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元 3年当上世界一流芭蕾舞团首席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的北京下着细细的雨,谭元元立在假山流水桃树前摆pose,摄影记者的镜头咔咔在响。桃花已谢,她正盛开。她并没有摆出“我是美人”的架式,她的美丽是无为的,但近旁撑伞的宾馆服务生依然不敢直视她。
  看到谭元元本人,自会感慨上帝太初造人时亦是贫富不均的。黄金瓜般的小头颅,比巴掌还小的脸庞,饱满精致的五官,长颈,窄骨架,下肢与上肢的比例超过黄金分割,手指纤细而长,细圆柱般的身体没有一缕多余的肌肉或脂肪……这样的女子,天生属于芭蕾。
  正因为如此,20年前,当10岁的谭元元刚入学就打退堂鼓时,上海芭蕾舞学校校长林桂民(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男主角大春的第一位担纲者)才会放心不下地打电话到谭家:“元元回不回来,确定了吗?”
  芭蕾舞校招生条件中关键一条,下肢必须超出上肢11.5公分。当年黄豆豆的父亲将腿不够长的儿子倒挂在自制吊环上,每天拔,据说真长出3公分,擦着边儿过了关。在谭元元,有天赐的13公分之差,所以芭蕾舞校的所有老师,包括后来带她的林美芳、陈家年,都觉得这是一棵难得的好苗子。
  这是遗传,谭元元说。祖籍宁波的母亲就是这样的绝佳身材,而且身体柔韧度非常好,当年报考北京舞蹈学院,被外公拦截,当了会计,从此有个心结。山东籍的工程师父亲身材也好,强强联合,就有了她。父亲希望谭元元当医生,母亲一心想让女儿实现自己的舞蹈梦,一再坚持:“元元有跳舞的天赋。”
  5岁,谭元元对着电视模仿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天鹅独舞,后来看电影《红菱艳》,在少年宫舞蹈队跳舞,但她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只是听大人的话。她穿上了有细钢丝支撑的白纱舞裙,系好了漂亮的有锻带的粉红色舞鞋,但源于趾尖站立的痛苦也从此源源不断地来了,这时候,她只会哭。
  所以,一家三口打算听听天意:一枚5分硬币抛起落下,正面朝上,跳舞;反面朝上,当医生。
  记者问:“如果当年是反面朝上,你还会跳舞吗?”
  “肯定不会,爸爸妈妈是非常认真的。”谭元元立刻摇头,卷曲的睫毛扇了一下,那对蓝色的耳坠轻轻晃荡。
  
  中国式的师徒关系
  
  “对不起。”谭元元从红色的TODS皮包里掏出叮咚作响的手机,“喂”了一声之后,眼睛立刻笑成一弯月牙儿。“陈老师啊,依啥辰光到啊?今朝(接受采访)要到夜里11点半,明朝早上夜里要录像……我也老想出去兜的呀……”这时候,她是上海的,嗲的。
  说起中国和美国芭蕾舞教学的区别,谭元元第一说起的就是不一样的师徒关系。在带她的3年里,陈家年、‘林美芳夫妇是全身心扑在她身上,一板一眼地抠,每一个动作眼神细细讲解,对一个10多岁的女孩来说,要表现古典舞剧中的爱情、悲伤、仇恨、绝望,这是强有力的托举;他们不但教她舞蹈,还教她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演员,他们对她的要求严格到手指的姿势和挽发髻时发根的位置。1995年加入旧金山芭蕾舞团后,外国老师是放手教学,一台舞剧大致交待剧情之后,完全让演员自己去琢磨,个人生活上的事更少有沟通。谭元元说,她更喜欢中国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人情味浓。所以这些年来,不论走到哪里,她都跟上海芭蕾舞校的老师们保持联系,拜年电话是必打的;而每次她回国演出,老师们就像自己的女儿回来了,总是要想办法见一见的。
  这次回国,谭元元将给国内观众带来创下多项纪录的芭蕾舞剧《鹊桥》。11月17~19日和11月23~25日,这出投入2000万元的四国大剧将先后在上海大剧院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全球巡演的序幕。
  谭元元说,这次合作的全是当今世界一流的芭蕾舞舞蹈家。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团,出过乌兰诺娃、巴兰钦、纽里耶夫等世界级大师,它们团的《天鹅湖》,被公认为最权威版本,这一次,它派出了首席舞蹈家阿丽娜·索莫娃和雷奥尼多·撒拉法诺夫。
  
