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有幸聆听了张斌博士《突破课堂——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工作改革》的讲座视频。张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详实的教学案例,就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撰写课时教案和设计课程纲领、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如何根据标准设计教学评价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对课堂教学教案的目标设计有了新认识,为一直以来的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引了新的方向。
张斌教授提出的三维目标下的如何进行教学备课,给人留下的印象颇深。在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在教案上写教学目标,可写的都是很笼统的、很中性化的目标,似乎每一课的目标都写得差不多,教师也从来没重视过教学目标,也没有准备过好好写一个目标。有时即使思考了,重视了,但写的内容现在看来似乎都是写给教师自己看的。张斌教授说,“教师必须以某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教学目标是给学生制定的,是让学生去明确这节课自己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才算是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所设计的目标,都是要在课堂上落实的。例如,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有“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正如张斌教授所讲,这个目标年年有,节节有,但是有几个学生真的读课文有感情了?对于这一点,恐怕教师心里最清楚,别说感情了,可能读都读得不通顺,更何谈培养能力!这真的值得教师深思!或許不是学生笨,而是教师自己就没准备好。教师没有给学生准备舵盘,又怎能奢求学生自己找到航向?
张斌教授的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导,让教师明晰到底什么是课堂目标,课堂目标是为谁制定的,该如何制定,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词语。这一切,为教师的成长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在备课时,教研组要认真讨论,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找出适合不同层次要求的课时目标,弄清各个环节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应该可能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检测,科学严谨地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或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目标,让学生体验情感性目标。在课程结束前,要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目标就是本节课学习的指南针,是本节课必须达到的彼岸。
这个“目标导学”的实施,可以强化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意识,教师不再草率地写下空洞的摆设,而是再三斟酌,仔细掂量,反复研究教学内容,小心翼翼的写下自己认为学生应该可以重视的、课堂可以完成的教学目标。甚至每次上完一节课后,教师还应该回过头去审视,如果发现应该修改的地方,就应该换一个更准确的词语。当然,如今正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阶段,如果一上来就什么都做好了,那么或许仅仅从形式上学到了张斌教授的理论精髓,而不是从实践中获得了进步。
听一次讲座,收获的理论或许有限,但收获的实践很多。教师要把有限的理论化为无限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自己不断地为下一次实践做准备。
张斌教授提出的三维目标下的如何进行教学备课,给人留下的印象颇深。在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在教案上写教学目标,可写的都是很笼统的、很中性化的目标,似乎每一课的目标都写得差不多,教师也从来没重视过教学目标,也没有准备过好好写一个目标。有时即使思考了,重视了,但写的内容现在看来似乎都是写给教师自己看的。张斌教授说,“教师必须以某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教学目标是给学生制定的,是让学生去明确这节课自己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才算是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所设计的目标,都是要在课堂上落实的。例如,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有“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正如张斌教授所讲,这个目标年年有,节节有,但是有几个学生真的读课文有感情了?对于这一点,恐怕教师心里最清楚,别说感情了,可能读都读得不通顺,更何谈培养能力!这真的值得教师深思!或許不是学生笨,而是教师自己就没准备好。教师没有给学生准备舵盘,又怎能奢求学生自己找到航向?
张斌教授的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导,让教师明晰到底什么是课堂目标,课堂目标是为谁制定的,该如何制定,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词语。这一切,为教师的成长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在备课时,教研组要认真讨论,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找出适合不同层次要求的课时目标,弄清各个环节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应该可能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检测,科学严谨地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或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目标,让学生体验情感性目标。在课程结束前,要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目标就是本节课学习的指南针,是本节课必须达到的彼岸。
这个“目标导学”的实施,可以强化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意识,教师不再草率地写下空洞的摆设,而是再三斟酌,仔细掂量,反复研究教学内容,小心翼翼的写下自己认为学生应该可以重视的、课堂可以完成的教学目标。甚至每次上完一节课后,教师还应该回过头去审视,如果发现应该修改的地方,就应该换一个更准确的词语。当然,如今正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阶段,如果一上来就什么都做好了,那么或许仅仅从形式上学到了张斌教授的理论精髓,而不是从实践中获得了进步。
听一次讲座,收获的理论或许有限,但收获的实践很多。教师要把有限的理论化为无限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自己不断地为下一次实践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