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玩小区块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期待靠“走出去”满足国内能源需求,我们就必须因应形势,改换方式,多头并进,鼓励、组织和协助民间资本走出国门,为中国的资本输出、为中国的石油安全打通另外一条通道。从操作层面看,民间资本在海外石油业的最佳突破点是小区块。在准备投资小区块之前,民营资本可以通过聘请三大石油国企的离退休专业人士解决人才问题,然后按照国际惯例利用中间商寻找合适的区块。拿到小区块项目后,就可以财团投资、外包业务等形式完成区块开发,也可以小博大“倒区块”。
  然而,投资石油类似于IT风险投资,伴随离收益前景的是高风险。因此初出国门的民营资本要尽量低调,采取合资而非独资,最好有西方合作伙伴,并尽量拉入项目所在国的国有资本,有时哪怕要为此牺牲部分利益,如送干股等。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国有性质正成为它们海外投资经营的软肋之一。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受阻,以及2002年底中石油竟拍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无功而返,皆因“国有”二字。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三巨头这样的超级国企,不论在哪里挂牌上市,只要国有股占大多数(这个比例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为90%和67.92%),就会被人认定受政府控制,许多正常商业行为会被说成是执行政府意图。可以断定,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长,对石油及其它形式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在海外能源资源的收购活动也会随之增多,类似优尼科及斯拉夫石油收购案的争议和阻力也会越来越大。
  在市场化、私有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西方国家很难拒绝一般企业的市场行为。因此,中国如果期待靠“走出去”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就必须因应形势,另辟蹊径,鼓励、组织和协助民营资本走出国门,为中国的资本输出、为中国的石油安全打通另外一条通道。我们认为,中国的石油安全保障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如同国家海上安全保障一样,战略核潜艇和缉私快艇都不能缺少——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和民营石油企业应该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民间资本在国内艰难采油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亦被称为“非公有制经济36条”),为民间资本进入石油业打开了大门。而新成立的国务院能源办也已将产业改革作为任务之一,相信引入不同所有制的石油企业将是主要内容。
  事实上,此前民间资本已悄悄地进入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一统江湖的中国石油产业,掘井采油。在新疆、黑龙江、山东、陕西等地,几乎只要有国有石油企业的地方,就有民营企业的影子。
  早在1994年4月13日,中石油与陕西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开发陕北地区石油资源的协议》(简称4.13协议)。该协议出台的背景是,由于登记面积界限不精确,在陕北地区各家势力范围划界不准,“中央军”(长庆石油、中石化)和“地方军”(延长石油)常常就越界问题发生矛盾冲突。协议核心内容是从长庆油田登记范围内划出约500平方公里,由安塞等6个县组织开发。同时约定,从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矿划出1080平方公里,以委托、联合等方式,由延安、榆林有关县区组织开发,将靖边以南的3500平方公里归长庆油田和地方联合开发。各县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可采用招商引资、出让井位的方式,引进联营单位参与石油开发,其中包括个体私营企业。
  以“4·13协议”为依据,各县政府开始大规模对外招商引资,民间投资人涌入石油开发,其中包括不少温州民间资本。到1998年底,延安、榆林地区各县石油开发总投入已达50.5亿元,其中联营企业32.9亿元,共钻井5561口,年产油量达到168万吨。石油开发收入占到地方财政的80%,6年翻了50倍。到2000年底,仅延安、榆林两市就引进民间石油投资者1039家,打井4473口,形成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
  新疆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筹备组组长陈环英到塔里木、克拉玛依等油田进行考察,也发现在一些油田及边缘地带,有不少个体老板在报废的油井采油,不过采出的油要按规定交售给租赁方,而且采油都是悄悄进行的。
  在“非公经济36条”出台之前,碍于法规限制,这些民间资本基本上都是以生产承包或名义上以地方政府所有,实际由私人控制等形式开采一些小规模的油气田,而且还常常是将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废弃后”的油气井接过来采收,所生产出的油气,并不在官方统计之中,具体数目目前还是个谜。
  但去年以来发生的“陕北石油事件”,给热衷石油投资的民营资本提了个醒。民营资本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经验都远远落后于国有石油公司,在短时间内要将“非公经济36条”带来的机会真正变成现实、在国内石油业取得实质性突破无疑仍将面临种种困难。
  在民营资本进入石油业遭遇投资困局之际,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的思路就颇具启发性。
  虽然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沸沸扬扬中,长联石油6月29日在北京的诞生显得平淡了许多,但是长联石油董事会主席龚家龙志向远大,口气不小:长联石油的目标是成为集勘探开采、炼油化工、仓储物流、销售批零、进出口为一体的大型跨国石油集团公司,覆盖整个石油产业链。成立初期,“长联石油”将侧重于海外找油,希望通过与大型国有企业以及跨国石油集团合作,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附文1)。
  在石油行业,长联石油并不是民营资本第一人,而且它这种“大而全”的宏伟蓝图在现实操作上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其成立之初着眼于“走出去”,对中国石油业来说,则有可能是一种历史性突破。
  事实上,先知先觉者已迈出了第一步。2001年,鲁冠球旗下的万向集团获得美国德州6个区块的开采权。截至2004年,万向集团投资了1000万美元,在德州钻探了100口油井,年回报率都保持在50-60%左右。更新的案例是,2005年6月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的第16届经济贸易洽谈会上,黑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黑龙江龙都石油销售公司声称已与俄罗斯油都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份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协议,计划在俄罗斯秋明油田建一座炼油厂,加工后的成品油中的1/3即200万吨销往中国。
  那么,民营资本进入国际前景如何呢?
  
