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步骤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8.031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有些数学教学只重视符号变换,轻视抽象与应用,让学生沉迷于无意义的、单纯的习题训练。同时,数学的公理化、形式化发展,也容易导致学生看不到生活中的数学,不知道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自然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不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状况呢?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习惯形成规律,我们应该按照“认识一提高一养成”的步骤来进行数学教学。
一、认识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而且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体做法是:让数学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中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例如:在正、负数的教学中,选用温度计的零上和零下刻度、财务上的收入和支出、山峰和洼地的海拔高度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作为实例;在绝对值的教学中,设置“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行驶方向相反的汽车走过相等的路程”的情境;用旋转雨伞时飞出的雨点、砂轮上打磨工件时飞出的火星,引入圆的切线;用射击运动员成绩的计算,引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的几种关系,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等。这些知识背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学生经验过的,把它作为数学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
学生有了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除让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要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要经历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发现问题中的数学因素,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得出数学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也应按这样的过程去训练学生。
例如,《数学》八年级上册P58习颢第14题要求把如图的三角形土地均匀分给三家农户去种植。首先引导
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实际是将如图的三角形分成三个全等的小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去尝试划分。最后证明自己分出的三个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描述、发现、寻找问题中的数学因素,再经过分析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如何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三、养成
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拥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这还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的能力继续得到提高,还要把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变成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1.通过讲与练,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所学的分式运算知识解决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问题,利用对称、平移和位似进行作图,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输电铁塔、桥梁建筑中的应用等。
2.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既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后,在上体育课时,让学生测跳远的成绩;学了《正多边形和圆》后,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设计用边长60厘米的六边形密铺120平方米的教室的方案(包括计算人工、用料)。
3.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编写练习题。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是一条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的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例如,学了“(售价一进价)÷进价=利润率”这个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实例来编写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心人,持之以恒,我们的目标是能达到的。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8.031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有些数学教学只重视符号变换,轻视抽象与应用,让学生沉迷于无意义的、单纯的习题训练。同时,数学的公理化、形式化发展,也容易导致学生看不到生活中的数学,不知道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自然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不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状况呢?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习惯形成规律,我们应该按照“认识一提高一养成”的步骤来进行数学教学。
一、认识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而且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体做法是:让数学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中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的数学问题情境。例如:在正、负数的教学中,选用温度计的零上和零下刻度、财务上的收入和支出、山峰和洼地的海拔高度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作为实例;在绝对值的教学中,设置“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行驶方向相反的汽车走过相等的路程”的情境;用旋转雨伞时飞出的雨点、砂轮上打磨工件时飞出的火星,引入圆的切线;用射击运动员成绩的计算,引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的几种关系,引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等。这些知识背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学生经验过的,把它作为数学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
学生有了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除让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要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要经历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发现问题中的数学因素,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得出数学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也应按这样的过程去训练学生。
例如,《数学》八年级上册P58习颢第14题要求把如图的三角形土地均匀分给三家农户去种植。首先引导
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实际是将如图的三角形分成三个全等的小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去尝试划分。最后证明自己分出的三个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描述、发现、寻找问题中的数学因素,再经过分析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如何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三、养成
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拥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这还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的能力继续得到提高,还要把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变成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1.通过讲与练,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所学的分式运算知识解决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问题,利用对称、平移和位似进行作图,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输电铁塔、桥梁建筑中的应用等。
2.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既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后,在上体育课时,让学生测跳远的成绩;学了《正多边形和圆》后,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设计用边长60厘米的六边形密铺120平方米的教室的方案(包括计算人工、用料)。
3.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编写练习题。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是一条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的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例如,学了“(售价一进价)÷进价=利润率”这个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实例来编写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心人,持之以恒,我们的目标是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