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e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优化课程目标、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等几点建议,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有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推进全国法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与法语区国家的贸易往来日渐密切,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贸易合作的与日俱增,法语人才的需求量急速上升,学法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全国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也随之增加。法语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发展态势良好。提升法语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法语人才培养模式。
  1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人才培养模式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创办于2004年,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申办本科,2014年开始设立法语本科专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海西经济区发展建设、“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福建省对能够熟练使用“外语+专业”开展贸易活动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商务法语、经贸法语应用文写作、经贸法语谈判会话等课程。有别于其他以法语语言文学为方向的外语院校的法语专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法语专业结合海西地方经济发展,以商务为方向,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除外语技能以外的商务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国贸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提出了“专业+双语(英语+法语或者日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法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国贸对法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班的课程设置不同,国贸对法班的学生在专业限选课程上有更多的选择,如商务法语会话、法语经贸实务、法语区概况等。加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注重法语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国和法语区国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相关的发展现状,重视培养学生对法语区企业文化的认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
  目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商务方向的课程类型不多,课时也较少。学生在大三才开始接触法语商务方向类课程。大三有关商务方向的专业课程有商务法语1-2(2课时/周)、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2课时/周)。大四上学期有关商务方向的专业课程有经贸法语谈判会话(2课时/周)、经贸法语应用文写作(2课时/周)。在第三学年才开设与商务相关的课程,而之前没有任何的基础,这样不利于对商务法语专业知识兴趣的培养。此外,大三的学生处于学习目标分散阶段,一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另一部分学生在备考TCF/TEF。而大四阶段又容易被就业求职等问题和法语专业八级的备考分心,短短3个学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既懂外语又具备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而就当前的就业趋势来看,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大部分法语毕业生都从事与商务相关的工作,商务方向课程的设置对提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毕业生的商务法语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
  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国贸对法班的学生是在大二开始接触法语,基础阶段学习综合法语这门课程,为期4个学期,每学期48个学时。商务、经贸类的法语课程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大三下学期的法语商务相关课程有商务法语会话一(2课时/周),大四上的相关课程为商务法语会话二(2课时/周)、法语经贸实务(2课时/周)。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先打好法语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法语语言水平后再加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法语商务、经贸专业知识。但是基础课程课时偏少,导致学生语言功底不扎实,后期出现学习吃力、跟不上的情况。
  2.2 教材
  国内现有的法语商務、经贸类教材的可选择性不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商务法语课程及国贸对法班的商务法语会话均使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张晶和M.Mitchell编著的《商务法语教程》。该教材由中法两国教师共同完成编著,全书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有特定的商务交际场景主题,如产品推广、询价和订货、参加展会等。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听力、对话等练习,掌握相关的商务法语词汇、术语和表达,对商务知识以及业务管理和销售技巧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商务技能,具备在日常商务活动中使用法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法语专业和国贸对法班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经贸应用文写作和法语经贸实务课程选用的都是《法语经贸应用文》(张萍/刘宝义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8)。该教材内容丰富,分为商业信函和经贸文本两个部分,商业信函涉及询盘、报盘、索赔等外贸业务环节的信函往来,而经贸文本则包含代理、销售合同等经贸业务合同及活动报告等,每一单元还辅以加入经贸法语术语用法及翻译的相关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分普通词汇在经贸法语中的特定含义,提高学生经贸应用文写作阅读能力。但对于国贸对法班的学生来说,此教材的专业词汇较多,难度较高,缺乏实践训练,还是以法语语言训练为核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商务法语实践操作能力。
  2.3 师资
  当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和国贸对法班的课程均由法语专业教师承担,在法语专业师资队伍中,配备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2人、外教2人,基本可以满足两个专业的教学需求。但其中拥有法语商务、经贸类文凭或者以法语商务、经贸为研究专长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且两个专业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意味着需要配备大量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因为“双师型”教师更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行业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但目前,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教师队伍师资结构来看,还是以重理论知识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3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建议
  3.1 优化课程目标,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及国贸对法班的法语商务、经贸类课程的设置大致相同,有的尽管课程名称不同,因为教师及教材选择的局限性,使得上课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事实上,教师应该明确这两个专业的课程教学目的,对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重难点有所区分。法语专业的商务、经贸类课程还是以法语语言教学为根基,商务、经贸类知识仅仅作为补充,不会取代法语语言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核心位置。而国贸对法班以商务、经贸知识为学习目标,法语仅仅作为授课语言,不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法语语法内容的讲解上,教授新的商务、经贸类知识以及传播最新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动态才是教师授课的目的。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努力构建与应用型培养目标相符合的课程体系,注重法语和商务、经贸知识的结合,增加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践类课程。
  3.2 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出版的法语商务、经贸类教材大多重理论轻实践,且部分教材由于出版年限较久,内容陈旧,与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形势脱节,缺乏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分析。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是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材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能给我们带来符合时代需求和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且能给教师以启发,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思路和学习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的教师团队在自编商务法语教材方面正在作出努力,但自编双语教材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甚高,不仅需要牢固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實践操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法语表达能力。因此,这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法语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3 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素质
  “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实现应用型本科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之后招聘法语教师环节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引进具备海外留学背景的经济学科类人才,或者是具备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其次,学校也要采取恰当措施,积极鼓励教师考取除教师资格证以外的其他系列职称资格或相关专业从业证书,为教师去企业锻炼创造更多的机会。学校每年要具有丰富涉外商务工作经验的企业业师进入校园,增加学生教师与企业业师互动的机会,让企业业师把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也更加熟悉行业对法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出国深造提升学历,丰富个人的学习经历,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培养出一支结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4 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突出“应用”二字,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将教学重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综上所述,优化课程目标、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都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法语人才。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积极引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实训软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力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办学以提升办学质量,从多方面入手探索出符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又能服务于海西经济发展的新办法。
  参考文献:
  [1] 张灿.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模式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2017(01):157-158.
