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的哲人讲:人是思想的芦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仔细倾听每一句话,积极主动思考每一个问题,既是检验课堂成败的主要表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正如生命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绿色课堂的构建。为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完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终极使命,针对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下面谈谈自己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起跑”唤起经验,引导学生阅读
  虽然已进入信息时代,读书、看戏、参观展馆等传统文明传播方式仍被那些有文化又有智慧的民族所看重。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把阅读当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就有收获。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思考得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就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这点对于学困生而言尤为重要,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这个问题一直被历史老师误解,殊不知阅读正是知识的重要来源,难怪有的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
  但是如何读?就要讲究方式方法。是朗读还是默读,是全班读还是个别同学读,还有读到哪里,就要视课堂情况而定。我们的历史课,大多安排在下午。如在炎热的夏季,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发现一些同学无精打采,还叫一个同学读,那显然效果是不会好的。如果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提示或章节提示,同学们就会精神大振,思维就会活跃,课堂气氛就会好得多。学生带着读的一些问题进入思维来听课,效果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主要读提示、读材料,读3-5分钟为宜。阅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要知道有时学生的“读”比老师的“讲”更显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设疑引导思考
  有效的学习总是从学习者最熟悉的地方开始而不是陌生的地方。通过初步阅读,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体验,使无疑者有疑,把学生引向积极思疑、解疑的轨道。可先让学生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师要科学、明确、适量归纳这些问题,量不能多也不能少,一般3道题左右,然后交给大家,请大家看书,哪些明白哪些不明白,遇到疑难大家就一起想办法。
  所有问题都要留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有知识只有在学生充分细致思考后,才会真正掌握,才会有真正问题的产生。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为中心,把学生活动放在第一位,一节课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用心去猜,高声去读,上黑板去写,不懂得可以辨、可以问、可以评,最后大家一起小结。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有效掌握了课文内容。
  应注意不追求学生活动场面的“轰轰烈烈”,教师不要一抛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没有充裕时间的独立思考,集体的活动就缺少了内容,交流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三、教师课堂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斥教师的主体性,因为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与学生的对话与交往、对教学过程调控等,都是重要的课程内容。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并非要以削弱甚至消解教师的主体行为代价,不是让教师“靠边站”。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教师要提出或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材重点和难点有关的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上学生随时都有新问题生成,教师的指导和调控应及时,使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顺利进行。同时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鼓励,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3.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在产生困惑的基础上教师精讲,不要照本宣科,否则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也乏味,更有损老师形象。
  以上是自己在新课改过程中的几点反思。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把本来是整体的历史分解得支离破碎,把丰富多彩的人类以往社会弄得单调乏味,原本没有唯一答案的历史却给出了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受局限。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心中装有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其他文献
语文,顾名思义,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字。它是人们用来相互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也是一门写人记事、抒情言志的人文学科,它与人类的诞生并进入文明是相伴相生且日渐发展的。在我国,自从有了老师、学校,语文首先就确立了它在教学内容中的宗主地位。它教授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怎样让受教育者在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方面得到综合提升,进而如何让受教育者开心智、懂事理、明仁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这种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尽量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课堂中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开始的,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乐”写,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是一种苦事、难事。  一、培养口语能力  口语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我介绍,并引
期刊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现今众所研究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才能创建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  第一,数学课中让学生“说”。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把知识直接告知学生,他们容易忘记知识本身的意义。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思想,如果教给学生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推理论证,那么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  关键词:认知心理 数学思想 归纳法 等差数列 化学教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去研究人的认知过
期刊
摘 要: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喜欢诗歌、学会鉴赏诗歌、能够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呢? 笔者根据实践,阐述了观点。   关键词:高中 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大多数人在年幼时期就开始接触诗歌、感受诗歌,可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难点与重点。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应用题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这些都是应用题成为部分学生畏惧数学的主要原因。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探究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期刊
摘 要:课改,意味着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堂文化的重塑。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认为老师少讲,就是不讲;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错的;效仿“团坐”法,缺乏相应的培训;重视高效课堂,忽视了刻苦学习;“行云流水”的课堂,学生的展示像是“作秀”;高效课堂必须常态化,盲目运用导学案不恰当。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除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
期刊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地理课上的实验教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初中地理中有些概念不容易被理解,实验教学则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同时,实验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一:区别“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