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2009年春节晚会而一夜走红的小沈阳,几乎是在很短时间内家喻户晓。作为一个东北草根娱乐人物,什么因素促使他一夜走红呢?本文从小沈阳娱乐节目新奇、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众多类型媒体的热捧,各方争议引发更多关注,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等几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不差钱 草根 娱乐 走红
0 引言
在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凭着与师父赵本山等人联袂出演小品(不差钱)。一夜走红。而在这之前,作为二人转和小品演员,小沈阳只是东北老家和网络上不时出现,只能算是一个草根娱乐人物。
小沈阳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后。马不停蹄地参加众多电视台的节目,接受访谈,进行表演:参加2009博鳌亚洲论坛的演出;参加成龙“5.1”鸟巢演唱会,担任特别嘉宾;受张艺谋邀请,参加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拍摄;其代言的广告一个接一个,“小沈阳笑转2009全国巡演”上半年已在全国各地演出60余场,累积观众人次达30万,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乌鲁木齐等地演出,观者如潮,票房进账1.5亿……
小沈阳为什么走红?原因有很多,现在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
1 新奇、独特的形式和内容
小沈阳的走红,央视春晚和师父赵本山功不可没,但是,上春晚的不是小沈阳一个人,赵本山也不是只有小沈阳一个徒弟,为什么就小沈阳火了呢?首先他确实是一个有才艺有实力的演员。他的唱功了得,二人转功底扎实。
其实,在小品《不差钱》中,大部分出彩的语句(如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等)和唱段,都是小沈阳在其原来的节目中表演过的,在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的多个剧本被枪毙,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说,小沈阳的才艺救了师父赵本山的场,而赵本山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
小沈阳敢于讽刺、嘲弄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敢说真话,与其他千篇一律的大同小异的文艺节目相比。别具一格,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小沈阳的另类装扮。其实是一种特别成功的包装和宣传手段,不管你喜不喜欢他,看一眼你就会记住他,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赵本山在刚上春晚时也演过老太太,小沈阳不过是更“无厘头。走得更远,常常不论情节需不需要,就穿上了裙子。外在的包装吸引观众的手段,目的是为了让人有兴趣看节目。
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没有独到的内容,不可能成功。小沈阳的作品从数量和种类来看都比较多的,有小品、演唱、模仿秀、二人转等,并且,每个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如果只有小品(不差钱),他是火不到现在的程度的,演员就是要靠作品说话的o
2 众多类型媒体的热捧
小沈阳走红速度如同坐卫星,中国电视传媒中的老大央视,无疑是这个卫星最有力的推动器。之后,其他电视台纷纷对小沈阳进行专访,对其作品不厌其烦地播放。众多电视娱乐节目对小沈阳的模仿遍地开花,这些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地冲击着观众的眼球,几乎达到了让人无法躲避的程度,把“春晚效应”和“后春晚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网络媒体更是小沈阳走红的利器。小沈阳《不差钱》的视频,以及成名之前的演出视频,被网友们广泛传播。大年初一,《不差钱》在优酷和土豆等视频网站上点击率就超过50万,两周之后达到几百万,小沈阳在天津的一段演出视频的点击播放次数。在27个月内累计达到了1,4亿次,小沈阳刚刚建立起的博客,在春晚后短短三天时间便达到近200万点击率。截至2009年8月18日,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可找到小沈阳的相关网页约2 27亿篇,百度上的相关视频53万多个,而有关刘谦的网页有1.2亿篇,相关视频31万多个。
众多网友在不断交流着、演绎着和“普及”着小沈阳的经典语录:“人家是纯爷们”“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嚎”“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你猜我这包儿多少钱?320你信不?打完折151”“你是不是瞅着我有一种大海的感觉?”“我到家了!”等等。
接下来,各种平面媒体也对小沈阳成长、学艺、挫折、成绩,以及与他媳妇沈春阳的爱情故事等等,边边角角,都进行了连篇累牍地报道。甚至一向严肃沉重的《南方周末》,也在6月4日的文化版以《小沈阳:以乐以闹以好玩为主。行不?》等为题对小沈阳进行了两个版的报道,还在头版刊登了小沈阳穿裙子的大幅照片。
各类媒体的立体报道,让小沈阳的知名度持续增长。受众覆盖面不断扩大。
3 各方争议引发更多关注
“小沈阳现象”不仅在受众中的”挺派“与”抨派”之间引起激烈的争议,而且在文艺圈名人中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
今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曾坦言喜爱小沈阳,央视名嘴赵忠祥也说“我太爱他了”,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和。“巴蜀鬼才”魏明伦对于小品(不差钱>持有异议,认为《不差钱》,差道德。李敖之女李文博士说,小沈阳不男不女,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学术界有学者炮轰小沈阳,认为他太低俗、太媚俗、缺乏营养、不男不女,如果要考戏校一定考不上。文化学者易中天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以一种自由反对另一种自由,以一种趣味反对另一种趣味。历史上很多俗文化中的精品都成为了经典。余秋雨也力挺小沈阳,称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去褒贬,要面对他被全国多数观众欢迎的事实。相声演员郭德纲打抱不平说,人走红了才会慧来非议声,考上戏校了又怎么样?没考上不也一样火?
