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交流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其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表达信息、表达思想,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能手,都能享受学习。通过课堂交流,可以实现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教学格局。
关键词:课堂交流 师生交流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课堂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能力,促进教学成果转换。课堂教学常采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应用也可以两者兼用,优化应用。
一、生生交流
生生交流常应用于小组交流活动中,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对话开展生生交流,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学会与人交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获取知识。在小组交流学习中,学生可以解放思想,形成多元思维,在交流对话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小组交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小组交流,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和情感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在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之前,教师不能够简单地将问题抛给学生就完事了。如果教师过于简单地提出交流的问题,学生会无从入手。在交流讨论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情景”式导入,如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媒体导入或者进行演示操作,为学生讨论指明交流方向。例如,教师在布置交流问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计算机感染“灰鸽子”、“熊猫烧香”等病毒的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在学生开始讨论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要求,例如,在初中课程中,教师想布置“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但是考虑到有些学生没有经历过计算机中病毒的事件,没有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师提出:“请你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询问有关计算机病毒危害性及特征。”提醒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二、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独立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师生一般采用口头交流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运用情感性的语言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广泛深人的交流。
(1)提问式师生交流
穿插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由教师预设小问题,利用简短的对话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内容,不受教学环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安排在教学任意环节中进行。
既然是师生交流,就要从师生平等的角度出发,以友好的态度进行交流教师提出的师生交流问题一般是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交流的问题分为学生已知的问题和学生未理解的问题。教师提出学生已知的问题,让学生正面回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目的是通过师生交流,将问题的答案和表达方式直接告诉全体学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教师提出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目的是采用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直到对问题的理解不是惩罚学生,而是当学生表达出不正确的观点时,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分析问题,从而解开学生心中的疑点,这样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全班同学都在倾听,都参与思考,教师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达到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
(2)专题式师生交流
专题式的交流般针对综合型教学内容和任务展开。一般情况下,专题式的师生交流可以采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与学生就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以达到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可以将问题放在班级中讨论,教师与一位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准备发言。采用专题讨论的目的是实现师生交换观点,将教师思考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运用事实表达思想,运用知识经验思考问题,培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要有启发性、亲和性和艺术性,通过交流,学生积累知识、经验,并学会交流。
三、生成性交流
教学中生成性交流是相对于预设性交流而言的,在预设教学中,教学主题是预设的,问题是预设的,交流对话的主体内容是预设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着差异较大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注意,通过与学生交流,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困惑,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改变交流策略,生成“临时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过分强调预设性,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虽然教师的主观愿望是让学生发表观点,但是教师的地位使得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语言容易产生权威性,使得学生往往不经思考和分析就顺着教师的思路“接下去”说,猜测教师的答案是什么。长此以往,學生就会在交流中敷衍了事,使得师生交流低效甚至无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交流策略,提高交流的效率。要突破预设问题的瓶颈,形成灵活多变的交流对话格局。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交流中,要求教师有生成意识,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添加新知识,教师心中要有信息技术课程核心思想和内容体系,才能从中及时提炼符合教学现状的交流内容,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交流 师生交流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课堂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能力,促进教学成果转换。课堂教学常采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应用也可以两者兼用,优化应用。
一、生生交流
生生交流常应用于小组交流活动中,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对话开展生生交流,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学会与人交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获取知识。在小组交流学习中,学生可以解放思想,形成多元思维,在交流对话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小组交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小组交流,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和情感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在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之前,教师不能够简单地将问题抛给学生就完事了。如果教师过于简单地提出交流的问题,学生会无从入手。在交流讨论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情景”式导入,如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媒体导入或者进行演示操作,为学生讨论指明交流方向。例如,教师在布置交流问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计算机感染“灰鸽子”、“熊猫烧香”等病毒的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在学生开始讨论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要求,例如,在初中课程中,教师想布置“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但是考虑到有些学生没有经历过计算机中病毒的事件,没有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师提出:“请你主动向你身边的同学询问有关计算机病毒危害性及特征。”提醒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二、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独立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师生一般采用口头交流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运用情感性的语言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广泛深人的交流。
(1)提问式师生交流
穿插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由教师预设小问题,利用简短的对话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内容,不受教学环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安排在教学任意环节中进行。
既然是师生交流,就要从师生平等的角度出发,以友好的态度进行交流教师提出的师生交流问题一般是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交流的问题分为学生已知的问题和学生未理解的问题。教师提出学生已知的问题,让学生正面回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目的是通过师生交流,将问题的答案和表达方式直接告诉全体学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教师提出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目的是采用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直到对问题的理解不是惩罚学生,而是当学生表达出不正确的观点时,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分析问题,从而解开学生心中的疑点,这样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全班同学都在倾听,都参与思考,教师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达到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
(2)专题式师生交流
专题式的交流般针对综合型教学内容和任务展开。一般情况下,专题式的师生交流可以采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与学生就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以达到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可以将问题放在班级中讨论,教师与一位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准备发言。采用专题讨论的目的是实现师生交换观点,将教师思考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运用事实表达思想,运用知识经验思考问题,培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要有启发性、亲和性和艺术性,通过交流,学生积累知识、经验,并学会交流。
三、生成性交流
教学中生成性交流是相对于预设性交流而言的,在预设教学中,教学主题是预设的,问题是预设的,交流对话的主体内容是预设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面对着差异较大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注意,通过与学生交流,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困惑,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改变交流策略,生成“临时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过分强调预设性,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虽然教师的主观愿望是让学生发表观点,但是教师的地位使得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语言容易产生权威性,使得学生往往不经思考和分析就顺着教师的思路“接下去”说,猜测教师的答案是什么。长此以往,學生就会在交流中敷衍了事,使得师生交流低效甚至无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交流策略,提高交流的效率。要突破预设问题的瓶颈,形成灵活多变的交流对话格局。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交流中,要求教师有生成意识,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添加新知识,教师心中要有信息技术课程核心思想和内容体系,才能从中及时提炼符合教学现状的交流内容,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游建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李艺,朱彩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