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84例的护理配合体会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84例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其中42例实施全面护理配合(观察组),其余42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操作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8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手术后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全面护理配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护理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医疗设备不断涌现,腹腔镜技术逐渐普及,给妇科手术带来极大的方便[1]。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此手术具有较多的优点,它利用阴道镜切取子宫,缩小腹部瘢痕,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环境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3]。我院特对选取84例患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及全面护理配合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性子宫全切除术。84例患者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0.56±6.35)岁;5例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26例,3例宫颈癌,子宫肌瘤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常规消毒、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配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设备配合
  腹腔镜设备采用奥林巴斯公司出产的器械和腹设备,包括监视器、摄像系统,妇科器械、PK刀以及一次性用物(手套、输液器、引流袋等)。当镜头进入患者体内后,监视仪出现图像时,关闭手术间的照明灯,手术间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左右,湿度50%-60%,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手术环境。
  1.2.2 巡回护士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配合麻醉师性麻醉处理,调整患者位置,准确选择各种导线。另外,巡回舒适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性能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注意患者血氧浓度,预防低血钾症的发生,术中注意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气腹时注意速度,充气前利用生理盐水向气腹内注气,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预防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发生。
  1.2.3 洗手护士的配合
  手术进行之前,洗手护士将全部器械准备齐全,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检查器械性能、准备消毒用物。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完成消毒,与巡回护士、医生共同完胜导管和导线的安装,协助医生手术,洗手护理应该数量掌握相关手术解剖部位,了解手术流程,以便能够在术中准确、快速的传递器械。另外,洗手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双手不能放于患者下肢上用力挤压;并保管好术中取下的病理组织。术后洗手护士要认真清点手术器具,并检查机械性能同时做消毒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实施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利用t检验,如果P<0.05,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率为35.7(15/42),对照组为97.6(41/4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病人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经成为子宫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此手术方式具有微创特点,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是手术全过程中实施的全面护理配合,各个医生和护士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技能数量,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3.1 术前护理配合
  术前配合主要是做好各种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检查、消毒处理,另外注意多余患者交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告知患者此手术的优越性,使患者树立手术信心。此外术前好药注意调节手术是内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创建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术前2-3天每天辅助患者阴道灌洗,防止术后患者出现阴道感染。
  3.2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洗手护士要配合医生建立全麻插管,摆正患者位置,固定患者双下肢;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认真清点电刀、显示器、转换系统以及压力泵等,并做好器械的消毒处理和性能检查工作。护士要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准确、快速、数量的传递手术器具。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同时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出现引流管脱落和逆流情况,预防感染的发生。
  3.3 术后护理
  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做好患者切口护理,术后给予沙袋按压,如果患者切口出血,应立刻通知医生,并做必要的止血处理。术后禁食,6h后可适当禁食流质食物。嘱咐患者多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以利排气。另外,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子宫切除术术后容易发生出血现象,所以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颜色,如果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告诉医生,并做及时的处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全面护理配合不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而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冯彩娣,吴爱芬,张芳燕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49-250.
  [2] 王宁.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337.
  [3] 邢静文,蔡骅,毛巧云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护理配合及注意要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2,(26):72-73.
  [4] 马敏.基于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36):3404-340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归纳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 2012年 5月 ~2012 年 8 月在我院体检的客户的临床资料,归纳风险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 体检护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防范能明显提高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 健康体检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NHL患者60例,采集静脉血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与60名对照者进行比较;并比较化疗前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NHL患者化疗前CD3+、CD4+、NK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调节性T细胞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脑卒中照护人员对脑卒中超早期康复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3名脑卒中照护人员进行脑卒中超早期康复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脑卒中照护人员对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  结论: 脑卒中照护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需对照护人员进行脑卒中康复理念、知识、技能的教育,以提高康复护理能力,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照护人员;康复护理;认知;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9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79例为对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8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老年科常规护理; 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159例患者均采用自制的患者各类症状对照观察表,和自制的患者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来进行观察,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 研究组患者便秘,腹泻,压疮,跌倒,坠床,误食,误吸,噎呛,烧烫伤,自伤自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7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观察期间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和心理护理后,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χ2=9.722,P=0.002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心理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接受
期刊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及人们法律意识、保健意识、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回顾近些年的一些医疗纠纷案,我们发现耳鼻喉科似乎成了重灾区,很多人认为耳鼻喉科患者都是病情比较轻,手术比较小,风险也很小。殊不知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耳鼻喉科开展了很多复杂的大手术,手术风险大大提高,相应的护理风险也大大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以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CI)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塞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各自得分以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82.5%,经X2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CI患者护理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诊疗流程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起开始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急诊诊疗流程,然后分别选择2012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血浆降钙素原与CRP和IL-6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诊断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死亡,进一步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对比(1)死亡组和存活组CRP、PCT及IL-6差异。(2)CRP、PCT及IL-6对预测败血症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死亡组和存活组CRP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