观众、网友们的看法也是针锋相对——支持者认为,老百姓认可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笑了。这年头有点笑声容易吗7假清高是最大的媚俗,私下笑完,走出来批评人家,不是装是什么?文化应该是多元化的,他的存在说明了有市场需求,艺术家应该多考虑与市场相结合。批评者说,小沈阳的小品太低俗、无聊。用这种小品来取笑老百姓,说明现在的文化领域是何等的情况。小沈阳只是个小丑而已,实在受不了一个大男人穿成那样。用那样的语调说话。出一身鸡皮疙瘩,真丢人!
有心理学家认为,现代社会存在一种怨恨的心理,就是人们不论对什么事情(包括好事)都有一种不满的心理。表现为又爱又恨。对于小沈阳来说,就是又看又骂,又骂又看。而这样的结果是,一轮争论扩大一次小沈阳的知名度,在替他做免费的互动广告,在不停地增加人们对他的好奇心:对于现在的艺人来说,不怕捧,不怕骂,就怕没人理,没了知名度。
4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才能得到受众的喜爱,才能生存和发展。小沈阳的表演满足了受众哪些需要呢?他满足了受众娱乐的需要,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理,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得到一种放松、解脱和释放。
小沈阳是真正草根出身。平民代表。与数量巨大的一般受众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而现代社会人们压力比较大,大众需要放松,需要娱乐,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需求的层次”理论来分析,就算是高雅的人,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一些纯粹逗乐的需要,而不是时时刻刻高雅着。小沈阳中性的长相、搞怪的表现,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看小沈阳的演出,不会让人产生仰望或崇敬的心理压力。你会不由自主地发笑,然后,可以夸几句,也可以骂几句。这就是草根人物的娱乐精神给大众带来的平等感和愉悦感。传统媒体上的文化节目,刻板的模式,让很多受众,特别是青年人不满,而小沈阳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满足了青年人叛逆的心理。
关键词:不差钱 草根 娱乐 走红
0 引言
在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凭着与师父赵本山等人联袂出演小品(不差钱)。一夜走红。而在这之前,作为二人转和小品演员,小沈阳只是东北老家和网络上不时出现,只能算是一个草根娱乐人物。
小沈阳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后。马不停蹄地参加众多电视台的节目,接受访谈,进行表演:参加2009博鳌亚洲论坛的演出;参加成龙“5.1”鸟巢演唱会,担任特别嘉宾;受张艺谋邀请,参加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拍摄;其代言的广告一个接一个,“小沈阳笑转2009全国巡演”上半年已在全国各地演出60余场,累积观众人次达30万,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乌鲁木齐等地演出,观者如潮,票房进账1.5亿……
小沈阳为什么走红?原因有很多,现在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
1 新奇、独特的形式和内容
小沈阳的走红,央视春晚和师父赵本山功不可没,但是,上春晚的不是小沈阳一个人,赵本山也不是只有小沈阳一个徒弟,为什么就小沈阳火了呢?首先他确实是一个有才艺有实力的演员。他的唱功了得,二人转功底扎实。
其实,在小品《不差钱》中,大部分出彩的语句(如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等)和唱段,都是小沈阳在其原来的节目中表演过的,在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的多个剧本被枪毙,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说,小沈阳的才艺救了师父赵本山的场,而赵本山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
小沈阳敢于讽刺、嘲弄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敢说真话,与其他千篇一律的大同小异的文艺节目相比。别具一格,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小沈阳的另类装扮。其实是一种特别成功的包装和宣传手段,不管你喜不喜欢他,看一眼你就会记住他,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赵本山在刚上春晚时也演过老太太,小沈阳不过是更“无厘头。走得更远,常常不论情节需不需要,就穿上了裙子。外在的包装吸引观众的手段,目的是为了让人有兴趣看节目。
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没有独到的内容,不可能成功。小沈阳的作品从数量和种类来看都比较多的,有小品、演唱、模仿秀、二人转等,并且,每个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如果只有小品(不差钱),他是火不到现在的程度的,演员就是要靠作品说话的o
2 众多类型媒体的热捧
