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看《食神》我想到的就是社饭
采访去湘西扶贫的大学生,有若干不能说,不可说,倒足味觉深深植入记忆,野菜清香,稻花鱼鲜嫩,用湘西的酸辣几味来調和,真怕足再也吃不到的美味。
记者从花垣吃了鸭脚板、接客菜出来,掉头回家乡吉首,找到通晓蒿菜和蕨菜制作秘密的田姨、唐姨,湘西生活意味着什么,可能只有她们最清楚。
殳俏说,“再顽固的肉食主义者,也会被咬春时节的这些新鲜野味打动,生出一种全新的蔬菜观来。”
厚厚的嚼劲的鸭脚板、清香蒿菜、青又白的野生胡葱、还有打着卷儿的蕨菜,是三月湘西最美妙的野菜。
花垣雅酉扪岱村的老支书麻昌南用苗话说,清明后村里会有100多种野菜冒出来。
估计这话不假。但此刻,在三月将近一个月的雨水浇灌下,绝大多数野菜没有冒出头来。不过在老支书屋前的一小块菜地里,苗家阿婆还是用镰刀割起来了三种野菜:鸭脚板、蒿菜和接客菜。
那个名叫“接客菜”的野菜,作为湘西人,我也没有见过,它的苗话音是“热米卡”,官话就叫“ke”。苗家人摘回来就是清炒,加油加盐加辣子。味道爽口。
神奇的是,我们在村里转悠,看苗族人以前的旧屋时,发现墙缝里长出几棵绛红色像多肉植物的野草,老支书这时走过来说,这个野菜也能吃。
这个野菜他叫不出名字。做法却是相当的湘西口味——湘西人好酸辣。多有腌制的酸菜,这个野菜就是腌制食用的。摘下来后,拿盐腌一下,第二天有点酸就可以吃了。“你吃肉吃酒腻了,这就是配菜.解腻的好家伙。”
最配合当地习俗的一道野菜要属社饭。主要原料是白蒿菜、腊肉、大米、糯米。社饭的米和菜还有腊肉都晶晶亮的,有野菜香,又有肉香,还有米黏稠的嚼劲,小时候看周星驰的《食神》,想象那道黯然销魂饭时,我每次想到的就是社饭。
在湘西凤凰、保靖、花垣土乡苗寨都有“过春社”吃社饭的习俗。社饭主要在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进行,这天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祈祷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社饭吃。
煮社饭的方法
1.采鲜嫩的水蒿菜,洗净剁碎,再用水洗一遍。然后用纱布把菜包起来,把苦水揉尽,然后放锅里焙干。
2.肥腊肉丁下油锅,炒出一层油汤后放精腊肉,再放蒿菜与之炒香。
3.按三比一的比例,把三分之一的粘米煮到半熟,再把三分之二的糯米倒入锅内与粘米煮熟。
4.最后把事先炒香的蒿菜、腊肉放进锅里拌均匀,盖上锅盖,焖半个钟头就可吃了。
这种方法煮的社饭有蒿香、饭香、肉香、菜香,两种米饭综合,晶莹透明,油而不腻,反正我吃这种饭的时候,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社饭可以现煮现吃,也可以事后炒着吃。社饭只会越炒越香。虽然家家户户都做社饭,但总有不相同的时候,邻居要互相赠送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延续着。清人在《潭阳竹枝词》里写过,“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
蒿菜除了用来做社饭,还可以做蒿菜粑粑。不过社饭选的蒿菜是水蒿菜,而蒿菜粑粑选的是白蒿菜,它与水蒿菜的最大的不同是不带苦味。
田姨在乾州古城的胡家塘做蒿菜粑粑已经很多年了。她做的蒿菜粑粑有几种馅料:腊肉、腌菜豆腐、芝麻糖、盐菜肉丝几种。看起来色泽光鲜,呈墨绿色,吃起来软糯清香。
田姨做蒿菜粑粑的方法
1.烧柴火,把锅里的水煮开,放入白蒿菜。糯米用山泉水浸泡。
2.把处理好的白蒿菜和糯米一起放入舂中捣碎,让糯米的香糯充分和蒿菜的清香味融合。
3.揉团,加上馅料,比如我最喜欢的腌菜豆腐,再用桐叶包裹,入蒸笼蒸熟就可以吃了。
酸辣糊
春菜里,我心中与“社饭”难分高下的另一道菜叫酸辣糊。它的色泽因为糯米酸的原因呈现出粉橙色,口感酸且黏稠,加上嫩豆腐又突出了一个清爽的口感,胡葱的加入提升了鲜味,舀一大勺酸辣糊可以干掉半碗饭。酸辣糊的“糊”字在湘西话里读“wu”(第四声),这里用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特有的糯米酸。做糯米酸要用新鲜红辣椒打成糊糊和上糯米粉,揉在一块放坛子里“按”(按就是腌制的意思)半个月到一个月。糯米酸腌制成功后,取出适量用水调开。水烧开,放事先油炒过的嫩豆腐,出锅前加入胡葱。