  彼弃我取可在小区块一搏
  
  限于经验和资本等因素,民营企业在海外石油业的最佳突破点应是国际石油巨头忽视的小区块(业内又称边际油田,marginal fields)开发。
  在全球石油业中,即使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与国际巨头们相比,所占份额也很小(表1),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二者之间实力差距。而国内民营资本与国际石油巨头之间的实力对比,更无异于小舢板与巨轮,相差若干等量级。
  那么,在国际石油巨头主宰的全球石油业中,国内民营资本如何才能分一杯羹?我们认为,走出国门的民营资本应把目光放在小区块的勘探开发上。
  在石油资源开采方面, 聚光灯下最抢眼的是大型或超大型油气田项目,其勘探、开发、及生产投资动辄十亿或上百亿美元。但大型项目之外还有众多被称作“小区块”的小项目,尤其是勘探阶段的区块,根据地质前景以及当地政府财政需要,有时几百万美元就能取得区块的部分甚或全部权益。
  而且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对“小区块”往往弃之不往。
  一是因为大公司固定成本高,经济规模也随之增大。因为项目无论大小,有些环节是相同的,如评估、实施、管理等阶段,又如在行政、人事、财务等方面,大小项目的工作内容基本一样,因此人力资源分配也一样。在大公司,一般由于程序多,涉及人手也多,而且其平均人力成本高,这也使得其固定成本较高。
  二是,一般具规模的石油公司市值都在百亿美元以上,中石油集团超过千亿元,埃克森在4千亿元左右。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价是成败的最集中的体现,而投资者关心的是用多大代价换来多少储量增加。一个5千万桶的储量发现可以让个人或小公司发大财,但放在大公司几十、上百亿桶的储量存量中,增量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小区块的勘探开发生产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与大油田是同样的,如安全和环保等等。由于规模相对细微,小区块就算最后成功,也不能在市场激起一点涟漪,对大公司可谓吃力不讨好。
  因此,小区块将成为国内民营资本非常重要的机会。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国内民营资本完全具备开发小区块的资本实力。中国工商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2万户,注册资本35305亿元人民币;个体工商户达2353.19万户,注册资金4186.99亿元。而且目前正以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的速度飞跃发展。从企业层面看,中国目前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近年来民间资本的投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817.9亿元,2005年一季度为1114.4亿元。
  在国际石油业中,小区块大致包含以下四种:
  (1)数据不足 已有地质数据十分原始,储量前景很不明朗。区块拥有者(有时是政府)出于不同考虑,比如希望借助外国资本和技术探明储量,或者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而拿出来转让。由于数据不足,这类区块地质风险较大,可谓真正的冒险。但增值潜力也很大,接手后投入一些勘探工作(如地震勘探),也许并不要等探明储量,只要数据显示前景看好,就可以进一步融资或套现了。2001年印度政府曾组织过一轮招标,希望借外国公司力量对其国内原始区块资源做进一步勘探,当时的海外投标者多为小公司。
  


