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如何提升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开启了新篇章,也为企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遇、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企业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如何调整企业战略,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如何创新企业文化,都是需要我们全面审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领会十八大精神,审视企业管理
  十八大报告是文化思想的大纲。报告将我党90多年救国建国治国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沉淀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思想、理论、原则与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第一次写进党的报告,并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贯穿着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提升文明、启蒙进步的郑重宣言。
  十八大报告是行动的指南。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并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导向与要求。这些政策导向与要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企业要紧密联系实际,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自省自励,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
  我们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战略决定未来。仅以生态保护为例,在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方面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战略的提出,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机会。生态、环境工程方面的事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有关“绿色”的、“循环”的、“低碳”的以及“生态修复”等产业领域均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在转变落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也将产生许多新的事业机会。这些都需要企业家们洞察市场、把握机会,从战略上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许多企业的严重挑战。未来,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政策会进一步约束企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产型企业必须提前研究,制定应对生态要求的、基于先进技术的新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以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排放与污染,适应未来的要求。
  在改善需求结构、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也为企业创造了很多机会,需要企业抢抓机遇。“收入倍增”目标给许多企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这种压力将促使企业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努力增加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是否建立了先进的制度与流程?
  制度提供活力。十八大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讲到企业管理,但从报告对“法治”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企业解决制度优化问题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如果没有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决策机制,是难以取胜的。当前,一些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形同虚设,企业一把手可以越过所有控制环节做坏事、做错事,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中国企业还在成长过程中,经营管理需要不断摸索,尤其在“人治”色彩比较浓重的环境下,企业制度如何建设、如何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毋庸讳言,在一些企业中,领导者往往成为企业制度的破坏者。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度只能约束一部分人,显然是失效的。企业在制度建设中必须考虑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将流程固化为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的科技化。企业在制度建设上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值得优化的方面。制度的活力迸发出来,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经营中、在成本上升的条件下,成为有内在竞争力的企业,成为雇员工作的好场所。
  我们是否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优秀企业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当前,企业“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任务十分艰巨。不少企业对于文化依旧是“说起来重要,行动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文化的自信只能来自于自强。企业文化靠自强,靠企业自己去培育。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管理需要转变方式,企业文化较之科学管理是更高层面的管理思想与方式,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迈过的坎。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升企业管理
  企业不能“精神懈怠”,更要警惕“能力不足”的风险。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的品牌企业,其力量来源于组织本身。文化决定着管理,管理沉淀出文化,管理提升的背后是文化的提升。
  1 企业战略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市场经济,战略制胜。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管理面临着无法良性实施的困境。企业的战略管理管的是什么?是企业的明天,是企业的未来,解决的是到哪里去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的定位直接关系着企业战略,说到底这还是个文化理念的问题。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着眼,把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来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科学管理。战略管理缺失或战略管理不科学,企业就会迷失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经济规律与运行规则办事,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审视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对未来进行定位与规划。战略意识是企业家洞察力与领导力的综合体现,优秀企业无一不是靠战略制胜的。相反,像柯达那样不能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自己、最终导致失败的企业,正是洞察力不够、战略管理缺失的结果。
  许多企业都在讲“创新”,但行动起来却还是“照旧”。管理者们乐于把精力放在短期见效的业绩上,以满足“仕途”的需要,很少有人投入大量精力去真正的创新。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与时间,而管理创新则面临着利益格局难调整、文化理念难改变的困境。   按照十八大精神,企业应从三方面提升战略管理。
  第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当是“公民型”的,是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追求的是经济盈余。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忽视自身发展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利润追逐成为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之核心——以人为本。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战略管理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道德、生态等方方面面,不应再将目光仅仅锁定在利润增长上,而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重视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重视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企业应追求经济盈余,而非利润最大化。经济盈余反映的是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实际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许多企业缺乏经济盈余的观念,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转移价值。比如,通过大幅压缩员工薪资福利支出以扭亏为盈,将员工的价值转移成了股东的价值,这种战略管理方式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第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当是“生态型”的,是企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追求的是生态盈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企业往往非常重视物质资本的消耗,却忽视了生态资本的消耗。有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不能只作为口号,而必须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科学发展观倡导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重视企业在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强化环境管理,形成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当是“和谐型”的,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是人与人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道德盈余。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多元利益的均衡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企业应当以多元价值协调为导向,从“股东利益至上”的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赢”的多元价值取向,追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持续性和协调性,实现道德盈余,最终打造品牌信仰。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如何形成品牌信仰?笔者认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与人的协调发展,终归要落脚于人性效率的激发,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也就是道德盈余的创造上。中国财富神话的创造太多建立在资源消耗之上。品牌信仰的支撑力是品质,品质精益求精可以理解为追求道德盈余的表现之一。企业应该站在关注人类发展的高度去塑造自己的品牌灵魂。如果企业在战略管理时真正融入了先进文化,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战略,去追求道德盈余,社会上还会出现“毒胶囊”、“毒牛奶”、“明胶虾”吗?
