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思维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也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初中物理开展生活化教学实施中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一、 引言
物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那么让生活走入初中物理课堂,让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现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小事中认识物理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生活化”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元素开展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科本身的需要
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只让学生学会做题和考试,而是要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然后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从中感悟物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帮助,进一步感受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由此可见,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并且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那么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与生活相连,就是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性出发,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需要。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更是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融入生活化理念,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物理来感受社会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树立通过学习来改变社会的思想,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 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对于初中生来说,仍然处在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那么学习环境对于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那么教师若要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许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忽视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生活化教育相对比较匮乏。
(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过程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物理实验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并且了解物理原理,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那么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导致学生的体验感比较差,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相对片面。
四、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展现生活现象,强化物理观念
在开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时,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依据,那么生活现象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寻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将其呈现在物理课堂之上,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熟悉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就已有认知和物理规律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进一步地走进生活,去学会探究物理,逐步形成物理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例如,在讲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运动的快与慢》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分析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那么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看,可以发现这节课如果进行单纯的讲授,可能会十分得枯燥,学生也不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如以学生的跑步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在跑步时,每个人的速度是否一样,而说一个人跑步快也仅仅是相对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速度概念,以及如何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由此可见,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一定的冲突认知,并且认识到物理知识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物理观念。
(二)结合生活经验,培养问题意识
在物理核心素养的维度当中,科学思维能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科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设置教学问题,在课堂提问的助力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去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能。
例如,在探索沪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的《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生活中对放大镜使用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的利用凸透镜由远及近的观察书本上的文字,再联系自身生活中使用照相机的经验,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我们使用凸透镜的时候,能够发现呈现出来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并且凸透镜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像,又与哪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呢?由此可见,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物理问题,并且可以在已有的生活经验辅助之下,构建对物理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且逐渐发展相应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设计串联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在经历过生活现象和思考生活问题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有了探寻物理本质的欲望,那么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物理本质的机会,其中物理实验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教学法,再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中来又到问题当中去,始终与问题进行紧密的链接,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提问顺序,让问题从易到难,形成一个梯度,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让学生有顺序地进行思考,使得核心素养走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第八单元的《空气的“力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矿泉水瓶的实验,先将矿泉水瓶装满水,然后再将矿泉水瓶倒扣到水盆当中,缓慢地将矿泉水瓶向上提,这时候学生可能就会发现,只要瓶口一直保持在水面之下,那么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就不会从里面流出来。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1)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2)矿泉水瓶中的水为什么可以不流出来?产生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在生活中当中,我们还有哪些现象是和这一实验的原因是一样的?(4)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物理原理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的问题,层层相扣,能够不断引导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认识,从而感受到物理思想,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物理思維和探究能力。
(四)联系生活内容,增强理解水平
在经过实验操作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建立了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接下来,为了能够将生活化教学进一步深入,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当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为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以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和投影仪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一定拍摄了许多照片,肯定是先拍摄集体照片,然后再拍个人照,那么拍完集体照片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来拍摄个人照呢?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些设备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深化和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合物理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开展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相联系,让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物理知识,将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沪科版第六章《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的摩擦力,然后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对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进行调查,哪些摩擦力是对我们有益处的,我们应该如何增大这些摩擦力,而哪些摩擦力又是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的,然后针对那些有不利影响的摩擦力进行研究,探究一下应该如何减小摩擦力,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生产和生活。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之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所调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和讨论,以便于让学生对所调查内容有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过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问题进行紧密联系,实现物理知识的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在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融入生活化理念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亲身感悟物理知识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正海.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25(13):257.
[2]梁喆.融合项目式与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10(7):55-57.
[3]袁园,杨银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生活素养”提升: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实践[J].物理通报,2019(2).
作者简介:
游吾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一、 引言
物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那么让生活走入初中物理课堂,让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现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小事中认识物理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生活化”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元素开展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科本身的需要
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只让学生学会做题和考试,而是要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然后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从中感悟物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帮助,进一步感受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由此可见,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并且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那么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与生活相连,就是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性出发,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需要。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更是需要为社会培养出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融入生活化理念,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物理来感受社会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树立通过学习来改变社会的思想,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 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对于初中生来说,仍然处在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那么学习环境对于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那么教师若要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许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忽视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生活化教育相对比较匮乏。
(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过程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物理实验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并且了解物理原理,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那么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导致学生的体验感比较差,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相对片面。
四、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展现生活现象,强化物理观念
在开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时,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依据,那么生活现象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寻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将其呈现在物理课堂之上,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熟悉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就已有认知和物理规律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进一步地走进生活,去学会探究物理,逐步形成物理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例如,在讲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运动的快与慢》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分析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那么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看,可以发现这节课如果进行单纯的讲授,可能会十分得枯燥,学生也不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如以学生的跑步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在跑步时,每个人的速度是否一样,而说一个人跑步快也仅仅是相对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速度概念,以及如何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由此可见,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一定的冲突认知,并且认识到物理知识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物理观念。
(二)结合生活经验,培养问题意识
在物理核心素养的维度当中,科学思维能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科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设置教学问题,在课堂提问的助力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去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能。
例如,在探索沪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的《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生活中对放大镜使用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的利用凸透镜由远及近的观察书本上的文字,再联系自身生活中使用照相机的经验,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我们使用凸透镜的时候,能够发现呈现出来的像有什么特点呢?并且凸透镜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像,又与哪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呢?由此可见,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物理问题,并且可以在已有的生活经验辅助之下,构建对物理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且逐渐发展相应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设计串联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在经历过生活现象和思考生活问题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有了探寻物理本质的欲望,那么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物理本质的机会,其中物理实验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教学法,再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中来又到问题当中去,始终与问题进行紧密的链接,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提问顺序,让问题从易到难,形成一个梯度,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让学生有顺序地进行思考,使得核心素养走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第八单元的《空气的“力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矿泉水瓶的实验,先将矿泉水瓶装满水,然后再将矿泉水瓶倒扣到水盆当中,缓慢地将矿泉水瓶向上提,这时候学生可能就会发现,只要瓶口一直保持在水面之下,那么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就不会从里面流出来。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1)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2)矿泉水瓶中的水为什么可以不流出来?产生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在生活中当中,我们还有哪些现象是和这一实验的原因是一样的?(4)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物理原理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的问题,层层相扣,能够不断引导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认识,从而感受到物理思想,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物理思維和探究能力。
(四)联系生活内容,增强理解水平
在经过实验操作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建立了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接下来,为了能够将生活化教学进一步深入,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当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为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以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和投影仪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一定拍摄了许多照片,肯定是先拍摄集体照片,然后再拍个人照,那么拍完集体照片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来拍摄个人照呢?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些设备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深化和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合物理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开展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相联系,让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物理知识,将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沪科版第六章《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的摩擦力,然后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对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进行调查,哪些摩擦力是对我们有益处的,我们应该如何增大这些摩擦力,而哪些摩擦力又是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的,然后针对那些有不利影响的摩擦力进行研究,探究一下应该如何减小摩擦力,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生产和生活。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之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所调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和讨论,以便于让学生对所调查内容有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过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问题进行紧密联系,实现物理知识的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在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融入生活化理念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亲身感悟物理知识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正海.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25(13):257.
[2]梁喆.融合项目式与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10(7):55-57.
[3]袁园,杨银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生活素养”提升: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实践[J].物理通报,2019(2).
作者简介:
游吾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