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向量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速度、力和动量等,这些量必须用一种数学方法来表示,也就是向量。向量在数学、物理学以及许多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中增加平面和空间向量的学习,通过向量的学习,将使学生对量的数学表达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同时学生对平面几何乃至立体几何的定理及有关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解析几何有关问题的理解及应用,三角函数公式及其性质的来源、证明和运用等又达到了“质”的飞跃。20世纪初,人们把空间的性质与向量运算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成为一种优良的数学体系,并通过向量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以下谈谈我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使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产生疑惑,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释疑的欲望,促使寻找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毅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观察的人可以将常人熟视无睹的问题提出来,并加以研究解决。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受观察苹果落地启发的。在平面几何中常用的定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都以“默认”的形式存在,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数学意识并不强烈,让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擦肩而过。在引入向量的知识后,因为“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它可作为联系代数与几何的纽带,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均能得到较充分的应用,可借助它解决部分定理的证明。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在这里充分发挥,设计了一批例题,并加以实施,以其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提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向量方法是借助向量的几何意义,把问题转化为向量的计算,通过向量计算达到求解目的,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一方面体现向量的应用性,另一方面能在应用中达到对向量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培养学生归纳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不要仅仅呈现数学的结论,也要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数学知识产生的其中一种是归纳和类比的推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归纳或类比推理的方法,从特殊前提想象猜测出一般结论,其中归纳想象是从个别的有限的事物推广到一般的无限的事物。类比想象是从个别事情想象到类似事情的认识,在数学中用这种归纳、类比的方法获得的猜想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正弦定理”的证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利用教材先从直角三角形(因为初三已有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的特殊情况推导出正弦定理的结论,具体的步骤是:利用向量知识证明正弦定理。
  由于正弦定理的适用性是任意三角形,所以不妨先讨论:
  (1)直角三角形a[]sinA=b[]sinB=c[]sinc
  显然,由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可解决。
  (2)从特殊直角三角形猜测锐角三角形命题是否仍然成立。然后在锐角三角形中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加以证明。
  (3)最后让学生对钝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加以证明。
  三、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由于建立直角坐标系,给出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式,由此导出了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运算,这就为用“数”的运算处理“形”的问题架起了桥梁。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借助辅助工具或辅助量将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明朗化,复杂条件简单化,化难为易,最终能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重新组织与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新教材中《向量》一章的引进,无疑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有促进的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结合布置学生完成《实习作业》和《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的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结合介绍“向量”在几何、机械、航海、测量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数学建模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提出、分析、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与相关学科(物理)、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概念表达问题,进行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
  
  这样的补充,既锻炼了学生的横向思维,又深化了对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的认识。四大发明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与时俱进,构建和谐世界大背景之下,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教育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英]李约瑟著《中国科技史》,科学出版社中译本
  2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潘吉星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杜石然等著《中國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
  5 缪印堂《四大发明的反思》,《北京观察》2005年第8期
  6 马明中《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7 鲁迅《电的利弊》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画面中进入角色,大胆想像;也可以借助课件进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使图中的事物动起来,使画面内容丰富充实。  【关键词】 观察;想像;表达     看图写话的每幅图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话训练材料,教师怎样指导看图写话,扎实地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看图写话质量,这是低年级教师在
期刊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有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也因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农村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下面就此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的解决语文上的难题。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课堂,教师要整合好这些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帮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更多、更有实效性的任务,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期刊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这“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真正重视,更没有认真去落实。近几年渐起一股语感探索热,有一些研讨争鸣文章见诸教育刊物上。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  语感技能,“是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
期刊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在人们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时,我们也要想想“人”这一最根本要素的作用。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已不堪重负。  如何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借鉴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征引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学生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学生情感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时间上来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也会对学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各种情境中去感悟、去探索、去学习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贴近学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情境教学艺术。  【关键词】 情境教学;兴趣;探究;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疑,“情境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阐述了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创造人文環境,
期刊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