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博物馆前不久举办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283件漆器展品中,仅7件是借展文物,其他均为上博收藏。观众们在惊叹于展览中琳琅满目的精美漆器之余,无不对上海博物馆在何时收藏了这么一批宝藏表示好奇,即使上博员工,很多都不曾想到我们能够举办如此规模的漆器展览。其实,这些展品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近20年通过多方努力瑰集的,难怪博物馆的老员工也并不知晓。
20年前,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漆器约750件,虽然就漆器数量来说不是很少,但在馆藏10多万件等级文物中绝对属于极少数,而且种类、年代、品质等参差不齐。为了弥补馆藏所缺,在馆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上博有意识地开展了漆器文物的征集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购、调拨、接受捐赠……补充了一批又一批、一件又一件重要漆器。
中国漆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器物发现于距今8000年前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的漆器制作和应用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此时出土的漆器数以万计。但是,上海博物馆是古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传世文物为主,早期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漆器缺乏来源。2005年,当时主管文物征集的汪庆正副馆长虽然已经病重,当他得知荆州博物馆有早期出土漆器的重复品可以协商调拨的消息时,立即布置征集部门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在两馆历任领导的支持下,于2008年终于完成这项工作,共有价调拨战国至西汉彩绘漆器13件,有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图一)、战国彩绘漆耳杯、战国彩绘云鸟纹漆豆、秦彩绘云鸟纹漆圆盒、秦彩绘云鸟纹漆樽、西汉彩绘凤鸟纹漆耳杯、西汉彩绘鱼纹漆耳杯、西汉彩绘云凤纹漆圆盘(图二)、西汉彩绘漆椭圆盒等,填补了上博早期出土漆器的空白,这也成了上海博物馆漆器展第一部分的重要展品。
此外上海地区的考古发掘以前一直隶属于上博考古部负责,历年来清理发掘了不少宋元明清墓葬,尽管出土漆器非常稀少,但也不乏珍品、孤品。1952年上海青浦重固镇元代任仁发家族墓出土追缴的南宋 元黑漆莲瓣形奁(图三)和元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图四)制作精良,举世无双。1962年上海闵行马桥明代顾道士墓出土的明永乐剔红茶花纹圆盒(图五),是两件不可多得的明代出土雕漆实物。1972年上海宝山月浦南宋谭思通夫人墓出土的10件素髹漆器,展览中陈列了5件,有黑漆碗、盘、碟、钵、盒等,温婉轻巧,均为日用器皿,反映了宋代居家使用漆器的一般状况。这些早年出土的漆器弥补了藏品的不足,对研究和展示中国漆器发展的历史十分重要。
我们还通过各种正规的拍卖公司,征集了一些重要的传世漆器。1999年收购的清雍正黑漆描金八仙祝寿图竹编八角盒、2000年收购的清康熙黑漆描金山水人物图竹编长方盒、2001年收购的元剔红莲花纹圆盘、剔黑花鸟纹莲花形盘、明万历戗金彩漆双龙戏珠纹长方盒、2003年收购的元剔黑寿带山茶纹圆盘(图六)、明晚期剔红狩猎图狼毫笔、2004年收购的南宋剔犀云纹圆盒、明早期剔犀云纹葵花形盘、2007年收购的元剔犀云纹盏托(图七)、2012年收购的元剔红荷塘鹭鸶图圆盘(图八)、元末明初剔红杜甫诗意图三叠盒、明剔红贺寿图笔等,也都已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为本次展览而特意征集的两件海外回流的早期螺钿漆器,南宋 元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图九)和元黑漆螺钿人物图圆盒都流传有绪,制作考究,钿片雕刻镶嵌精致,气息古朴,是国内罕见的早期螺钿珍品,对普及和研究中国螺钿工艺的历史十分重要。
此外,上海博物馆还有一批老朋友,他们不但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还捐钱赠物,所捐文物成为上博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漆器也不例外。本次展览中不乏收藏家于早年捐赠的文物,如顾丽江先生捐赠的明清时期剔犀云纹盒、明剔红荔枝纹圆盒、明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图长方盘(图十);仇大建先生捐赠的明剔红花鸟纹圆盒、清剔红人物故事图对盒、清黑漆葵瓣形盘;吴清漪女士捐赠的清剔红嵌玉云龙纹挂瓶、清黑漆螺钿人物故事图六角盒;胡瑞芝女士捐赠的清剔红暗八仙四屉方盒(图十一)、清剔红书卷式长方盒;张逸飞先生捐赠的明剔犀云紋圆盘、胡惠春先生捐赠的明剔红茶花纹圆盘、孙宜武先生捐赠的元月明沧海琴、吴金祥先生捐赠的明绿天风雨琴(图十二)、赵警忱先生捐赠的清剔红海水蛟龙纹圆盒、王建言先生捐赠的清黑漆螺钿耕织图委角方盘、沈正镐先生捐赠的自制彩漆鳌鱼桃盘(图十三)等。
近年来也时有藏家捐赠漆器。展览中就有西冈裕子女士捐赠的战国彩绘风鸟纹漆耳杯(图十四)和明晚期剔红松下弈棋图长方盒;李汝宽家族为本次展览而捐赠的汉三国剔犀云纹圆盒和早些年捐赠的明永乐戗金八宝纹经板(图十五),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展览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