胡葱
胡葱也叫薤白,菜市场里面多有苗家大妈从地里挖出野胡葱来卖,葱叶子绕成一个圈,一大把两块钱,香气冲鼻。湘西人还会用胡葱做胡葱酸。做法跟糯米酸类似,就是将胡葱摘好洗净,然后挂一阵,等叶子全部枯黄干了以后,再洗一次,洗好后就再晒一天,放点盐就可以放在坛子里按了,半个月一个月就可以吃了。
东古子
在永顺县毛坝乡工作的彭岚提到的一个湘西野菜是我没有见到过的。她小时候在龙山八面山长大,有一个叫做“东古子”的野菜让她念念不忘。那个野菜只有在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才有,多长在苞谷地和黄豆地里,是藤类植物,会结小果子,果实像小南瓜。彭岚每次见到就一手把藤和叶都挽到背篓里背回家。
回家把嫩叶子摘下来洗干净,锅里放上猪油,然后放嫩叶炒,炒变色了以后加水,放大块土豆进去煮。“味道又香又甜,菜可以当饭,饭又当菜。洋芋汤鲜,东古子叶子也鲜”。
东古子的嫩叶和鸭脚板的口感类似,叶片厚,嘴里甜甜的,很有充实感。在她的少年时代,只有在放暑假的时候才会回龙山八面山,“有时候去山上守牛看到东古子就会好开心,感到今天的夜饭‘口子妥’(方言,棒极了)。”
蕨菜
在吉首,几乎每周都会跟朋友去山里面玩的唐姨在品尝了很多野菜后,推荐了她的最爱——蕨菜。她说自己几乎走遍了吉首周边的大小山林,每次都会掐回来好多山里的野味,春天有椿木巅(香椿)、苦麻菜、鸭脚板、刺桐巅、水芹菜、地地菜(荠菜)、阳雀菌。秋天就去山里找枞菌。
蕨菜成为她最爱的原因在于特殊的爽口感。只需要用水焯烫一下,再放盐揉搓一下,就直接炒,放点大蒜和干辣子就可以出锅了。
她发现凤凰人做蕨菜做得更好吃,所以朋友们常会开车到木江坪的巴头山去吃。有个店家就在山上,做蕨菜一绝,他家的蕨菜在清炒前会先蒸一下,而且不放辣子。人多的时候吃这道菜要看谁的筷子厉害,眨眼就没了。
蕨菜分两种,一种叫正蕨,长得直直的,有药用价值,一种是反蕨,样子卷成一圈,打着卷,这就是常吃的。只可惜最近电视报道蕨菜有致癌倾向,让唐姨对蕨菜的热爱克制了几分。
采访去湘西扶贫的大学生,有若干不能说,不可说,倒足味觉深深植入记忆,野菜清香,稻花鱼鲜嫩,用湘西的酸辣几味来調和,真怕足再也吃不到的美味。
记者从花垣吃了鸭脚板、接客菜出来,掉头回家乡吉首,找到通晓蒿菜和蕨菜制作秘密的田姨、唐姨,湘西生活意味着什么,可能只有她们最清楚。
殳俏说,“再顽固的肉食主义者,也会被咬春时节的这些新鲜野味打动,生出一种全新的蔬菜观来。”
厚厚的嚼劲的鸭脚板、清香蒿菜、青又白的野生胡葱、还有打着卷儿的蕨菜,是三月湘西最美妙的野菜。
花垣雅酉扪岱村的老支书麻昌南用苗话说,清明后村里会有100多种野菜冒出来。
估计这话不假。但此刻,在三月将近一个月的雨水浇灌下,绝大多数野菜没有冒出头来。不过在老支书屋前的一小块菜地里,苗家阿婆还是用镰刀割起来了三种野菜:鸭脚板、蒿菜和接客菜。
那个名叫“接客菜”的野菜,作为湘西人,我也没有见过,它的苗话音是“热米卡”,官话就叫“ke”。苗家人摘回来就是清炒,加油加盐加辣子。味道爽口。
神奇的是,我们在村里转悠,看苗族人以前的旧屋时,发现墙缝里长出几棵绛红色像多肉植物的野草,老支书这时走过来说,这个野菜也能吃。
这个野菜他叫不出名字。做法却是相当的湘西口味——湘西人好酸辣。多有腌制的酸菜,这个野菜就是腌制食用的。摘下来后,拿盐腌一下,第二天有点酸就可以吃了。“你吃肉吃酒腻了,这就是配菜.解腻的好家伙。”
最配合当地习俗的一道野菜要属社饭。主要原料是白蒿菜、腊肉、大米、糯米。社饭的米和菜还有腊肉都晶晶亮的,有野菜香,又有肉香,还有米黏稠的嚼劲,小时候看周星驰的《食神》,想象那道黯然销魂饭时,我每次想到的就是社饭。
在湘西凤凰、保靖、花垣土乡苗寨都有“过春社”吃社饭的习俗。社饭主要在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进行,这天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祈祷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社饭吃。
煮社饭的方法
1.采鲜嫩的水蒿菜,洗净剁碎,再用水洗一遍。然后用纱布把菜包起来,把苦水揉尽,然后放锅里焙干。