  [2] 吕雨竹.法语专业国际贸易教学模式与教材建构的优化改革——以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0):84-85.
  [3] 张能.高校专业法语的教学现状剖析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06):119-122.
  作者简介:张能(1990—),女,福建厦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障壁画是极具日本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受中国唐代壁画的影响产生而又不同于壁画。它与建筑物的样式、风格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但是对于障壁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本文从障壁画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特征以及代表画家及其作品4个方面对日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感受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障壁画;桃山障壁画;襖绘;唐招提寺障壁画;傅益瑶  1 障壁画的概念
期刊
摘 要:彼得·多伊格的画作既充斥着浓浓的自然主义风情,但又没有完全脱离平面抽象时代的表达方式。那些风景既具象又抽象,既传统又浪漫,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而在他的梦幻世界里,白色雪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的技法是分割现实与梦境的凭据之一。本文以他的创作经历和冬日主题主要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灵感与创作浅谈其不同雪景画作的风味各异,并通过此研究来总结该如何借鉴学习以更好地发掘内心来创作。  关键词:彼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笔者发现目前课程设置存在不足,提出贯通基础造型能力学习与艺术史思想观念学习的课程设置。学生经过高考补习班的强化培训考进高校,能力单一,缺乏基本的美术史审美素养,目前造型实践与美术史理论课程设置相互分离。针对这个问题,对设计专业的素描、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把造型基础训练的素描色彩课堂写生改成对美术史的经典大师作品的临摹学习。  关键词:学生特点;课程设置;造型
期刊
摘 要: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是以春节为时间点所创作的贺岁微电影广告片。此系列广告片不仅起到了品牌效应,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本文以《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广告微电影为例,分析其创作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容以及引起的社会现象,从中探究微电影所能引起的文化共鸣,并为未来的微电影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文化;社会现象  1 微电影的流行与《猴王世家》的诞生 
期刊
摘 要:被需值教育指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和价值的教育,是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独创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学校办学以来,以需求为导向,践行被需值教育,以“被需值”为文化基因,通过系列举措培育“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四会”(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的高素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主要从实施过程与成效、存在问题与对策、未来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来阐述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学生素养培育工作,以期为高职院校培育德
期刊
摘 要:钢琴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钢琴演奏技巧,提高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本文以《指尖下的音乐》为例,对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灵动展示钢琴中的心灵艺术。  关键词:钢琴教学;心灵艺术;展示;《指尖下的音乐》  0 引言  钢琴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乐器,经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调查式新闻的结构性解析,力求从共鸣情感与客观论证双重角度分析视听语言的隐喻性修辞功能。通过对《新闻周刊》的案例分析,剖析视听语言在视觉隐喻、强调、渲染与劝说的电视表达手段,进一步探究电视调查式新闻的结构性表达。  关键词:调查式新闻;视听语言;结构表达;视觉隐喻  电视艺术语言表达的声像性及新闻、美学双重属性共同制约着包括电视深度报道在内的电视专栏创作与表达,通过视听语言的结构性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与课堂教育有着本质区别,颠覆了我们过去“参观——聆听——接受”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强调体验、感知、参与,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考察了美国与欧洲各大博物馆,采访了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芬克儿和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郑勤砚,总结了西方博物馆在儿童美育方面作出的各种有趣的可借鉴的尝试,以便为中国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期刊
摘 要:2011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那坡黑衣壮的一首《壮乡三月风光美》一鸣惊人,引起了各地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提出要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民风研究学者、音乐家等前往采风学习。那坡“过山腔”婉转悠扬、犹如天籁,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旋律色彩及节奏节拍三个方面。  关键词:那坡“过山腔”;音乐特点;《壮乡三月风光美》  那坡县在广西境内,与靖西县相连,
期刊
摘 要:河北省武安市土山诚会是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迎神赛社,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文化价值高。作为“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之一,《土山诚会》的拍摄过程展现了田野调查和影像拍摄的互动关系,对于影视人类学的影像志创作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节日影像志;《土山诚会》;创作实践  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乡东、西土山两村联合举行的土山诚会是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迎神赛社。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土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