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的、功能可分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化学情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就教学情境设计方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在教学中的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形成探索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教学情景。
例:金属钠的新课引入
让学生首先听一下“119”火警的声音。
教师:火灾发生时,消防员用什么来灭火?
学生:水。
教师:我们都知道水火不相容,今天我就给大家做一个魔术,让水点火。
此时学生的兴趣马上提升起来,教师演示实验——滴水点灯(放有一小块金属钠的灯芯在滴加水之后燃烧)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金属钠。
通过有趣的实验,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想马上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欲、课堂积极性大大提升。
二、以“疑”入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比等方法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认知产生矛盾,不仅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要求学生先写出钠和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钠能把铜置换出来。然后让学生做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实验事实证明,钠和CuSO4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放出大量气体,并生成了蓝色沉淀。
“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产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以“情”入境
“以情感人,以情诱人,情感结合”,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
以“情“入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图片、歌曲、化学家的经历、爱国主义的化学史、新闻事件、录像等手段,让学生触景生情。
例:选修有机“苯分子的结构”引入
苯既不能和KMnO4溶液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给学生讲一个故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对苯的结构,他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紧凑。于是他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提出了很多结构式,但又被他一一否定了。直到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书房里打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轴,忽然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一样猛醒过来,整理出苯环结构。
这样的引入,学生被深深的吸引,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
四、以“理”入境
当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后,往往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某一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例:原理“金属的防护”引入
教师: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金属制品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完全报废。金属机械设备腐蚀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金属本身的价格。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英国每年为13.65亿英镑,美国为700亿美元,日本为6.25亿日元,我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年产300万吨的钢厂。所以金属的防腐蚀意义相当重大,大家都能列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呢?
(通过事实案例引入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生1:金属制品外面涂上油漆。
生2:在衣架和电线外层加上塑料保护。
生3:还可以在金属外面镀上其他的金属。
生4:机器的转轴上面涂油也可以防锈。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金属防护的重要性,而且还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化学,找到更有效的减少金属腐蚀的方法,避免资源的浪费。
以上几种教学情境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只要教学情景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形成探索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教学情景。
例:金属钠的新课引入
让学生首先听一下“119”火警的声音。
教师:火灾发生时,消防员用什么来灭火?
学生:水。
教师:我们都知道水火不相容,今天我就给大家做一个魔术,让水点火。
此时学生的兴趣马上提升起来,教师演示实验——滴水点灯(放有一小块金属钠的灯芯在滴加水之后燃烧)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金属钠。
通过有趣的实验,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想马上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欲、课堂积极性大大提升。
二、以“疑”入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比等方法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认知产生矛盾,不仅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要求学生先写出钠和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钠能把铜置换出来。然后让学生做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实验事实证明,钠和CuSO4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放出大量气体,并生成了蓝色沉淀。
“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产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以“情”入境
“以情感人,以情诱人,情感结合”,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
以“情“入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图片、歌曲、化学家的经历、爱国主义的化学史、新闻事件、录像等手段,让学生触景生情。
例:选修有机“苯分子的结构”引入
苯既不能和KMnO4溶液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给学生讲一个故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对苯的结构,他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紧凑。于是他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提出了很多结构式,但又被他一一否定了。直到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书房里打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轴,忽然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一样猛醒过来,整理出苯环结构。
这样的引入,学生被深深的吸引,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
四、以“理”入境
当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后,往往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某一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例:原理“金属的防护”引入
教师: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金属制品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完全报废。金属机械设备腐蚀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金属本身的价格。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英国每年为13.65亿英镑,美国为700亿美元,日本为6.25亿日元,我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年产300万吨的钢厂。所以金属的防腐蚀意义相当重大,大家都能列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呢?
(通过事实案例引入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生1:金属制品外面涂上油漆。
生2:在衣架和电线外层加上塑料保护。
生3:还可以在金属外面镀上其他的金属。
生4:机器的转轴上面涂油也可以防锈。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金属防护的重要性,而且还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化学,找到更有效的减少金属腐蚀的方法,避免资源的浪费。
以上几种教学情境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只要教学情景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