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它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数学内容去思考。教学情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一、在教学中创设故事化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零”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是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零”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零”表示。
  
  二、在教学中让情境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的过渡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搭积木,使其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三、在教学中让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学生会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四、在教学中让情境问题化
  
  故事化教学情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授《比例尺》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教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另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一开始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创设出在教学中才有的平面图,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并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这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教师在适度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
其他文献
奶牛子宫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奶牛子宫内微生态体系与子宫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关系密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微生物区系的最新技术
农村没有城市的条件好,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保守,生活化教学也没有应用,因此大部分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再加上数学相比英语和语文来说更具有逻辑性,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树立开放思想,依靠理论支撑;转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营造民主氛围,改变教学环境;运用开放教法,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开放习题,培养创造能力;开放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小学数学 有效实施    所谓“开放式课堂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了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微课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形成的产物,其短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敏感、活泼、好动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特征.通过“微课”可以消除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枯燥感,同时“微课”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整体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是存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因此,努力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赋予我们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始终是一对矛盾,为了使学生不再怨声载道,不再厌弃数学,我们必须追求高效的教学。所谓高效的教学,就是高效率的教法和高效率的学法的融合,也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高效的教学要有热情和兴趣为基础,要有情感教育来推动。热情和兴趣是动力的源泉,离开了热情和兴趣,学生的动力就会偏离轨道。如果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涨了,他们就会主动去获取知识,促进能力水平的发展。情
初中地理是一门传播地理信息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学生传授一定的教育信息,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促进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