  每年要跳100多场
  
  2006年春节晚会总导演郎昆印象很深,谭元元跟杨丽萍、刘岩合排《岁寒三友》时从不迟到,跟国内一些大腕的作派迥然不同。当时,她已经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刘翔之后,被评选为亚洲40岁以下的英雄的第二个中国人)和权威的日本《舞蹈》杂志(入选20世纪百位芭蕾舞蹈家,惟一的华人入选者),并且在朱镕基访美时被请去白宫献艺。“眼界宽了,就不需要摆谱了。”
  15岁参加国际芭蕾舞蹈比赛,评委会主席乌兰诺娃给了她满分;3年时间当上世界一流芭蕾舞团的首席,而同团另两位为此付出了16年时间;每一位看过她演出的同行都为之倾倒。
  “跳芭蕾,脚很累,扭伤是家常便饭。要保护,平时尽量把脚放得高一点,水泥地、石板路都很硬,每次出去散步,要穿上平底鞋,不要走太远。”她喜欢去唐人街找中医针灸、中药热敷。
  粉色芭蕾舞鞋前面那块硬硬的小布团要支撑起47公斤的重量,指甲开裂、流血,缠上纱布再跳,再流血。有一次夏天演出,舞鞋最后粘在纱布上,怎么也脱不下来。母亲看了,一阵心疼,说是自己把女儿推进了“火坑”。此外,她的腿上还有3次骨折的伤痕。
  在国外跳舞是签合同,每年要跳100多场,“像上班一样。”谭元元说,她的时间都被划成一格一格的,从家到团里,上台演出;从旧金山飞到国外,上台演出。
  她对艺术对舞蹈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当年。《纽约时报》著名舞蹈评论家安娜(Anna Kisslgoff)称她的表演“精致又大胆”。谭元元说,精致是因为她的底子打得细腻,每一个眼神、表情、手势等细节处理都力图准确。“我真后悔当年民族舞没有学好。”大胆,是因为她在古典剧目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譬如《吉赛尔》里女主角因爱采花、后来发疯那一段,这几年她每次演来感觉都不同,每次都有即兴的酣畅。至于舞台上的小意外,像双人舞时袖子钩在舞伴身上、裙摆忽然翘起来、自己或对方瞬间忘记动作,或者跑错位了,她都能行云流水般地处理好。如果在舞台上错了一步,她会懊恼一整天。
  
