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 Bachman 和 Palmer的考试任务特征框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从语篇输入对阅读理解内容效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在篇章长度稳定性、易读度合理性、体裁多样性、考察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
  【作者简介】郭江旭(1992.09-),女,黑龙江肇东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在高考英语全国卷中,高考英语总分150分,阅读理解试题为30分,占总分的20%,比例较大。鉴于阅读理解试题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进行内容效度分析,即考查试卷内容是否有效覆盖了考试大纲或考试规范中所规定的需要考核的内容。通常说来,试卷的内容效度直接影响了测量的准确度和覆盖率,内容效度越高,对所需内容测量的准确度越高,覆盖率也越大。
  二、研究依据
  本研究以 Bachman 和 Palmer 任务特征框架为理论基础,从语篇输入对2019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试题进行内容效度分析。在本研究中,语篇输入定义为阅读文章使用的语言、长度、体裁和其他语篇特征。由于本研究分析的阅读理解试题与辜向东和王秋艳的阅读理解试题题型相似,因此本研究借鉴这两位研究者的分析框架,参照《2019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结合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设计了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共12篇阅读理解文章,45道题目为研究对象展开内容效度研究,从语篇输入角度分析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质量。参照董曼霞(2018)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分析维度,制定了表2。
  2.研究方法。根据表2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从语篇输入对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进行分析,生词量统计由阅读文章中标注的生词得出,文章长度与易读度通过Microsoft Office Word 计算得出。
  四、结果与讨论
  1.文章长度。如表2所示,依据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文章的长度统计,2019高考英语全国卷的阅读理解文章平均长度范围在296词,文章总长度范围在1184词,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同时,全国卷整体上遵循了文章阅读量逐渐增多的原则,虽然全国卷I和全国卷II文章的长度有一定起伏, 但是都在合理范围内。
  2.生词量。根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规定阅读材料中生词数占总词数的比率低于2.00% (刘润清 , 韩宝成 ,2004)。本文统计了2019 年的生词数量(见表 2)。 由表2可知,2019年的生词数为26词,文章总数3554词,占总数的 0.73%,远低于短文总数的2.00%。
  3.易读度。易读度指数是指学生认为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根据易读度公式 Flesch formula计算,并结合Flesch易读度参考量表进行比对。参考Flesch 易读度指数参照表(见表3)对阅读文本(见表2)进行分析。
  由表2数据参照表3可以看出,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全国卷1中,平均易读度为63.175,全国卷2中平均易读度為69.075,全国卷3中平均易读度为62.4。虽然部分阅读存在难易起伏大,但是平均达到了标准的程度。这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来说,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4.体裁。根据《考试大纲》中的规定,考生应该涉猎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字材料。从表2可以看出,体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三种体裁,但议论文没有考查。
  5.题材。根据《考试大纲》对话题的描述与阅读文章题材的划分(见表 2)。通过阅读文章题材可知,涵盖了个人经历,社会生活,广告等6种题材。试卷均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全面考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取材广泛,时代性强,人文性强,选材贴近考生生活,情境丰富而真实。
  五、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分析如下:
  第一,2019年高考阅读量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根据文章长度,排列顺序较为合理。
  第二,2019年英语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更趋向于原汁原味的素材,试题结构稳定,难度与区分度合理,文章整体属于“标准”,建议可以调整文章难度顺序,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体裁没有涉及议论文,题材较丰富多样,总体处于合理范围,但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六、结语
  总之,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内容效度较高,凸显了对考生语篇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养成。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在篇章长度稳定性、易读度合理性、体裁多样性、考察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辜向东,王秋艳.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分析[J].考试研究,2008(3):102-11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教育部2014-201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听话”,既被作为一种道德,又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听话”式道德教育下受教育者存在许多失德现象,而成人世界的道德预设、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劣势地位是“听话”式道德教育下受教育者失德的深层原因。当前,如何从“听话”式道德教育过渡到“对话”式道德教育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听话;“听话”式道德教育;对话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
班会课的素材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起着关键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因此,班会课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要基于学生对素材的自主发现、自我感悟和自我激励。班会课素材,主要指的是在主题班会课上选取的案例、人物故事、引用的古今中外事例等。好的班会课素材,能起到烘托氛围、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触及心灵的作用;而不合适的班会素材,如若加上不恰当的运用方式,就有可能偏移、淡化主题以致达不
新修订的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都提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馆(室)、文化馆以及儿童家庭中的图书资源……”;《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其他各类图书、教学用具(包括地球仪、挂图等)、音像资料、教学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是学校中基本的资
【摘要】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英语应用能力的作用远远高于读写能力,阅读水平是学生译、写、说、听以及其他应用能力的基础保障,学生需要夯实基础才可以不断提高英语整体应用水平。对此,本文阐述了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必要性、分析了高职学校英语阅读学习现状,最后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祁建碧,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各
编者按: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实行。那么,课程标准为什么要修订?作了哪些修订?如何看待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这些都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为此,本刊采访了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发与修订的主要参与者、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教授
南平市扬真小学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载体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剪纸艺术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剪纸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以剪纸文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剪纸实践引导学生服务社会,以剪纸课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亲子同剪”增进与父母的亲情,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从而赋“剪纸”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以教育的新功能。  一、依托剪纸艺术,展开全面教育  1.创设剪纸氛围,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想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外交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要做好,那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要学好英语。作为人生英语启蒙的起点,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挖掘教材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巧妙创设学习情境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以期有所帮助。  
2009年暑假,一队中国小学生去英国参加夏令营,带队老师和学生都寄宿在坎特伯雷镇当地的人家中,开始为期二十天的学习生活。这个队伍里有好几个学生是属于那种不是家长没时间管,就是管不了的,这正好代表了中国某些家庭教育的现状。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把孩子捧在手心,生怕他受一丁点的委屈。结果,孩子在走出国门的时候,把自己的种种不良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家庭、学校、国家丢了脸。  中国小学生外
这天,学校里来了几个正值青春的孩子,他们手里提着些水果跑到办公室,说是找苏老师。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三年前送出校门的那群孩子,他们刚刚结束中考,马上要进入高中学习。我又高兴又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回来看我们!”小凡一如从前的机敏:“谢什么啊,老师!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这爱是永远不会毕业的!”“你呀,还是那样油嘴滑舌!”大家都开心地朗声大笑起来  是啊,小凡说得多好啊——这爱是永远不会毕业
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校长作为设计学校未来的主持人,作为释放教师群体智慧、勇气、责任的人,应该致力于课堂文化的建设,成为课堂的倡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然而现实状况则多数是:校长奔波于文山会海,奔忙于各种“检查”“评估”,没有时间进入课堂听课,少数能在铃声响起时拿起听课记录本匆匆走进教室的,也往往事先并不知道教师要上哪一课,更不用奢谈建设校园观课文化。  佐藤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