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借鉴各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不难看出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语感的好时机,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语感的培养,把它提到较高的地位上,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本文仅以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语感;有效策略
语感标志着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以及精神境界和思想内涵。语感能力强的人,与别人交往、对话,会得心应手,并且能够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写作时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能够比较顺畅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学好语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语感。所以,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下面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一、朗读——发展语感
课前为了营造气氛,给学生播放《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循环播放,甚至让学生跟唱。上课之后,简明地问:同学们爱祖国什么?引出对课文的初读。这一环节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初读时学生可以自由读课文,教师要提出自读的基本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这是基础,奠基好了,才可以继续往下进行。接下来老师可以安排分组分节对诗,男女对诗,师生对诗等多种形式的赛读,在赛读中对学生读音、词句停顿有困难的地方给予矫正。既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读书心态,又使学生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理清了文章脉络,水过无痕地读好了课文。
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定要多读课文,采取多种方法,培养朗读兴趣,反复读,要让学生在读中触摸到文字,从而发展语感。语文课上要多给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零距离的与作者、文本平等对话。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亲身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领略到语言的韵律美,体悟到语言的深层韵味。
二、析词——领悟语感
在学生对本课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引导他们对所感知的语言材料进行精细加工,细细揣摩,淡淡欣赏,慢慢内化。第一步,出示一些词语,如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天工巧夺、巍峨、醇美……让学生通过工具书或是资料书或是结合课文上下文弄懂这些词语的含义,会读、会写,甚至会造句,再把这些词语带到文章中,有感情地读一读,通过积累词语达到吸收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步,出示两组近义词:骄傲和自豪、光洁和高洁。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虽是近义词,毕竟有所差别,要学会区别,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还可以使学生领悟语感。
我想,老师如果经常这样要求学生积累、品词、析词、鉴赏,学生才会有敏锐的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多数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我们老师一定要在词语、句子上做足功夫,保证学生对语感的领悟。课堂上要求学生把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应该引导他们细致地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能够做到透彻地理解,并熟练运用。
三、联想——增强语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虽然只有八小节,描绘了区区五个方面的内容,但是涉及的内容却很多,从最南到最北,从大河到高山,从汉族到少数民族,从生活用具到珍藏物品……美丽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可以赞美的元素实在很多。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一一亲见,自然无法身临其境感知课文,领悟情景,产生共鸣。针对这一点,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壮美的画面,引领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展开合理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且用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想像,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后再次朗读课文,印证这些画面,拓宽认识。
语文课上,老师要通过设置情景,或展示图片,或语言描述,或图象资料,或视频片断,引领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真切感受语言,进而感受课文,增强语感。
四、仿写——激活语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语言简洁如话,结构清晰明了,很适合仿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两次仿写。初读课文后学生知道,这一课作者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五个方面,但是作者没有写出为什么爱这些方面?同学们讨论一下各自发言。在此基础上,学生以 “我们爱祖国,因为”开头第一次仿写,可以写一节,也可以多节。接下来,老师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怎么爱?学生沉思过后,纷纷发表意见,老师就组织学生以“爱祖国,我们要”为开头第二次仿写。两次仿写活动结束时,我请同学把手里仿写的句子交上来,然后让班里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组合、修改、整理。这样本来是八节的小诗,就可能变成十节,甚至十二、十四节等,或者本来的一首诗,有可能变成两首或三首,甚至多首。新的诗歌,引用哪位同学的句子,就在旁边注明。第二天,当新的诗歌展示在教室的作文新秀栏目里时,学生们沸腾了。
本课中学生经历多次讨论交流、仿写训练之后,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能进一步感受到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激活了语感,在创作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还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仿写,进而创作。当学生顺畅表达时,语感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语感的黄金时机。语文老师一定利用自己丰厚的语言修养,应该通过朗读、品析、积累、仿写、创作等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将魅力无穷的语言文字展现出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同时也应该明白,语感的培养不是快功效的,一、两篇课文的训练是不可能就能敏锐的。要打持久战,朝夕努力,而后才有可能厚积而薄发,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几条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
