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心理学侧重于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目前高中思政课的氛围特别是民主氛围的营造不容乐观,而民主氛围的重要性又十分显著。通过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培养高中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积极的人格与品质培养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积极的组织系统优化高中思政课的环境,从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中思政课,引导课堂民主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思政课;民主氛围;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65-02
引言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在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发展而来。它利用现在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手段和测量方法,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
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之日起,心理学的三项使命是:治疗人的精神疾病;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增强幸福感;挖掘且培养具有非凡潜在能力的人。积极心理学和传统主义心理学在本质上的区别是:是否以积极的态度激发人的内在美德与潜力。积极心理学为传统主义心理学注入活力,与以“人的心理问题”为研究重点的消极心理学不同,它以普通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主观体验,二是个人层面上研究人的积极特质,三是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的美德。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历史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它的理论体系不太完善,过分否认消极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是很全面,并且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还很欠缺。因此,积极心理学应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核心、以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方向来拓宽研究领域;发展实证和非实证的研究技术;以及增强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等。
一、高中思政课堂民主氛围探究
(一)高中思政课堂氛围现状
以今年对安徽省淮北市某高中的160份问卷为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政治课堂氛围一般。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感觉“一般”,认为其主要是记忆、背诵;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新意少,所讲知识与实际联系性不强。当然也有不少高中生比较喜欢、认同他们的政治课堂氛围。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考试制度和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内容等影响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
所以,他们更希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希望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主题讨论、资料交流、演讲、辩论、小品、话剧等;并且教师语言应平实、幽默,肢体语言得体、大方以及注意提问方式及适当的评价语等途径,以营造平等、活跃、有生气、快乐、有序的民主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高效有趣的政治课堂。
总体上,目前高中思政课堂氛围并不十分理想,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二)高中思政课堂构建民主氛围的重要性
民主课堂氛围的核心是平等、自由、有序以及和谐。在对淮北市某高中的问卷中,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良性的互动、尊重学生个性等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这充分说明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多么重要。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减轻学生心理上接受新知识的抵触感,并愿意积极主动的思考。平等、愉悦的民主课堂氛围,很容易唤起学生表达与思考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只是大多时候严肃课堂氛围以及标准答案模式压抑和限制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与权利。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在平等有序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知识的互享,避免教师单向灌输带来的“接收”抵触感。
2.隐性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传统的课堂模式营造的是一种压抑的课堂氛围,教师往往进行“满堂灌”,实行“一言堂”,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判断力减弱,创造性思维更是受损。而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师生营造了自由、平等空间,通过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增强课堂理论学习的真实感和有效性。
3.教师可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育机智主要产生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境。而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由思想的国度,学生会提出各种怪问题、怪要求,给出怪答案,做出怪动作,以及个别学生的迟钝、差错,教师的疏忽、差错。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从而在民主氛围下,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自觉进行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传统刻板的思政课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及合作学习,逐步清晰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自觉进行定位,以便及时明确前进方向。并且,在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中,不仅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增强自身的判断力与行动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积极心理学引导高中思政课堂民主氛围形成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培养高中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关于过往事件的自我情感满足的过程中,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很大关系。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爱等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积极情绪与个体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上[2]。这些积极的体验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如果我们的高中思政课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内实践,比如组织学生在课堂内举办辩论、演讲、合作讨论、小品话剧等等;以及校外实践,比如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这些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往往可以使学生极大地体验到积极情绪与情感的魅力,营造积极主动、平等自由的民主性学习氛围,从而逐步认同他们的思政课程。 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需要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等活动环节。这些环节与民主课堂氛围是相互促进的。氛围的民主利于合作探究、提高讨论的活跃度与效果;良好的讨论与合作又助益民主氛围的形成。即使在讲解试卷的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先自我分析,然后教师纠正、补充,并围绕考点和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在课堂合作探究中,比如,将一个班学生分为8组,其中4个小组经合作讨论后,选取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答案,其他4个小组进行点评、补充。