小沈阳走红速度如同坐卫星,中国电视传媒中的老大央视,无疑是这个卫星最有力的推动器。之后,其他电视台纷纷对小沈阳进行专访,对其作品不厌其烦地播放。众多电视娱乐节目对小沈阳的模仿遍地开花,这些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地冲击着观众的眼球,几乎达到了让人无法躲避的程度,把“春晚效应”和“后春晚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网络媒体更是小沈阳走红的利器。小沈阳《不差钱》的视频,以及成名之前的演出视频,被网友们广泛传播。大年初一,《不差钱》在优酷和土豆等视频网站上点击率就超过50万,两周之后达到几百万,小沈阳在天津的一段演出视频的点击播放次数。在27个月内累计达到了1,4亿次,小沈阳刚刚建立起的博客,在春晚后短短三天时间便达到近200万点击率。截至2009年8月18日,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可找到小沈阳的相关网页约2 27亿篇,百度上的相关视频53万多个,而有关刘谦的网页有1.2亿篇,相关视频31万多个。
众多网友在不断交流着、演绎着和“普及”着小沈阳的经典语录:“人家是纯爷们”“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嚎”“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你猜我这包儿多少钱?320你信不?打完折151”“你是不是瞅着我有一种大海的感觉?”“我到家了!”等等。
接下来,各种平面媒体也对小沈阳成长、学艺、挫折、成绩,以及与他媳妇沈春阳的爱情故事等等,边边角角,都进行了连篇累牍地报道。甚至一向严肃沉重的《南方周末》,也在6月4日的文化版以《小沈阳:以乐以闹以好玩为主。行不?》等为题对小沈阳进行了两个版的报道,还在头版刊登了小沈阳穿裙子的大幅照片。
各类媒体的立体报道,让小沈阳的知名度持续增长。受众覆盖面不断扩大。
3 各方争议引发更多关注
“小沈阳现象”不仅在受众中的”挺派“与”抨派”之间引起激烈的争议,而且在文艺圈名人中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
今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曾坦言喜爱小沈阳,央视名嘴赵忠祥也说“我太爱他了”,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和。“巴蜀鬼才”魏明伦对于小品(不差钱>持有异议,认为《不差钱》,差道德。李敖之女李文博士说,小沈阳不男不女,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学术界有学者炮轰小沈阳,认为他太低俗、太媚俗、缺乏营养、不男不女,如果要考戏校一定考不上。文化学者易中天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以一种自由反对另一种自由,以一种趣味反对另一种趣味。历史上很多俗文化中的精品都成为了经典。余秋雨也力挺小沈阳,称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去褒贬,要面对他被全国多数观众欢迎的事实。相声演员郭德纲打抱不平说,人走红了才会慧来非议声,考上戏校了又怎么样?没考上不也一样火?
观众、网友们的看法也是针锋相对——支持者认为,老百姓认可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笑了。这年头有点笑声容易吗7假清高是最大的媚俗,私下笑完,走出来批评人家,不是装是什么?文化应该是多元化的,他的存在说明了有市场需求,艺术家应该多考虑与市场相结合。批评者说,小沈阳的小品太低俗、无聊。用这种小品来取笑老百姓,说明现在的文化领域是何等的情况。小沈阳只是个小丑而已,实在受不了一个大男人穿成那样。用那样的语调说话。出一身鸡皮疙瘩,真丢人!
有心理学家认为,现代社会存在一种怨恨的心理,就是人们不论对什么事情(包括好事)都有一种不满的心理。表现为又爱又恨。对于小沈阳来说,就是又看又骂,又骂又看。而这样的结果是,一轮争论扩大一次小沈阳的知名度,在替他做免费的互动广告,在不停地增加人们对他的好奇心:对于现在的艺人来说,不怕捧,不怕骂,就怕没人理,没了知名度。
4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才能得到受众的喜爱,才能生存和发展。小沈阳的表演满足了受众哪些需要呢?他满足了受众娱乐的需要,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理,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得到一种放松、解脱和释放。
小沈阳是真正草根出身。平民代表。与数量巨大的一般受众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而现代社会人们压力比较大,大众需要放松,需要娱乐,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需求的层次”理论来分析,就算是高雅的人,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一些纯粹逗乐的需要,而不是时时刻刻高雅着。小沈阳中性的长相、搞怪的表现,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看小沈阳的演出,不会让人产生仰望或崇敬的心理压力。你会不由自主地发笑,然后,可以夸几句,也可以骂几句。这就是草根人物的娱乐精神给大众带来的平等感和愉悦感。传统媒体上的文化节目,刻板的模式,让很多受众,特别是青年人不满,而小沈阳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满足了青年人叛逆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