上海博物馆在近20年内,瑰集了各种漆器约140件,弥补了原来漆器藏品种类和年代分布的不均衡等问题,为成功举办综合性的漆器艺术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对中国漆器史的认识和研究还仅仅是开始,作为中国古代技艺最为繁多的工艺门类,漆器尚有非常多的种类及遗物不为人知,有很多珍贵器物流传海外,需要各方有识之士不懈努力,重视考古发掘,公布所藏,共同还原中国漆器艺术曾经的辉煌。
20年前,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漆器约750件,虽然就漆器数量来说不是很少,但在馆藏10多万件等级文物中绝对属于极少数,而且种类、年代、品质等参差不齐。为了弥补馆藏所缺,在馆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上博有意识地开展了漆器文物的征集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购、调拨、接受捐赠……补充了一批又一批、一件又一件重要漆器。
中国漆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器物发现于距今8000年前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的漆器制作和应用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此时出土的漆器数以万计。但是,上海博物馆是古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传世文物为主,早期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漆器缺乏来源。2005年,当时主管文物征集的汪庆正副馆长虽然已经病重,当他得知荆州博物馆有早期出土漆器的重复品可以协商调拨的消息时,立即布置征集部门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在两馆历任领导的支持下,于2008年终于完成这项工作,共有价调拨战国至西汉彩绘漆器13件,有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图一)、战国彩绘漆耳杯、战国彩绘云鸟纹漆豆、秦彩绘云鸟纹漆圆盒、秦彩绘云鸟纹漆樽、西汉彩绘凤鸟纹漆耳杯、西汉彩绘鱼纹漆耳杯、西汉彩绘云凤纹漆圆盘(图二)、西汉彩绘漆椭圆盒等,填补了上博早期出土漆器的空白,这也成了上海博物馆漆器展第一部分的重要展品。
此外上海地区的考古发掘以前一直隶属于上博考古部负责,历年来清理发掘了不少宋元明清墓葬,尽管出土漆器非常稀少,但也不乏珍品、孤品。1952年上海青浦重固镇元代任仁发家族墓出土追缴的南宋 元黑漆莲瓣形奁(图三)和元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图四)制作精良,举世无双。1962年上海闵行马桥明代顾道士墓出土的明永乐剔红茶花纹圆盒(图五),是两件不可多得的明代出土雕漆实物。1972年上海宝山月浦南宋谭思通夫人墓出土的10件素髹漆器,展览中陈列了5件,有黑漆碗、盘、碟、钵、盒等,温婉轻巧,均为日用器皿,反映了宋代居家使用漆器的一般状况。这些早年出土的漆器弥补了藏品的不足,对研究和展示中国漆器发展的历史十分重要。
我们还通过各种正规的拍卖公司,征集了一些重要的传世漆器。1999年收购的清雍正黑漆描金八仙祝寿图竹编八角盒、2000年收购的清康熙黑漆描金山水人物图竹编长方盒、2001年收购的元剔红莲花纹圆盘、剔黑花鸟纹莲花形盘、明万历戗金彩漆双龙戏珠纹长方盒、2003年收购的元剔黑寿带山茶纹圆盘(图六)、明晚期剔红狩猎图狼毫笔、2004年收购的南宋剔犀云纹圆盒、明早期剔犀云纹葵花形盘、2007年收购的元剔犀云纹盏托(图七)、2012年收购的元剔红荷塘鹭鸶图圆盘(图八)、元末明初剔红杜甫诗意图三叠盒、明剔红贺寿图笔等,也都已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为本次展览而特意征集的两件海外回流的早期螺钿漆器,南宋 元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图九)和元黑漆螺钿人物图圆盒都流传有绪,制作考究,钿片雕刻镶嵌精致,气息古朴,是国内罕见的早期螺钿珍品,对普及和研究中国螺钿工艺的历史十分重要。
此外,上海博物馆还有一批老朋友,他们不但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还捐钱赠物,所捐文物成为上博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漆器也不例外。本次展览中不乏收藏家于早年捐赠的文物,如顾丽江先生捐赠的明清时期剔犀云纹盒、明剔红荔枝纹圆盒、明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图长方盘(图十);仇大建先生捐赠的明剔红花鸟纹圆盒、清剔红人物故事图对盒、清黑漆葵瓣形盘;吴清漪女士捐赠的清剔红嵌玉云龙纹挂瓶、清黑漆螺钿人物故事图六角盒;胡瑞芝女士捐赠的清剔红暗八仙四屉方盒(图十一)、清剔红书卷式长方盒;张逸飞先生捐赠的明剔犀云紋圆盘、胡惠春先生捐赠的明剔红茶花纹圆盘、孙宜武先生捐赠的元月明沧海琴、吴金祥先生捐赠的明绿天风雨琴(图十二)、赵警忱先生捐赠的清剔红海水蛟龙纹圆盒、王建言先生捐赠的清黑漆螺钿耕织图委角方盘、沈正镐先生捐赠的自制彩漆鳌鱼桃盘(图十三)等。
近年来也时有藏家捐赠漆器。展览中就有西冈裕子女士捐赠的战国彩绘风鸟纹漆耳杯(图十四)和明晚期剔红松下弈棋图长方盒;李汝宽家族为本次展览而捐赠的汉三国剔犀云纹圆盒和早些年捐赠的明永乐戗金八宝纹经板(图十五),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展览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
上海博物馆在近20年内,瑰集了各种漆器约140件,弥补了原来漆器藏品种类和年代分布的不均衡等问题,为成功举办综合性的漆器艺术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对中国漆器史的认识和研究还仅仅是开始,作为中国古代技艺最为繁多的工艺门类,漆器尚有非常多的种类及遗物不为人知,有很多珍贵器物流传海外,需要各方有识之士不懈努力,重视考古发掘,公布所藏,共同还原中国漆器艺术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