[2]陆锋.未雨绸缪,方能水到渠成——浅谈语感的培养[J].才智.2008(08)
[3]戚春霞.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认识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语感;有效策略
语感标志着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以及精神境界和思想内涵。语感能力强的人,与别人交往、对话,会得心应手,并且能够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写作时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能够比较顺畅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学好语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语感。所以,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下面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一、朗读——发展语感
课前为了营造气氛,给学生播放《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循环播放,甚至让学生跟唱。上课之后,简明地问:同学们爱祖国什么?引出对课文的初读。这一环节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初读时学生可以自由读课文,教师要提出自读的基本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这是基础,奠基好了,才可以继续往下进行。接下来老师可以安排分组分节对诗,男女对诗,师生对诗等多种形式的赛读,在赛读中对学生读音、词句停顿有困难的地方给予矫正。既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读书心态,又使学生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理清了文章脉络,水过无痕地读好了课文。
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定要多读课文,采取多种方法,培养朗读兴趣,反复读,要让学生在读中触摸到文字,从而发展语感。语文课上要多给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零距离的与作者、文本平等对话。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亲身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领略到语言的韵律美,体悟到语言的深层韵味。
二、析词——领悟语感
在学生对本课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引导他们对所感知的语言材料进行精细加工,细细揣摩,淡淡欣赏,慢慢内化。第一步,出示一些词语,如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天工巧夺、巍峨、醇美……让学生通过工具书或是资料书或是结合课文上下文弄懂这些词语的含义,会读、会写,甚至会造句,再把这些词语带到文章中,有感情地读一读,通过积累词语达到吸收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步,出示两组近义词:骄傲和自豪、光洁和高洁。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虽是近义词,毕竟有所差别,要学会区别,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还可以使学生领悟语感。
我想,老师如果经常这样要求学生积累、品词、析词、鉴赏,学生才会有敏锐的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多数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我们老师一定要在词语、句子上做足功夫,保证学生对语感的领悟。课堂上要求学生把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应该引导他们细致地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能够做到透彻地理解,并熟练运用。
三、联想——增强语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虽然只有八小节,描绘了区区五个方面的内容,但是涉及的内容却很多,从最南到最北,从大河到高山,从汉族到少数民族,从生活用具到珍藏物品……美丽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可以赞美的元素实在很多。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一一亲见,自然无法身临其境感知课文,领悟情景,产生共鸣。针对这一点,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壮美的画面,引领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文字展开合理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且用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想像,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后再次朗读课文,印证这些画面,拓宽认识。
语文课上,老师要通过设置情景,或展示图片,或语言描述,或图象资料,或视频片断,引领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真切感受语言,进而感受课文,增强语感。
四、仿写——激活语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语言简洁如话,结构清晰明了,很适合仿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两次仿写。初读课文后学生知道,这一课作者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五个方面,但是作者没有写出为什么爱这些方面?同学们讨论一下各自发言。在此基础上,学生以 “我们爱祖国,因为”开头第一次仿写,可以写一节,也可以多节。接下来,老师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怎么爱?学生沉思过后,纷纷发表意见,老师就组织学生以“爱祖国,我们要”为开头第二次仿写。两次仿写活动结束时,我请同学把手里仿写的句子交上来,然后让班里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组合、修改、整理。这样本来是八节的小诗,就可能变成十节,甚至十二、十四节等,或者本来的一首诗,有可能变成两首或三首,甚至多首。新的诗歌,引用哪位同学的句子,就在旁边注明。第二天,当新的诗歌展示在教室的作文新秀栏目里时,学生们沸腾了。
本课中学生经历多次讨论交流、仿写训练之后,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能进一步感受到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激活了语感,在创作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还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仿写,进而创作。当学生顺畅表达时,语感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语感的黄金时机。语文老师一定利用自己丰厚的语言修养,应该通过朗读、品析、积累、仿写、创作等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将魅力无穷的语言文字展现出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同时也应该明白,语感的培养不是快功效的,一、两篇课文的训练是不可能就能敏锐的。要打持久战,朝夕努力,而后才有可能厚积而薄发,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几条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
[2]陆锋.未雨绸缪,方能水到渠成——浅谈语感的培养[J].才智.2008(08)
[3]戚春霞.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认识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