教师的安排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学生自我的台上展示与台下评议使其感觉到这节课是由他们主导,知识点也是由他们自己总结得出。当然,合作探究是否真正得出理想效果还要依赖于课堂民主氛围的构建;反之,亦然。这些体验,都是为了使学生从内心认同他们的思政课,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积极的人格与品质培养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3]。在众多人格品质中,关注最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自我决定论意指个体自身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某种选择并能加以坚持。关于乐观,某学者提出了“习得性乐观”。我们发现,积极人格与品质的形成是在积极体验的基础之上的,那么,高中思政课堂在经常性组织各种合作探究讨论活动时,还要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体验。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包括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积极体验能否实现是形成积极人格与品质的关键要素。首先,教师应关注自身的积极面,发掘自身积极的人格与品质,用自身的美德感染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对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负面现象进行积极回应与积极分析,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积极评价,必要时进行积极追问。
教学是一门等待的艺术,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中,尤为如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提问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不要打断或中断学生讲话,不要逼学生给出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同时,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若要追问,问题的设置尽量巧妙,避免“画蛇添足”或得出相反效果。提问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及时有效的点评,点评的肢体语言、表情、语气等都要真诚,并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通过积极的教学活动以及提问和点评,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政治课的欲望。
(三)积极的组织系统优化高中思政课的环境
个体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心理学中把积极的组织系统分为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社会;积极的小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很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创造力更多地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并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方案。其中较为著名的有stembeng等人依据创造性投资理论提出的发展创造性潜能的12种策略[3],包括允许犯错、鼓励重新定义某问题、鼓励假设、及时奖励和惩罚等。因此,相较于高中生,他们的心理正在不断成长,处于关键的过渡期。他们心理上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困惑和冲突,并且主观易情绪化、自我评价不客观、耐挫能力弱等,这些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有关,也与他们所接触到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为其优化系统的环境。
在高中思政课堂上,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旁征博引各种材料以辅助教学,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特别是导入环节,恰当地引用材料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合作探究或辩论中,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组织者的角色,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而无须全盘操纵整个课堂,在学生的主动性中营造民主课堂氛围的良好环境。当然,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个部分,还需要家庭、社会的良心配合,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山香教育.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9.
[2]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178.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2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思政课;民主氛围;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65-02
引言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在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发展而来。它利用现在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手段和测量方法,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
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之日起,心理学的三项使命是:治疗人的精神疾病;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增强幸福感;挖掘且培养具有非凡潜在能力的人。积极心理学和传统主义心理学在本质上的区别是:是否以积极的态度激发人的内在美德与潜力。积极心理学为传统主义心理学注入活力,与以“人的心理问题”为研究重点的消极心理学不同,它以普通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主观体验,二是个人层面上研究人的积极特质,三是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的美德。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历史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它的理论体系不太完善,过分否认消极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是很全面,并且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还很欠缺。因此,积极心理学应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核心、以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方向来拓宽研究领域;发展实证和非实证的研究技术;以及增强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等。
一、高中思政课堂民主氛围探究
(一)高中思政课堂氛围现状
以今年对安徽省淮北市某高中的160份问卷为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政治课堂氛围一般。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感觉“一般”,认为其主要是记忆、背诵;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新意少,所讲知识与实际联系性不强。当然也有不少高中生比较喜欢、认同他们的政治课堂氛围。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考试制度和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内容等影响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
所以,他们更希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希望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主题讨论、资料交流、演讲、辩论、小品、话剧等;并且教师语言应平实、幽默,肢体语言得体、大方以及注意提问方式及适当的评价语等途径,以营造平等、活跃、有生气、快乐、有序的民主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高效有趣的政治课堂。
总体上,目前高中思政课堂氛围并不十分理想,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二)高中思政课堂构建民主氛围的重要性
民主课堂氛围的核心是平等、自由、有序以及和谐。在对淮北市某高中的问卷中,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良性的互动、尊重学生个性等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这充分说明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多么重要。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减轻学生心理上接受新知识的抵触感,并愿意积极主动的思考。平等、愉悦的民主课堂氛围,很容易唤起学生表达与思考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只是大多时候严肃课堂氛围以及标准答案模式压抑和限制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与权利。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在平等有序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知识的互享,避免教师单向灌输带来的“接收”抵触感。
