈文,原因有二:一、韩愈鄙薄科举文体。当时考试用骈文,主司所考校者往往在于“绣绘雕琢”“声势之逆顺,章句之短长。”韩愈认为这势必埋没人才;二、韩愈于诗文写作深嗜笃好,也十分自负,他企求以文章自树立和传世不朽。韩愈力求通过艰辛的劳动,创造新文体,以超越流俗,出奇制胜。他再三强调要在文章写作上深探力取,强调“自树立,不因循”,正事韩愈提倡古文,反对骈体,孜孜讲求表现技巧的一个重要动机。
从韩愈此观点来看,给我们后世之人启发很大。作为学者,在创作过程中,要继承韩愈的“自树立,不因循”的观点,并将其发扬,吸取前人学术的精华之处。同时,不要因循守旧,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创新型思维,从而创造出更为精彩的学术作品。
2.文以明道,注重实用
韩愈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是明道,切合实用,所以他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到的品质修养。在《答李翊书》中说:“将蕲至于古文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他认为作者的德行是根本,言辞文章是德行的外部表现,有怎样的道德修养工夫,就有怎样的文章表现,所以“仁义之人,其言蔼如。”这种主张,根据孔子“有德者必有言”的意见而发挥的。
韩愈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论,这对文学创作中重视表现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所要说明的道理充满自信,情感强烈,有高屋建瓴之势,又经过了深思熟虑,情思酣畅,沛然有余,便是所谓“气盛”。
3.不平则鸣和穷苦之言易好
韩愈文学思想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他提出了文学创作(也包括非文学创作的文章和著作)是“不平则鸣”的产物。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富有民主精神和反抗精神的重要命题。它既是对中国孔子诗“可以怨”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传统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在韩愈看来,文学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单纯客观描写,而主要是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鸣”不是一种消极的遭到不平的自然反应,而是一种积极的对现实的干预,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怒抗争,为受“郁结”的“意”找到一条能够疏通的道路。因此,“不平则鸣”是封建时代受压抑人们表现出来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这种坚毅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性格中及其可贵的优秀品质之体现。
二、唐代古代运动又一倡导者――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郡望河东(汉代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杰出的古文作家和诗人。和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柳宗元与韩愈在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柳宗元所说的“道”不像韩愈那样是严格的纯粹的儒家之道。因为他是从“利安元元”出发的,所以是以儒为主又要博取诸子百家之道。
(2)柳宗元的“道”虽然本之五经以为“原”,但并不只是强调其义理,而在有利于改革现实政治,故重在其内容特点,表现形式,逻辑方法。
(3)柳宗元文学思想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虽提倡古文,但并不认为古人的文章,特别是先秦两汉的文章是不可超越的,他反对那种“荣古陋今”的错误倾向,认为今人文章是可以超出古人文章的,“得之为难”而“知之愈难”。
柳宗元才华出众,颇具济世安民壮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韩愈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俊杰廉悍”“踔历风发”“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家。”同时,他在古文运动中也做出极大的贡献,给当时的文学思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晶晶(1986年~),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理论与小说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