  到现在还没有谈过恋爱
  
  最近两年,她的路线图上多了一个地点:位于旧金山的圣玛丽亚大学艺术系。她计划用3年时间读完4年课程,常常夜里11点演出完,回到家写论文,写到凌晨两三点,早上8点半又得起床“上班”。最近一篇的题目是移民怎样融入美国的melting pot(大熔炉),再写3篇论文,修满12分,明年夏天她就能拿到学士学位。
  首席并非终身职位,稍不留神就会被人取代。“一旦让人失望一次,很可能就再也不会用你,亚洲人扳回的机会可能更小一些。”在这一行里,新人取代旧人是必然,激流勇退是明智。谭元元学习画画、服装设计、舞台编导或者计划办舞蹈学校,都是在为今后的人生做准备。
  “現在能肯定芭蕾舞是你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吗?”
  “对。”小小的脸庞静止片刻,谭元元正一正身子,认真地、严肃地作答。
  “妈妈一直让你不要分心,据说你到现在没有谈过恋爱。怎样去表现舞剧里那种复杂的爱情的感觉呢?”
  “小时候,老师怎么讲,我怎么做。大了嘛……”谭元元一时语塞,经纪人赶紧解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呵呵。”
  “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书籍、电影和见闻了解爱情是个什么东西?”
  “嗳,对的呀。”谭元元笑了。那一刻,她憨憨的。
  “爱情当然是个美好的东西,我当然希望此生拥有它。不过,它有美丽甜蜜的一面,也有毒药的一面,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我也喜欢小孩子,有一两个,够了吧。”据说,父母和她自己都有意找一个圈外人。
  谭元元入了美国籍,但她说,那只是为了飞来飞去方便:“我还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而且,我还是上海的。”
其他文献
所谓“自语”,就是在音乐里不用任何现成的语言为歌词,而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咿咿呀呀地吟唱    从英国BBC捧回华人的第一个“世界音乐大奖”,萨顶顶出现在上海“世界音乐周”的讲座上,她乌黑如漆的中分长发里,垂着两只斑斓的绒球,随着她的步伐,微微跳跃,灯光下格外灵动——没人知道这一对别致的饰物,不过是她用妈妈废弃的旧毛线缠出来的。  虽然萨顶顶的《万物生》专辑在英国、德国、瑞士、北美等地一上市就告脱销,
相对于琼瑶追着年轻人步伐勉强迎合其口味,柴智屏则更像一个时尚航标    两岸观众大不同    现年69岁的琼瑶阿姨最近风头强劲,先是《又见一帘幽梦》在大陆湖南卫视、台湾华视两地热播,央视索福瑞全国18城市数据表明该剧收视率稳定在3%左右,累计观众到达率为21.5%,据说全国看了该剧的人数将近3亿;接着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有网友发帖称言情小说鼻祖琼瑶病逝,急得琼瑶阿姨赶紧在博客登文辟谣,又是一翻热炒;
写下一长串的名单,作别2007。  还有更多逝去的人没有被书写。有人客死他乡,虽然无法纪念,但被启蒙的一代,已经大踏步地走向未来;还有一些,譬如黑砖窑里的死难者,譬如凤凰桥下的亡魂,譬如家乐福门口被践踏的生命,譬如济南暴雨里被卷走的市民……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故事,我们甚至无法穷尽他们的姓名,然而记住他们,这个社会才足以保持痛感,才足以有资格等待救赎。    兰成长(1972-2007)    
那个被神化成“当代艺术教父”,或者被丑化成宋庄黑社会老大的,都不是老栗    京郊宋庄小堡村的通透庭院里,栗宪庭的第二任妻子廖雯抽一口雪茄,把宽大的阔腿裤索性拉到膝盖以上。  立秋后的北京依然溽热,她刚刚陪同一批新加坡来的艺术同行在宋庄转了一圈,聊天、看展览、吃饭。   “热死了!又遛了一大圈儿。老头儿,快给我口水喝。”  “老头儿”其实还不到60岁,但几年前便已须发尽白。“他从来不去学校接孩子,
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他们会说,人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各人妻子,还是国家元首。心理学家、牧师或广告商,他们则说,人永远不知自己该选什么。我们亲眼目睹,一个人选来选去,终究一塌糊涂。一个专制国家的丈夫说,我结了3次婚,全都错了。一个民主国家的单身汉说,我选了7次总统,回回都后悔。什么是人权呢?就是一个专制国家的单身汉,说,给我一次犯错的机会吧。什么是信仰呢?就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丈夫,说,“不是我拣选了你,是
普京支持民主,但有别于自由派;在经济上主张放松和自由,但又强调国家和控制……这是普京自己选择的道路。因此,俄罗斯中兴的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普京』  2006年3月21日,普京再次来到中国,接待他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从长他一辈的江泽民换成了与他同时代的胡锦涛,一番对比之下,难免会让人生出韶华易逝的感觉。而实际上,任职总统7年的普京,今年也才54岁。  1999年以前,全世界,包括俄罗斯,恐怕没
愤青法国版  袁晓驰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其实“Chienlit”有些类似中国的“愤青”,但“Chienlit”大多是低收入或失业者,甚至包括一些已退休的老人,严格说有很多“愤中”和“愤老”。另外,他们害怕全球化
宏观调控首先要做的是放弃行业准入限制,放松价格管制    近月以来,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 7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江苏、上海;7月4日至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广东考察;7月6日至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赴杭州、温州调研;7月3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赴山东调研。除了中央领导之外,相关各部委如商务部、银监会、国税总局等负责人也纷纷出动,多次造访浙江、广东等地。
王旭明几乎对每家前来采访的媒体都强调,要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要知道、认识、利用、批判媒体”    早在6月25日之前,一些跑教育的记者就接到了王旭明的电话:“你能不能来参加25号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了。”    似乎有默契地,没有人抢发消息,直到7月17日,《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看到将于20日首播的教育政策谈论节目《问教》片花中,王旭明的身份已变为“教育部原发言人”。她立刻决
设计悉尼歌剧院的那个人去了    11月29日清晨,悉尼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