2.隐性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传统的课堂模式营造的是一种压抑的课堂氛围,教师往往进行“满堂灌”,实行“一言堂”,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判断力减弱,创造性思维更是受损。而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师生营造了自由、平等空间,通过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增强课堂理论学习的真实感和有效性。
3.教师可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育机智主要产生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境。而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由思想的国度,学生会提出各种怪问题、怪要求,给出怪答案,做出怪动作,以及个别学生的迟钝、差错,教师的疏忽、差错。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从而在民主氛围下,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自觉进行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传统刻板的思政课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及合作学习,逐步清晰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自觉进行定位,以便及时明确前进方向。并且,在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中,不仅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增强自身的判断力与行动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积极心理学引导高中思政课堂民主氛围形成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培养高中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关于过往事件的自我情感满足的过程中,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很大关系。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爱等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积极情绪与个体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上[2]。这些积极的体验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和凝聚力,特别是如果我们的高中思政课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内实践,比如组织学生在课堂内举办辩论、演讲、合作讨论、小品话剧等等;以及校外实践,比如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这些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往往可以使学生极大地体验到积极情绪与情感的魅力,营造积极主动、平等自由的民主性学习氛围,从而逐步认同他们的思政课程。 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需要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等活动环节。这些环节与民主课堂氛围是相互促进的。氛围的民主利于合作探究、提高讨论的活跃度与效果;良好的讨论与合作又助益民主氛围的形成。即使在讲解试卷的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先自我分析,然后教师纠正、补充,并围绕考点和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在课堂合作探究中,比如,将一个班学生分为8组,其中4个小组经合作讨论后,选取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答案,其他4个小组进行点评、补充。教师的安排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学生自我的台上展示与台下评议使其感觉到这节课是由他们主导,知识点也是由他们自己总结得出。当然,合作探究是否真正得出理想效果还要依赖于课堂民主氛围的构建;反之,亦然。这些体验,都是为了使学生从内心认同他们的思政课,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积极的人格与品质培养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3]。在众多人格品质中,关注最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自我决定论意指个体自身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某种选择并能加以坚持。关于乐观,某学者提出了“习得性乐观”。我们发现,积极人格与品质的形成是在积极体验的基础之上的,那么,高中思政课堂在经常性组织各种合作探究讨论活动时,还要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体验。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包括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教师和学生,两者的积极体验能否实现是形成积极人格与品质的关键要素。首先,教师应关注自身的积极面,发掘自身积极的人格与品质,用自身的美德感染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对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负面现象进行积极回应与积极分析,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积极评价,必要时进行积极追问。
教学是一门等待的艺术,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中,尤为如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提问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不要打断或中断学生讲话,不要逼学生给出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同时,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若要追问,问题的设置尽量巧妙,避免“画蛇添足”或得出相反效果。提问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及时有效的点评,点评的肢体语言、表情、语气等都要真诚,并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通过积极的教学活动以及提问和点评,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政治课的欲望。
(三)积极的组织系统优化高中思政课的环境
个体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心理学中把积极的组织系统分为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社会;积极的小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很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创造力更多地来源于后天的培养,并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方案。其中较为著名的有stembeng等人依据创造性投资理论提出的发展创造性潜能的12种策略[3],包括允许犯错、鼓励重新定义某问题、鼓励假设、及时奖励和惩罚等。因此,相较于高中生,他们的心理正在不断成长,处于关键的过渡期。他们心理上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困惑和冲突,并且主观易情绪化、自我评价不客观、耐挫能力弱等,这些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有关,也与他们所接触到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为其优化系统的环境。
在高中思政课堂上,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旁征博引各种材料以辅助教学,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特别是导入环节,恰当地引用材料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合作探究或辩论中,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组织者的角色,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而无须全盘操纵整个课堂,在学生的主动性中营造民主课堂氛围的良好环境。当然,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个部分,还需要家庭、社会的良心配合,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山香教育.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9.
[2]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178.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