  (2)规模不够 区块上已有足够勘探工作证明有油气藏,但储量相对太小,未达到经济规模而暂时没有开发。世界上这种区块比比皆是。如英国就有250处油气发现由于规模小而来开发。中石油集团在非洲尼日尔已有发现,但同样因为规模不大至今未开发。
  (3)开采后的油田 目前全球存在许多曾经开采过、但现在已废弃的油田。过去决定废弃是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做出的,很可能借助新的采收技术可让这些油田重新进入生产阶段。尼日利亚就曾有这类区块来华招商。在美国,有许多老油井供人二次三次开发,有时十几万美元就能买来试试。
  (4)退还的区块 在国际上,一般投资者同政府的最初协议中会规定,在勘探的不同阶段结束后,区块权益所有者必须按一定比例退还区块给政府,后者会将这些退回的区块重新签出给其他公司。可以想像,这类区块往往处于边缘地域,而且面积零散。这也可能成为小公司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油田的经济规模是个可变动的目标,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技术发展就可能导致开采成本下降或提高采收率,采收率已从过去相当长时期的30%提升到40%,业内预计十年左右能到50%。这都可能使原来非经济的储量规模变为经济的。对经济规模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油价长期走势,因为这是公司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世界重要商业机构和石油组织已将油价长期走势预测从两三年前的25-30美元提升至40美元,无疑,这会导致许多原有非经济发现变为可开采了。国际上也不乏小区块变大蛋糕的案例。亨特石油(Hunt Oil)的创始人哈罗得森·拉菲耶特·亨特[Haroldson Lafayette Hunt(1889-1974)],就是以3万美元买下了储量60亿桶的区块,摇身成为世界级富豪的。
  
  如何找到合适的区块?
  
  聘用顾问公司或中间商,协助公关拿下区块,是海外项目实践中的常规做法。
  安赢得“5%先生”(Mr.5%)这个著名桂冠(一战后,战败者德国25%的权益被转给法国人,古本克安仍维持了其5%的股份)。从那时起,业内中间商的交易佣金常常以5%为基准。古本克安也从此成为世代石油中间商们最羡慕和景仰的人物。
  事实上,即使在所谓透明的西方国家如英美者,与拥有“话事权”的人吃顿饭都要付钱通过人安排才能做到,而且石油永远和经济以外的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没有其他力量来摆平,单靠商业理由是很难成功的。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过程中,中海油就聘请了美国的公策公司和英国的布隆思维克集团,展开游说大战以尽快消除美方一些反对派人士的疑虑。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两家公司除了均为国际知名公关公司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最擅长处理和化解不利舆论。公策公司的总裁、美国著名公关专家Mark Palmer,曾在安然公司破产后舆论最不利的情况下出任安然公司发言人,帮助安然顺利完成了艰难的破产过程。其副总裁Mark McKinnon曾是现任总统布什2004年竞选连任时的公关主任,是布什总统连任成功的关键智囊人物;而布隆思维克集团则同为安然公司和泰科国际破产后的公关顾问。
  掌握相对确切的数据后,就可启动评估程序了。初步技术评估的目的是对项目的地质前景作粗略判断。但即使前景看好,往往距离探明储量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许多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为了做好项目评估,在核心投资团队中,必须要有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他们能对区块原始技术资料做出初步判断。国际石油市场上,权益待售的区块都有程度不同的技术资料,包括地震勘探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评估报告。除转让方外,技术资料的来源可能还有所在国政府、曾经在区块或周边区块做过勘探的其他公司、以及某些评估公司,它们一般在伦敦、休斯顿、卡尔加里、新加坡。通常只要出钱,就能获得这些数据。
  下一步是经济技术判断,这时一位有海外项目运作经验的财务人士会很有帮 助。要弄清在不同储量水平下,从勘探、开发、生产到把油气运出去的总成本是多少,在一定油价水平下,盈亏平衡点在哪里。
  如果初步经济技术判断可行,则可通过签订框架协议或谅解备忘录而进入尽职调查。一般地,这时权益转让方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数据或运营资料(如果项目己在进行中),投资者要组织更多人力作评估。尽职调查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法律,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所转让权益是否界定分明、投资财团的联合作业协议、与政府间的合约形式和内容、所在国法制环境等等。
  


