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真知灼见源于多思善疑,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处理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然而,经实践得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成效并没有想象中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为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新课改新要求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途径提升启迪、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谈谈自身的一些看法,旨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思维能力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且好奇心较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欲望的特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自主思考大胆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备课,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知识点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产生的过程,在学会初步乘法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就创设了这样的课堂互动情境,即:让学生随机说几个相同的数字,我来计算。如有的学生说:“3个10。”我就立马回答道:“30。”还有的学生说:“9个8。”我就立马回答道:“72。”其实在教师计算的同时,学生也在私下进行计算,看教师回答得对不对,随着题目难度系数越来越大,但教师还能很快回答上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由此,将这种互动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动机,让学生思维处于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学习质量。
二、结合实际生活,启迪学生思维
正所谓“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在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算理基础上学会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我就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降低学习难度,如“上周末我与我的妈妈到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总共花了77元,其中一个毛巾13元,一个牙刷10元,还有一个漱口杯6元,现在我想不到剩下的一个墩布多少钱了,希望同学们可以帮助我计算一下。”这时,学生兴奋不已,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是:“77-10-6-13=48(元)。”还有的学生说:“77-(13+10+6)=48(元)。”由此可知,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还启迪了学生思维,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质量,并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运用数学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又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一改学生心中“數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陈旧观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知识点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我就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科学分组,并开展数学竞赛小游戏。具体而言,我在讲台上出一个题目,各小组成员帮助进行抢答,抢答正确加一分,抢答错误减一分,每小组有3次可寻求小组成员帮助的机会,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就可以获得一份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让学生很好地锻炼了自身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实现一举多赢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有重要促使作用。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上几点展开探究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教学、结合生活、理论实践让学生思维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及成绩。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我相信还有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待深度挖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加重视,为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忠琴.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8(36):43.
[2]刘春香.以人为本,有效引导: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8(35):86-87.
[3]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1.
[4]苑大华,陈宝库.构建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46.
编辑 杜元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真知灼见源于多思善疑,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处理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然而,经实践得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成效并没有想象中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为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新课改新要求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途径提升启迪、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谈谈自身的一些看法,旨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思维能力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且好奇心较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欲望的特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自主思考大胆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备课,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知识点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产生的过程,在学会初步乘法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就创设了这样的课堂互动情境,即:让学生随机说几个相同的数字,我来计算。如有的学生说:“3个10。”我就立马回答道:“30。”还有的学生说:“9个8。”我就立马回答道:“72。”其实在教师计算的同时,学生也在私下进行计算,看教师回答得对不对,随着题目难度系数越来越大,但教师还能很快回答上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由此,将这种互动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动机,让学生思维处于一个较为活跃的状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学习质量。
二、结合实际生活,启迪学生思维
正所谓“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在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算理基础上学会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我就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降低学习难度,如“上周末我与我的妈妈到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总共花了77元,其中一个毛巾13元,一个牙刷10元,还有一个漱口杯6元,现在我想不到剩下的一个墩布多少钱了,希望同学们可以帮助我计算一下。”这时,学生兴奋不已,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是:“77-10-6-13=48(元)。”还有的学生说:“77-(13+10+6)=48(元)。”由此可知,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还启迪了学生思维,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质量,并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运用数学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又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一改学生心中“數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陈旧观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知识点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我就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科学分组,并开展数学竞赛小游戏。具体而言,我在讲台上出一个题目,各小组成员帮助进行抢答,抢答正确加一分,抢答错误减一分,每小组有3次可寻求小组成员帮助的机会,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就可以获得一份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让学生很好地锻炼了自身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实现一举多赢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有重要促使作用。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上几点展开探究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教学、结合生活、理论实践让学生思维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及成绩。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我相信还有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待深度挖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加重视,为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忠琴.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8(36):43.
[2]刘春香.以人为本,有效引导: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8(35):86-87.
[3]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1.
[4]苑大华,陈宝库.构建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46.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