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来我校考察的专家和同仁都问我们有没有考核制度。我说当然有;问到每月的出勤奖是多少、怎么发。我说我校没有出勤奖,不发出勤奖,因为“出勤”这一块不考核,上下班也没有签到签离制度,中途也不查岗找人。我认为,根据我校教师的工作状态,无需“狠抓”考勤。在工作日里,也确实能时常看到教职工的“进进出出”。能偶尔看到教职工迟到赶路的匆忙脚步,但没人去攀比,没人去苛责。偶尔的“迟到”或“外出”一定是事出有因,迫不得已。
教育教学任务的繁重对教师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上,教师并没有多少清闲的时刻,追求教学质量必须由时间来保证。而事实上,教师工作又是个“良心工作”,很难完全用时间来衡量。走在路上,回到家里,还得牵肠挂肚,有时夜深人静,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或试卷。这算不算工作7,即便是耽误了事,最后还是要由他(她)自己来完成。因一次“迟到”或“外出”而生发出扣几块钱或被说上几句的不快,带着怨气工作,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所以,该严格的就要严格,能宽容的还要宽容。我们把内在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看得很重。而把外在的、形式上的管理看得淡些。譬如对偶尔的迟到或其他小小的失误大都忽略不计,注重的是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发展状态。2007年1月中旬,教学已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学校并没有规定每节复习课都使用“讲学稿”,但适逢省内外两所名校的教师远道前来观摩,各教研组都自发地精心地拟定了一份复习课“讲学稿”,让观摩的教师现场感受了师生共用“讲学稿”是怎么回事,这是平时的外在的制度所无法考核的。
“以人为本”,这可能是人们说到管理用得最多的词了,说到底,是要符合人性、贴近人心,贴近了才能理解,才能宽容,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内驱力。引导“人性”走向完善,在成就学校事业的同时成就人生。我始终认为,“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一种理念和口号,也不能当作一种手段和方法,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技巧来做秀,来搞平衡,来息事宁人。说得白些,校长对待学校和教职工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家庭、对待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真诚的关心、呵护、宽容,无论这个家庭是否富有,主人是否有能耐。这些年来,我们形成了“无形约束,有效劳动”的管理理念。这里的“无形”是指尽量减少低层次、表面化的管制,少些怀疑,少些监视,少些指责,少些斤斤计较,使教职工心绪放松些,手脚放开些,使上上下下把真正的智慧和宝贵的精力用于实实在在、富有意义的工作上去。“无形”不是无所规范、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是更多地要求用心、用真心,要求用情、用真情,要求用功、用真功,内在的约束才是根本。我们说的“有效”是指追求事业热情的最强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研究效果的最优化,教师要学有所获,教有所获,研有所获。“有效劳动”的实质是快乐生活、务实工作,加速成长。在我校,没人将自己置身于大局之外、角色之外、价值实现之外,也就是说很在状态。除了日常使用的“讲学稿”,凡到市内外、省内外开课,备课组或教研组全体成员都同心协力,出谋划策,制定出更高质量的讲学稿。老师们认为,向外送课上课的只是一两个老师,但代表着一个团队、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市、一个省。这种认识就是高境界,就是在用心、用情、用功。
说“无形约束”,并不是一味迁就和放任,我们也有严格的考核,对教学事故,对师德问题的处理决不手软,但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照条文、秋后算账,而是把“事故”和“问题”作为“成长案例”来剖析,借以明白一个事理,完善一个人,教育大多数,把必需的批评和处罚作为一次培训、反思、提高的机会和过程,使全体教职工在灵魂深处受到震撼。
教育教学任务的繁重对教师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上,教师并没有多少清闲的时刻,追求教学质量必须由时间来保证。而事实上,教师工作又是个“良心工作”,很难完全用时间来衡量。走在路上,回到家里,还得牵肠挂肚,有时夜深人静,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或试卷。这算不算工作7,即便是耽误了事,最后还是要由他(她)自己来完成。因一次“迟到”或“外出”而生发出扣几块钱或被说上几句的不快,带着怨气工作,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所以,该严格的就要严格,能宽容的还要宽容。我们把内在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看得很重。而把外在的、形式上的管理看得淡些。譬如对偶尔的迟到或其他小小的失误大都忽略不计,注重的是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发展状态。2007年1月中旬,教学已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学校并没有规定每节复习课都使用“讲学稿”,但适逢省内外两所名校的教师远道前来观摩,各教研组都自发地精心地拟定了一份复习课“讲学稿”,让观摩的教师现场感受了师生共用“讲学稿”是怎么回事,这是平时的外在的制度所无法考核的。
“以人为本”,这可能是人们说到管理用得最多的词了,说到底,是要符合人性、贴近人心,贴近了才能理解,才能宽容,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内驱力。引导“人性”走向完善,在成就学校事业的同时成就人生。我始终认为,“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一种理念和口号,也不能当作一种手段和方法,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技巧来做秀,来搞平衡,来息事宁人。说得白些,校长对待学校和教职工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家庭、对待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真诚的关心、呵护、宽容,无论这个家庭是否富有,主人是否有能耐。这些年来,我们形成了“无形约束,有效劳动”的管理理念。这里的“无形”是指尽量减少低层次、表面化的管制,少些怀疑,少些监视,少些指责,少些斤斤计较,使教职工心绪放松些,手脚放开些,使上上下下把真正的智慧和宝贵的精力用于实实在在、富有意义的工作上去。“无形”不是无所规范、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是更多地要求用心、用真心,要求用情、用真情,要求用功、用真功,内在的约束才是根本。我们说的“有效”是指追求事业热情的最强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研究效果的最优化,教师要学有所获,教有所获,研有所获。“有效劳动”的实质是快乐生活、务实工作,加速成长。在我校,没人将自己置身于大局之外、角色之外、价值实现之外,也就是说很在状态。除了日常使用的“讲学稿”,凡到市内外、省内外开课,备课组或教研组全体成员都同心协力,出谋划策,制定出更高质量的讲学稿。老师们认为,向外送课上课的只是一两个老师,但代表着一个团队、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市、一个省。这种认识就是高境界,就是在用心、用情、用功。
说“无形约束”,并不是一味迁就和放任,我们也有严格的考核,对教学事故,对师德问题的处理决不手软,但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照条文、秋后算账,而是把“事故”和“问题”作为“成长案例”来剖析,借以明白一个事理,完善一个人,教育大多数,把必需的批评和处罚作为一次培训、反思、提高的机会和过程,使全体教职工在灵魂深处受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