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媒体出现了离职潮,不禁使我想起当年党政机关人员离职下海的情景。离职下海不乏成功之士,但也有败下阵来的。正准备转型的媒体人需有心理准备,转型可能付出较大代价,问你一句:底气足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人才流动已成为常态。媒体人自然也顺应这一潮流中。早期的说法是“工作调动”,后来换个新鲜的说法叫“跳槽”,现在的时髦说法叫“转型”。
不只是字眼上的差异,其实已有实质性的内涵。早期的媒体人还是很看中体制内的“铁饭碗”的,希望能通过正常的组织调动保留原有的身份。到了“跳槽”阶段,虽然仍有如此痴情的媒体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不在乎正式的身份了。尤其是到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完全实行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而且也有社保、医保的保障,进入的媒体人不再留恋体制内的正式身份。无论是正常的工作调动还是早期的“跳槽”,虽也有偏离媒体岗位的,但大多是从一家传统媒体跳到另一家传统媒体,是专业媒体内部之间的人才流动。
《京华时报》创办时其总编辑朱德付、副总经理谭军波就曾任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后来谭军波又南下来到广东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兼《东莞时报》总编辑。《第一财经》的秦朔是从南风窗杂志社“跳槽”过去的。《南方周末》的陈菊红出国留学回来之后到《南风窗》杂志当总编辑,同为《南方周末》的李红平到了《看天下》杂志任主编。
尔后,媒体人比较集中往商业门户网站发展,陈菊红第二次“跳槽”到了腾讯网当总编辑,后升任为腾讯公司副总裁。好几家著名的商业门户网站负责编务的负责人来自知名的传统媒体。这与早期的工作调动和“跳槽”已不同。早期的换岗只是改变了一下内部环境而己,而进入商业门户网站最大的差别就是体制、机制和内容传播方式的不同,比原来的岗位更有回旋的空间和更具挑战性。
这几年,从传统媒体出走的人越来越多,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有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内刊媒体工作的,这只是从有国家刊号的专业媒体跳到了非专业媒体,业务范围与原先没有多少差别。有的到了某些机构媒体关系部任职,代表该机构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一种角色的替换,当年当记者时常受到别人的接待,现在他们为着本机构的利益强化与媒体的联系,常常接待媒体人,或主动上门沟通。如今进入互联网公司的媒体人很多,但变化很大的是从过去一般是做内容,到现在各类角色都有,包括新媒体产品设计、营销,社交平台管理,资本运作。朱德付从《京华时报》离职后曾一度加盟阿里巴巴并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有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经理人之后,再往下发展就是自己创业了。
传统媒体人纷纷转型,这是全媒体时代给媒介素养较高者带来的新的机遇。不少就业岗位都与新媒体的传播紧密相关。产品生产已不成问题,关键是营销渠道是否畅顺,这需要有形象传播的素养和搭建良好传播平台的能力。媒介素养高的人会有更多的转型机会,其构建的平台也会更宽敞。因此,转型表面上看是身份的变异,实际是媒体人身份的延伸。媒体人在传统媒体岗位上的历练之后的知识、能力的积累,对其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型成功的媒体人,一般来说在媒体工作时也是比较勤奋和有能力、有悟性的人。所以,我有一种看法,是否在媒体坚守,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不想在媒体从业终生,完全可以放弃,但只要还有一天在媒体岗位上就要努力做好。事实表明,媒体经验的积累终身受用。
传统媒体在滑坡,在机构裁员和自动离职的风潮下,会有更多的媒体人在转型,问题是越转越糟还是越转越好。转型能成功的往往也是转型之前的业绩显著者。转型不能光凭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底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人才流动已成为常态。媒体人自然也顺应这一潮流中。早期的说法是“工作调动”,后来换个新鲜的说法叫“跳槽”,现在的时髦说法叫“转型”。
不只是字眼上的差异,其实已有实质性的内涵。早期的媒体人还是很看中体制内的“铁饭碗”的,希望能通过正常的组织调动保留原有的身份。到了“跳槽”阶段,虽然仍有如此痴情的媒体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不在乎正式的身份了。尤其是到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完全实行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而且也有社保、医保的保障,进入的媒体人不再留恋体制内的正式身份。无论是正常的工作调动还是早期的“跳槽”,虽也有偏离媒体岗位的,但大多是从一家传统媒体跳到另一家传统媒体,是专业媒体内部之间的人才流动。
《京华时报》创办时其总编辑朱德付、副总经理谭军波就曾任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后来谭军波又南下来到广东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兼《东莞时报》总编辑。《第一财经》的秦朔是从南风窗杂志社“跳槽”过去的。《南方周末》的陈菊红出国留学回来之后到《南风窗》杂志当总编辑,同为《南方周末》的李红平到了《看天下》杂志任主编。
尔后,媒体人比较集中往商业门户网站发展,陈菊红第二次“跳槽”到了腾讯网当总编辑,后升任为腾讯公司副总裁。好几家著名的商业门户网站负责编务的负责人来自知名的传统媒体。这与早期的工作调动和“跳槽”已不同。早期的换岗只是改变了一下内部环境而己,而进入商业门户网站最大的差别就是体制、机制和内容传播方式的不同,比原来的岗位更有回旋的空间和更具挑战性。
这几年,从传统媒体出走的人越来越多,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宽。有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内刊媒体工作的,这只是从有国家刊号的专业媒体跳到了非专业媒体,业务范围与原先没有多少差别。有的到了某些机构媒体关系部任职,代表该机构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一种角色的替换,当年当记者时常受到别人的接待,现在他们为着本机构的利益强化与媒体的联系,常常接待媒体人,或主动上门沟通。如今进入互联网公司的媒体人很多,但变化很大的是从过去一般是做内容,到现在各类角色都有,包括新媒体产品设计、营销,社交平台管理,资本运作。朱德付从《京华时报》离职后曾一度加盟阿里巴巴并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有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经理人之后,再往下发展就是自己创业了。
传统媒体人纷纷转型,这是全媒体时代给媒介素养较高者带来的新的机遇。不少就业岗位都与新媒体的传播紧密相关。产品生产已不成问题,关键是营销渠道是否畅顺,这需要有形象传播的素养和搭建良好传播平台的能力。媒介素养高的人会有更多的转型机会,其构建的平台也会更宽敞。因此,转型表面上看是身份的变异,实际是媒体人身份的延伸。媒体人在传统媒体岗位上的历练之后的知识、能力的积累,对其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型成功的媒体人,一般来说在媒体工作时也是比较勤奋和有能力、有悟性的人。所以,我有一种看法,是否在媒体坚守,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不想在媒体从业终生,完全可以放弃,但只要还有一天在媒体岗位上就要努力做好。事实表明,媒体经验的积累终身受用。
传统媒体在滑坡,在机构裁员和自动离职的风潮下,会有更多的媒体人在转型,问题是越转越糟还是越转越好。转型能成功的往往也是转型之前的业绩显著者。转型不能光凭勇气,更为重要的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