  2 流程再造要以客户为导向
  流程再造的动力和诉求源自市场。当企业无法满足顾客需求,不能应对来自其他企业的严峻挑战,无法应付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压力时,企业的流程再造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企业流程再造,首先是理念的再造。企业需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理念与文化,消除绝对服从领导的“奴才”文化或者得过且过的“混子”文化。
  在企业中,完整的流程按照传统的分工理论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并把每个任务交给专人去完成,责任到人的压力让工作的重点落在完成任务上,这导致了员工忽视工作的最终目标——满足顾客的需求。流程再造就是使每个流程的负责人意识到,流程出口指向的是顾客,要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消除多余的环节与浪费。
  要赢得市场、要提升管理,企业的流程再造就要以客户为导向。从深层次来说,流程再造是思想的再造。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成功不只源于技术的进步,更大程度来自于流程再造。以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提升的法宝。
  企业中人浮于事、因人设事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员工不知道自己与客户有什么关联、与企业的价值有什么关联,只知道上班拿钱。以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是大事、难事,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是企业,早晚要被流程拖垮。
  流程再造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僵化的思维定势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遵从顾客满意的原则,激发创造性思维。管理提升要有的放矢,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3 文化管理要提升到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位置
  我们必须反思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管理提升到企业管理的最重要位置上来。企业文化不是可有可无,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发展的引领。因此,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品牌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扭转以往“作秀”、“两张皮”、宣传部门“喊”文化而行政部门不知所云的现象。要以企业家的自觉来开展文化建设,将企业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落实在战略、流程、经营制度与管理实践中。在内容建设上,要实现从“本本”到价值管理的跨越;在路径与方法上,要从静态构建转变到动态管理。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要促成管理提升,就应做到以下“四个更加”:
  第一,更加增强文化自觉。企业管理提升的背后是相对稳定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变革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凝聚员工形成向心力和创造力。不懂文化管理的企业家绝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第二,更加突出尊重包容。尊重是人文精神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先进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尊重的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还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其内容上要更具包容性。
  第三,更加注重管理实效。可以这样理解文化与管理:有“文”才可以“化”,有“理”才可以“管”;因“文”而“理”易行,因“化”而“管”畅通;“文”“理”互动,争相辉映;“管”“化”同行,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企业倡导的理念文化要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方式,存在“文化落地”问题。文化建设的路径是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从自觉到不知不觉,从不知不觉最终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企业文化的这种演变过程,只有在管理上配合跟进才能成为最佳实践。
  第四,更加注重载体创新。通过载体建设,形成视觉听觉冲击,有效传播价值观,最终提升文化认同感。目前,许多企业存在载体设计针对性不强、载体之间关联性不强、文化落地系统性不强等弊端。企业需要围绕价值观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载体,搭建基层单位载体创新的机制与平台,让理念体系真正生根开花。
其他文献
首届“海峡两岸丝绸文化创意高峰论坛”于5月13日在深圳隆重开幕。本届论坛聚焦中华丝绸文化,旨在探讨建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中国丝绸行业的设计
针对我国将全面建成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目标,详细阐述了我国当前电网中输电线路的现状,分析了阻碍智能电网建设中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实现“无磁化”和“低碳”绿色输
<正>准确测定出电解液中氯化钠的含量,对于评价电解效率,制定蒸发工艺、考核车间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电解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基本上都采用硝酸银测定法。该法是
<正> 随着化工、食品工业及家用电器的发展,作为氟塑料和氟系列制冷剂的重要原料之一的氯仿的销路也愈来愈紧俏,其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其中占重要比例的的氯油碱解法生产氯仿
【主持人】这场沙龙的主题是企业文化落地。"落地"一词本来挺形象。但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反映,这两个字做起来挺难。我想先请商总把奥之旅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在东方文化背景中,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人们往往是“你对我怎么样我就对你怎么样”。当管理者的公民行为缺失时,就很难得到员工公民行为的积极回应。
<正> 北美的化工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氯气和烧碱供应者,主要原因第一是因为美国具有开拓现代氯碱技术的历史过程。第二是多年以来北美大陆是大量使用像塑料、纸、纸浆等的氯碱
氯化氢气体中未化合的氯气称为游离氯。其测定方法一般是用间接碘量法。但该方法受 Fe<sup>3+</sup>的影响,使测定结果往往偏高。本文采用甲基橙溴化钾的硫酸溶液作为氯化氢
目前,在我国氯水的处理方法中,有诸多方法。有蒸汽加热氨水以使氯气溶解度降低而回到氯气系统的方法;有用氯水作次钠的,也有收集后送到专门的脱氯装置中的。上述诸方法中,笔
为确保化工生产优质、低耗、安全、稳定运行,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工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人、机、料、法、环五因素进行管理,使其处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