  东南亚可视为中国内地民营企业走向国际石油业的重点地区(图1)。首先是项目资源丰富,而且该地区是海外华人聚集地,其中不乏当地经济商业圈中的表表者,在社会各方面都己建立了很大影响,他们可通过不同角色为内地民企提供油气资源项目。其次,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菲律宾等普遍与中国关系良好,对减少石油政治风险有一定保障。第三,融资相对容易,香港与新加坡这两个亚洲最富活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市场均在这一地区。尤其是新加坡,它处于中东原油经马六甲海峡进入东亚的中间点上,借助这一地理优势,新加坡己发展出围绕石油的系列行业,如港口、码头、船运、船舶建造、石化、甚至燃油期货,并是区内许多小型石油公司上市挂牌地。Pearl Oil就是在新加坡上市的小型石油公司。
  活跃在香港及新加坡市场的资本对区内油气项目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深,风险接受程度较高,利于日后项目上市或其他渠道融资。
  此外,东南亚靠近中国内地市场,而内地市场是其油气资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资本投入不仅带来资金,更有市场概念,为日后进一步融资奠定基础,应当会受到欢迎。
  
  以财团投资,外包业务的形式完成区块开发
  
  在石油界上游,小公司要想做强做大或发大财,出路可有两条:(1)资产(区块)增值后进一步融资;(2)卖给大公司套现走人。
  
  财团投资是行业特色
  第一条出路其实就是引入新的资金和合作伙伴继续进行区块的勘探开发。事实上,石油上游的投资要求大,投资者面临的往往是财务风险。业界为减少财务风险的主要应对方法是联合组织财团(consortium),共同开发。在全球大大小小的石油项目中,除极少数外,绝大部分都采用这种费用共担、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方式。要参与一个一亿美元的石油勘探项目,也许一千万美元就够了。
  一般来讲,财团是比公司松散的项目运作组织,其成员多为能源公司,但也有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个人。通常是财团与资源所在国签订协议,界定勘探及开采权益,以及相应责任,包括每年最低工作量等等。财团成员间关系不如公司股东紧密,所以对成员的要求,特别是出资要求比公司股东严得多。而约束各方责权利的法律文件常称作联合作业协议(Joint Operating Agreement,简称JOA)。
  联合作业协议通常规定,财团成员必须根据表决通过的预算及时支付所承担的费用,不然很快就会面临表决权丧失、权益被快速摊薄、最后完全出局的结果。要求如此严苛是因为前方工程作业不能停顿,任何一个阶段环节都必须资金到位才能开展,否则整个财团遭到损失,轻则失去时间、遭到罚款,重则(如不能完成向政府承诺的工作计划)就会失去区块,原有投资化为乌有。所以要想入局从事上游投资,必须对自身资金能力有充分估计。
  财团成员中的某一家,往往是权益最大或有行业经验者担任作业者(Operator),负责制订工作计划、预算、组织作业实施、协调成员关系、负责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环保、卫生、联合国机构等)联络对话等等。因此财团内作业者地位很重要。
  作业者本身一般是石油公司,并在作业内容的某些部分有特长,所以不排除作业者承担部分工程;—但其主要功能是计划、组织、协调,负责外包项目的招投标,保证承包商按时各就各位,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附文2)。
  因此,在这种国际会战中,整个项目管理环环相扣,任何一段的滞后都可能导致全局延误。
  
