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呼唤与感召下,各类课程教學正实现由“高空悬浮”状态逐步走向“自然田野”式的本色回归之路。时至今日,“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地气化”教学模式成了占据优势地位的流行色,并且显现出一种无可逆转的强劲发展之势。阅读自古即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阅读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重头戏”,又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如何在“地气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立足基本策略的构建与运用角度,从“开放性”“生活化”“互动性”“个性化”等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期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开放性
无论就阅读情趣激发还是阅读能力培养来说,不管是扩大阅读活动的广度抑或拓展阅读活动的深度,都必须投放在一个相对开放、生动活泼的阅读环境中予以涵养与滋润。不仅如此,语文阅读应当从目标与任务、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时空、推进与评价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的真正性开放。否则,这些不过就是一句空话而已,至少不是令人期待或者事倍功半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类手段和形式,有效主导并积极引领学生,善于把“必读”与“选读”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体阅读”与“合作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文本阅读”与“生活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纯粹阅读”与“多元活动”有机结起来,把“有序推进”与“自主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
二、生活化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沿波讨源”和“披文入情”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并加强情感实践,进而从“知识迁移”和“情感转化”中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特质和能力素养。所有这些,都无法远离或者摆脱社会生活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能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如教读《直面苦难》时,笔者演绎了“汶川大地震”的部分镜头特写,引导并教育学生:“既然苦难无法避免,坦然接受并勇于面对才是唯一的根本出路;而一味地逃避和懦弱只会造成自我毁灭。”以此为他们的人生观植入了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必需元素。再如,多少年来,笔者开辟了5分钟的课前“社会阅读纵横论”专栏,就是专门对生活新闻和社会热点开展全班范围内的相互共享与探讨交流活动,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作用。
三、互动性
“互动”就是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语文学习活动中读写互动的最佳诠释。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语文读写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的最客观途径和最有效手段。就课内阅读而言,教师可激励并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或某些观点,从创作背景作品简介,从精彩片段或人物形象,从作者情感或心得体会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写互动。
比如,在《祝福》教学后,组织学生以“祥林嫂与今天的单身女人”为题开展讨论与写作活动;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后,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大观园群芳”的读写互动活动;在《拿来主义》教学后,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象开展心得体会书写活动,还可就文本“留白”之处开展书面“补白”活动…… 从而在日常性互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个性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素养中的追求目标和理想境地,而且是“地气化”阅读教学的本色回归和应有之义。没有教师的个性,也就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个性化教学,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没有个性化的学生能力与素养。个性化阅读活动,这既是一种目标性追求,又是一种发展性过程,更是一种必然性的趋势和结果。
以蒲松龄《狼》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描写“屠夫”与“二狼”故事的文言微型小说。在集体交流与总结环节,笔者让学生开展了“狼性大讨论”的思辨活动。有人认为,狼性狡诈贪婪却始终难敌人的聪明智慧,赞扬了“人定胜狼”的思想;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屠夫”惧狼并对其抱有幻想,才让狼膨胀了贪婪的本性,这与社会生活中的“养狼成患”是一个道理;有人认为,狼具有“相互合作”“胸有谋略”的独特天性和生存之道,是值得人类学习的地方……这些“仁智之言”,不值得珍视与保护吗?
总之,开展语文“地气化”教学是一项“教无定法”的实践课题。然而,我们只要善于以“开放性”“生活化”“自主性”“个性化”为根本指向和重要抓手,定能构建“地气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并且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226200)
一、开放性
无论就阅读情趣激发还是阅读能力培养来说,不管是扩大阅读活动的广度抑或拓展阅读活动的深度,都必须投放在一个相对开放、生动活泼的阅读环境中予以涵养与滋润。不仅如此,语文阅读应当从目标与任务、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时空、推进与评价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的真正性开放。否则,这些不过就是一句空话而已,至少不是令人期待或者事倍功半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类手段和形式,有效主导并积极引领学生,善于把“必读”与“选读”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体阅读”与“合作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文本阅读”与“生活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把“纯粹阅读”与“多元活动”有机结起来,把“有序推进”与“自主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
二、生活化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沿波讨源”和“披文入情”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并加强情感实践,进而从“知识迁移”和“情感转化”中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特质和能力素养。所有这些,都无法远离或者摆脱社会生活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能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如教读《直面苦难》时,笔者演绎了“汶川大地震”的部分镜头特写,引导并教育学生:“既然苦难无法避免,坦然接受并勇于面对才是唯一的根本出路;而一味地逃避和懦弱只会造成自我毁灭。”以此为他们的人生观植入了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必需元素。再如,多少年来,笔者开辟了5分钟的课前“社会阅读纵横论”专栏,就是专门对生活新闻和社会热点开展全班范围内的相互共享与探讨交流活动,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作用。
三、互动性
“互动”就是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语文学习活动中读写互动的最佳诠释。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语文读写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的最客观途径和最有效手段。就课内阅读而言,教师可激励并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或某些观点,从创作背景作品简介,从精彩片段或人物形象,从作者情感或心得体会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写互动。
比如,在《祝福》教学后,组织学生以“祥林嫂与今天的单身女人”为题开展讨论与写作活动;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后,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大观园群芳”的读写互动活动;在《拿来主义》教学后,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象开展心得体会书写活动,还可就文本“留白”之处开展书面“补白”活动…… 从而在日常性互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个性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素养中的追求目标和理想境地,而且是“地气化”阅读教学的本色回归和应有之义。没有教师的个性,也就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个性化教学,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没有个性化的学生能力与素养。个性化阅读活动,这既是一种目标性追求,又是一种发展性过程,更是一种必然性的趋势和结果。
以蒲松龄《狼》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描写“屠夫”与“二狼”故事的文言微型小说。在集体交流与总结环节,笔者让学生开展了“狼性大讨论”的思辨活动。有人认为,狼性狡诈贪婪却始终难敌人的聪明智慧,赞扬了“人定胜狼”的思想;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屠夫”惧狼并对其抱有幻想,才让狼膨胀了贪婪的本性,这与社会生活中的“养狼成患”是一个道理;有人认为,狼具有“相互合作”“胸有谋略”的独特天性和生存之道,是值得人类学习的地方……这些“仁智之言”,不值得珍视与保护吗?
总之,开展语文“地气化”教学是一项“教无定法”的实践课题。然而,我们只要善于以“开放性”“生活化”“自主性”“个性化”为根本指向和重要抓手,定能构建“地气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并且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