2.肥腊肉丁下油锅,炒出一层油汤后放精腊肉,再放蒿菜与之炒香。
3.按三比一的比例,把三分之一的粘米煮到半熟,再把三分之二的糯米倒入锅内与粘米煮熟。
4.最后把事先炒香的蒿菜、腊肉放进锅里拌均匀,盖上锅盖,焖半个钟头就可吃了。
这种方法煮的社饭有蒿香、饭香、肉香、菜香,两种米饭综合,晶莹透明,油而不腻,反正我吃这种饭的时候,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社饭可以现煮现吃,也可以事后炒着吃。社饭只会越炒越香。虽然家家户户都做社饭,但总有不相同的时候,邻居要互相赠送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延续着。清人在《潭阳竹枝词》里写过,“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
蒿菜除了用来做社饭,还可以做蒿菜粑粑。不过社饭选的蒿菜是水蒿菜,而蒿菜粑粑选的是白蒿菜,它与水蒿菜的最大的不同是不带苦味。
田姨在乾州古城的胡家塘做蒿菜粑粑已经很多年了。她做的蒿菜粑粑有几种馅料:腊肉、腌菜豆腐、芝麻糖、盐菜肉丝几种。看起来色泽光鲜,呈墨绿色,吃起来软糯清香。
田姨做蒿菜粑粑的方法
1.烧柴火,把锅里的水煮开,放入白蒿菜。糯米用山泉水浸泡。
2.把处理好的白蒿菜和糯米一起放入舂中捣碎,让糯米的香糯充分和蒿菜的清香味融合。
3.揉团,加上馅料,比如我最喜欢的腌菜豆腐,再用桐叶包裹,入蒸笼蒸熟就可以吃了。
酸辣糊
春菜里,我心中与“社饭”难分高下的另一道菜叫酸辣糊。它的色泽因为糯米酸的原因呈现出粉橙色,口感酸且黏稠,加上嫩豆腐又突出了一个清爽的口感,胡葱的加入提升了鲜味,舀一大勺酸辣糊可以干掉半碗饭。酸辣糊的“糊”字在湘西话里读“wu”(第四声),这里用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特有的糯米酸。做糯米酸要用新鲜红辣椒打成糊糊和上糯米粉,揉在一块放坛子里“按”(按就是腌制的意思)半个月到一个月。糯米酸腌制成功后,取出适量用水调开。水烧开,放事先油炒过的嫩豆腐,出锅前加入胡葱。
胡葱
胡葱也叫薤白,菜市场里面多有苗家大妈从地里挖出野胡葱来卖,葱叶子绕成一个圈,一大把两块钱,香气冲鼻。湘西人还会用胡葱做胡葱酸。做法跟糯米酸类似,就是将胡葱摘好洗净,然后挂一阵,等叶子全部枯黄干了以后,再洗一次,洗好后就再晒一天,放点盐就可以放在坛子里按了,半个月一个月就可以吃了。
东古子
在永顺县毛坝乡工作的彭岚提到的一个湘西野菜是我没有见到过的。她小时候在龙山八面山长大,有一个叫做“东古子”的野菜让她念念不忘。那个野菜只有在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才有,多长在苞谷地和黄豆地里,是藤类植物,会结小果子,果实像小南瓜。彭岚每次见到就一手把藤和叶都挽到背篓里背回家。
回家把嫩叶子摘下来洗干净,锅里放上猪油,然后放嫩叶炒,炒变色了以后加水,放大块土豆进去煮。“味道又香又甜,菜可以当饭,饭又当菜。洋芋汤鲜,东古子叶子也鲜”。
东古子的嫩叶和鸭脚板的口感类似,叶片厚,嘴里甜甜的,很有充实感。在她的少年时代,只有在放暑假的时候才会回龙山八面山,“有时候去山上守牛看到东古子就会好开心,感到今天的夜饭‘口子妥’(方言,棒极了)。”
蕨菜
在吉首,几乎每周都会跟朋友去山里面玩的唐姨在品尝了很多野菜后,推荐了她的最爱——蕨菜。她说自己几乎走遍了吉首周边的大小山林,每次都会掐回来好多山里的野味,春天有椿木巅(香椿)、苦麻菜、鸭脚板、刺桐巅、水芹菜、地地菜(荠菜)、阳雀菌。秋天就去山里找枞菌。
蕨菜成为她最爱的原因在于特殊的爽口感。只需要用水焯烫一下,再放盐揉搓一下,就直接炒,放点大蒜和干辣子就可以出锅了。
她发现凤凰人做蕨菜做得更好吃,所以朋友们常会开车到木江坪的巴头山去吃。有个店家就在山上,做蕨菜一绝,他家的蕨菜在清炒前会先蒸一下,而且不放辣子。人多的时候吃这道菜要看谁的筷子厉害,眨眼就没了。
蕨菜分两种,一种叫正蕨,长得直直的,有药用价值,一种是反蕨,样子卷成一圈,打着卷,这就是常吃的。只可惜最近电视报道蕨菜有致癌倾向,让唐姨对蕨菜的热爱克制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