  专业分工以降低技术和管理风险
  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一家毫无石油业经历的公司拿到区块后也可以一路做下去。方法便是分包:从上游勘探的起点,一直到炼化把原油变成各种燃料或化工品,直至销售,一条龙的“交钥匙”工程,全都会有专业公司踊跃代劳。
  事实上,分工也是国际石油业的通行做法,这也是为什么埃克森、壳牌等能以中石油1/5的员工却做出4-5倍的生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分工带来资源相对集中、专注,使专门服务公司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效率捉高。同时、由于上游投资随市场供需变化而起伏,区块遍布全球各地,更因涉及纷繁复杂的各种技术和工程要求,以及其他外围因素如法律、当地环境等等,没有一家石油公司,哪怕是最大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也无法一包到底,而必须走分工和外包的路线。
  由于分工明细,勘探开发作业是真正的国际合作,承包者来自全球各地,把这些队伍和相应的物资设备按作业要求组织到一起本身就是一项挑战。不同承包商的启动和进出场时间精确到以单日计,承包合同对每误一天工都有明确的处罚要求,所以除了工作质量,时效也是合作的主要内容。反过来也一样,如承包公司人员设备已进场却由于甲方(财团)的原因而不能开工,也是以天计算处以高额罚款。
  长期分工协作的市场环境,使石油界不仅出现了像埃克森和壳牌等这样的巨人公司,也培育出专事承包服务的大型工程公司,其中的超级明星包括哈里伯顿(Halliburton)、Bechtel、Fluor Daniel、施伦贝谢(Schlumberger)等。拱卫这些星级公司的是数不清的规模不等、专长不一的中小承包商,其最细小者可能是休斯顿或卡尔加里专事给人分析数据报告的几个大学毕业生。
  因此,民营资本一旦在海外拿到石油区块,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行业特点,将一切可以外包的业务全部外判给专业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专业公司,而把重点放在投资管理上。实践表明,几乎所有作业范围,从地震勘探、钻井、测录、管输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外判。
  当然,业务外判对公司自身跟踪、协调、综合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外有数不清的小型石油公司,人数很少,但其共同特点是关键人士都具有大型石油公司的工作经历,洞晓国际项目运作程序。
  
  “倒区块”以小博大也是民营资本可选择的出路
  手中小区块增值后卖给大公司套现走人也不失为良策。美国的冯科能源公司在非洲海域的操作便是经典案例。
  冯科能源(Vanco Energy)是休斯顿一家小型私人独立石油公司,雇员仅50人左右,但却有50年的历史。在公司成立前期,冯科一直在美国本土打转,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它开 始在英国北海等法制环境相对安全的地方试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冯科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基尼·冯·戴克(Gene Van Dyke)相信大片未开发的非洲近海海域将是下一轮的勘探热点。
  于是冯科开始在非洲廉价“圈海”,摩洛哥、加蓬、纳米比亚、加纳、赤道几内亚、象牙海岸、甚至东非的马达加斯加都成为其目标。由于大公司对这些区域尚处于“睡眠状”,冯科用极便宜的代价就拥有了大片具有初步地质前景的区域。在整个西非海域,冯科拥有的面积达1600万英亩,是最大的“海主”——海上面积所有者。
  1998年,冯科与摩洛哥国家石油公司签约,拿下摩洛哥西北海域穆尔(Haute Mer)区块的初步勘探权。马上展开的二维地震表明前景不错,并将希望区域延至南部另一片叫塔芬尼(R9s Tafelney)的区块。冯科于是从塔芬尼的权益拥有者拉斯莫(Lasmo,后为意大利公司Agip兼并,Agip又为ENI兼并)手中取得塔芬尼60%权益(ENl40%)并成为作业者。
  1999年,冯科对穆尔及塔芬尼两个区块又实施了3500公里的二维地震勘探。2001年再对两个区块实施3000公里的三维地震勘探,并计划于2004年在塔芬尼开钻其在摩洛哥的第一口深水井——“鲨鱼一号”。由于深水探井开支庞大,冯科于是引入中海油,2004年4月中海油入局并成为塔芬尼区块15%权益所有者。很快鲨鱼一号开钻,并不算成功(完钻水深2125半,总深3976米),但财团伙伴们没有灰心。事实上,中海油入局后,摩洛哥国家石油公司也入局成为塔芬尼区块25%权益所有者,最终的权益比例是冯科33.75%、ENl30%、中海油11.25%。
  根据2000年3月16日通过的摩洛哥石油法修正案,国家石油公司有权参与最多不超过25%的权益。照惯例,国有公司参与时,一般仅只按财团原有投资加一定利息计算权益转让费,而且不一定给现金,往往用未来产油/气后的税收减免来抵扣。但国有公司自参与日起,必须如财团其他成员般按比例承担开发费用。由于公司的私有性,冯科在摩洛哥及非洲其他海域的最原始投资,即当初付给政府那笔钱(业内叫签约费Signing Bonus)是多少难以得知,但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估计不会多,如在摩洛哥很难超过300万美元。业内有传言说中海油在这一区块的投资为500万美元,500万美元只占15%的权益,可见冯利:的饼做大了很多。
  现在对冯科手中区块有兴趣的远不止中海油一家。想谈的和正在谈的,还有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印度国家石油公司(ONGC)、雪佛龙、埃克森等等。小小冯科,竟成了诸多巨头争相示好的对象,手中区块价值成倍上升。
  
  现阶段民蕾资本海外寻油类似于IT业的风险投资
  
  在石油界上游,小公司小老板无论是想在资产(区块)增值后进一步融资,还是卖给大公司套现,操作思路都与IT中的新型小公司的发展思路类似。而且,投资石油上游和投资IT有一个共同点:高风险。
  一般而言,民营资本在海外投资石油上游主要会面临业务风险、地质风险和非商业风险。
  业务风险:指一般商业风险,或公司管理上出差错的可能性。公司也许一切都似平到位,业内周边人士纷纷成功,但本公司就是不赚钱,这是踏入任何商业领域都有的风险。降低业务风险的主要方法是先进行财务投资而非行业投资,寻找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国内人才要看,海外人才也要看,尤其是项目管理、财务、法律人才。
  在这里,人才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和广义生产人才,包括从最上游地质勘探到下游炼化等阶段的管理人才,而是指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特长不在于技术(当然懂技术更好),而是熟悉国际石油业资本运作方式、具备国际法知识,又有优秀的语言沟通技能,对西方文化及所在运作国文化有所了解及一定的敏感性,并了解国际石油市场的经济及政治影响的人才。
  与国际石油业上游投资更紧密相连的是另外两种风险,即地质风险和非商业风险。
  地质风险:石油业曾有句行话:找油是上帝的游戏。至今,世界一流公司的勘探井成功率仍不超过50%。
  同时,由于现代待发现的油气藏往往在更偏远的地区或更深的水下,勘探成本也就更大。中国松辽平原上一口探井可能不到一百万美元,到非洲内陆也许要三五百万美元,而深水勘探井一般超过千万美元。投资大、风险大、回报高,使得石油业上游充满冒险和刺激,更是烧钱的游戏。
  非商业风险:中国企业,无论国有民营,只要去海外收购石油资源,都会引起人们的联想、猜测和不安。这股力量的破坏性不可小视,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一次小事故,如漏油起火等,都可能由于中国资本存在而被演绎成政治话题,给项目带来压力,甚至可能破坏投资伙伴间合作、融资受阻、与所在国政府关系恶化等等。民营资本到海外投资石油上游,初始应以财务投资者身份而非行业投资者身份为主,先从小项目做起,逐步扩大;一步步向行业中渗透。尽量低凋,争取与西方公司合作,力争伙伴中有所在国国有石油公司,有时哪怕要为此牺牲利益,如送干股。石油民企的海外定格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摸索后才能形成,现在要做的是抓住上游业的不同机遇,一步步从小开始。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也许并非三大之外的另外一两个大型综合性公司,而是更多中小型的非综合性石油相关企业。
其他文献
过去1—2年,很多中国的并购交易是和国际市场接轨的,而摩根大通亚太区并购部董事总经理孟亮认为,这只是特殊行业中特殊企业拥有的特殊机会,并不表明国内企业当前存在着大规模走出去的趋势。相反,对于一些大的跨国企业来说,如何走进中国,何时走进中国,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目前海外大型私募资金就正以非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大规模参与中国市场并购。  宣布项目少,进行项目多  摩根大通关于全球并购市场的统计显示,200
期刊
伴随着本次石油涨价的是石油闲置产能的快速下降,这显示其背后的推动因素为超乎预期的需求增长。目前除非石油需求在短期内明显下降,或者石油供给能力在短期内急速扩张,否则石油价格难以显著下降。我们从直觉和经验上知道石油供求的短期价格弹性都很小,换句话说,在可以预见的长期内,石油步入了高价格时代。以石油远期价格为基础看,相信未来石油价格波动的中轴可能在40-50美元之间。  需求增长超乎预期推动此次油价高涨
期刊
“如果你想进入天堂,你就必须付出努力。因为天堂的门是挤进去的”。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曾林堂用西方这样的一句格言与记者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    学习与尊重    19岁的曾林堂来到加拿大开始自己异国求学的历程。6年后,因为对拥有一辆车的渴望,在1980年他成为福特在加拿大近干名整车销售员中的一个。10个月的时间,他卖了286台车,成为所在专卖店的销售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  尽管在成为汽车营
期刊
在近年房地产行业的高速扩张中,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低迷乃至萎缩,被指为是最终造成“楼市泡沫”的原因之一。本文比较有吸引力的发现是,开发商如能提高营运效率,缩短项目周期,开发经济适用房项目。一直在土地、信贷等环节与政府博弈的地产商们完全可以通过经济适用房项目与政府达成“双赢”。  开发周期、项目回报率、财务杠杆是影响开发商年度资本收益率的三项决定因素[年度资本收益率=项目回报率÷项目周期×财务杠杆,其中
期刊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显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推广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战略上时,就出现了致命的硬伤。中国真正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国内市场,只有中西部及东北等潜在市场不断被开发出来,中国的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路。  纺织品贸易战凸显李嘉图理论误区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是200年前与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Robe~Malthus)齐名
期刊
利用底层上市公司敛财线路    资本市场从来不乏明星式的资本玩家,在频繁曝光于公众面前的“礼义和善”之后,他们以深谙市场“盘剥”之道的玩家的狡讦,“游戏”中小股民,聚拢私人财富。本刊研究员以杨澜、吴征为案例,用翔实的财务数据缜密地勾画出这些风光于香港、内地和新加坡等地资本市场的玩家“阳光”背后的真实一面。  杨澜、吴征自2000年初控制“阳光文化”(0307.HK)以来,利用上市公司不断配售新股,
期刊
资产规模增幅明显    考察5年来的上市公司成长性数据可以发现,—排名公司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总资产分布在较大区间的公司呈增长趋势,分布在较小区间的公司比例明显下降(图1。今年这一趋势依旧延续,总资产在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继续增长,到102家,为5年来最多,占排名公司的比例为8,13%,高于2003年的3.28%,增长速度达148%(图2)。    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增长是由新上市公司所带来的,
期刊
受宏观调控、新兴媒体快速成长、报业收入规模已经较大等因素影响,报刊广告的平均增幅开始回落:2004年中国内地报刊广告市场总额虽比2003年增长18.77%,但增速低于2002年的37%和2003年的23%。这一趋势不仅将提高报业的集中度,也促使各大报业集团开源节流、加强创新,而股份制渠道的开启,将为报业带来更多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各大报业集团的经营水平与新闻产品质量,从而带动其收入继续增长。据慧聪
期刊
控制市场 决定生产 影响金融  由于拥有全国性的销售渠道网络,国美、苏宁能够如同银行吸收存款一样,可以通过“账期”来占用供应商资金,将获得的周期性无成本  短期融资投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或通过变相手段转做他用。这种类金融企业性质使得国美、苏宁在外部融资面临较大困难时,可以借此来缓解规模扩张和资金瓶颈之间的矛盾,也是其存在强烈的规  模扩张欲望和多元化冲动的重要原因。  在扩张过程中如何配置企业资源,
期刊
2005年“《新财富》100最佳治理上市公司”排名中,“精伦电子”(600355)拔得头筹。但是,与优良的治理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2005年1季度亏损、中报预亏的不佳业绩。要分析这种反差,必须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治理优良缘于结构简单    “精伦电子”1994年12月设立,主要发起人是6个自然人:张学阳、曹若欣、蔡远宏、罗剑峰、刘起滔、黎亮。其主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