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回家的花朵
文/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⑥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20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⑦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⑧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⑨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了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⑩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从全文看,作者用“回家的花朵”作标题,其意图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对蒲公英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
4.从文中看,作者把蒲公英作为情感的载体,试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
二
天高地厚史铁生
文/叶未央
被多种“要命”的重病缠身许多年,史铁生对于死亡的思考与理解,远远不是我辈平常人能望其项背的。所以相信,他是带着“放下”的觉悟驾鹤西游去了。
可是我依然心存伤感,因为他的离去,带走了太多的美好与温暖。尽管他有那么多饱含智慧的文字不朽于世,也不能代替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偶像,在人间,为我们示范着生命的崇高。正如一位著名作家在闻讯后第一时间所感慨的:“在这个实在缺少幸福感的时代,又失去了一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朋友。但愿他往去了幸福纯净的世界。”
史铁生是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蜚声文坛的,其文学造诣早已名满天下,同时他更是作为一个超越自我的人享誉于世的。不需要我再为他多说一句赞语,看看他身后那么多相识或者不相识的、著名或者不著名的朋友们留在媒体上的由衷颂扬,就知道他是一个怎样伟大的人。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时代,很多人连交朋友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人的朋友都来自自己的圈子,真正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凤毛麟角。铁生则不然,他没有庞大的公司、巨额的财富、显赫的背景、丰富的资源,甚至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却令人羡慕地拥有比常人多得多的朋友。而且他的朋友来自三教九流,有名流富翁,也不乏市井凡夫,足见他为人诚恳、待人平等、做人宽厚。如果一定要为此情此景找一个自私自利的解释,我们只能说:这些朋友是冲着蹭他的思想光芒而来的。在一个个黄昏或夜晚,我们常常怀揣着空虚和迷茫踏进他的家门,在把他多病之躯拖累得精疲力尽之后,迈着坚定而自信的脚步离去。他就像一个受难的先知,把智慧的火种和善意的福音传播给每一个有幸结识他的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将“道德”与“文章”并提,并且把“道德”放在“文章”之前。当代则更有史铁生将“道德”和“文章”都发扬到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堪为世人典范。当今之世,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作家”可以靠抄袭风靡一时、有些所谓的“学者”笔下硬伤累累依然招摇撞骗,他们甚至都登上“作家富豪榜”?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缺乏必要的标准。如果青天高七尺,姚明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果大地厚五寸,谁敢纵情跺跺脚?所以,中国古话把那些无视高标准而狂妄自大的人及其行为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史铁生就是在道德文章双方面都给了当代一个“天高地厚”的标准,让欺世盗名者顿现原形。
都说人无完人,史铁生当然也不是完人。但他却是我四十余年人生经验中所见过的最接近完人的一位。送别铁生的时候,望着他一如既往安详而睿智的面容,我在心底默默地对他说:永别了,铁生!假如还有来生,我不想再和你相识。因为按照世俗的迷信说法,以你今生积德的福报,来世你应该健康、富有、成功、欢乐……可是那样一个你,会不会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所谓“成功人士”一样——巧取豪夺、沽名钓誉、趋炎附势、颐指气使、欺世盗名、奢靡无度……因为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在为人与为文上比今生做得更好,那样一个你,会让我失望的。所以,我宁愿你今生的完美,永驻我心!
铁生仙逝当日,我正在千里之外的舟山参加《印象•普陀》的跨年首演盛典。得感谢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的虔诚创作,得感谢罗大佑献唱主题曲《心经》,还有齐豫的《问佛》,得感谢新年第一声钟声敲响后108位普陀各寺院的高僧法师一同以《大悲咒》颂经祈福……那一晚,依我的感受,似乎是在为刚刚往生的铁生做一场法事,送他一路走好。
回来的路上我又释然,铁生是不需要通过做法事来超度的,真正需要超度的是我们这些比他缺点多得多的灵魂。
追思会上,给铁生留言,我写了一联是:
文心百卷,地坛传千古;铁骨一生,天国得万福。
5.文章结尾以挽联作结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
6.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这些朋友是冲着蹭他的思想光芒而来的。
答:__________
②铁生是不需要通过做法事来超度的。
答:__________
7.第五段中,作者写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所谓“作家”“学者”的相关内容,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用“天高地厚”来评价史铁生?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
三
我那些正直而沉默的朋友们
文/李城
(1)我曾有过许多那样的朋友。他们君子般优雅,淑女般端庄,使人心生喜悦。可在现实中,他们总是时运不济,甚至遭逢厄运。
(2)请原谅我的冒昧,擅自借用了“他们”,这可是个人性化的词语。我说的只是那些树木。我以为就“人性化”而言,它们是配得上这个称呼的。
(3)门前原是一片林子。林子不大,几十上百棵树吧,且是普通的白杨。我喜欢它们。我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能够有它们陪伴,别无所求。我长久地与它们对视,传达心中的喜悦和感恩。
(4)雷电交加的夜晚,我不知道它们遭受着怎样的扭曲和撕扯,让人一夜揪心。第二天清晨,它们虽然伤痕累累,但沉静如故,优雅如故。孩子们奔跑在下面,大呼小叫着,捡拾冒出地面的蘑菇。孩子们不懂得与树木对话,它们就献出那些洁白的小礼物,与他们做着浅显的游戏。
(5)夏天的黄昏,我坐在林边的草地上,看蝙蝠捕捉蚊虫。蝙蝠,那些因自卑而很少露面的小生灵,也是树木的朋友之一。它们在我的耳旁一掠二过,敏捷的翅膀扇动着气流,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鲜活。它们是多么脆弱,又多么幸福啊。还有一种月白色的鸟儿,总是将身影隐藏于浓密的树冠,偶尔发出羞怯的叫声。
(6)那片不大的林子,是这座城市最后的一片树林。
(7)邻居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忌讳谈到林子的命运。其实谁都清楚,让这样一片“空地”留在市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在心底里盼望着,盼望有什么方案被尽快拿出来。上天保佑,哪怕被改造成一个小小的儿童公园,任孩子们在树干上刻划自己的身高。
(8)终于有一天,林子就被夷为平地了。
(9)那天我下班回去,那儿只剩了一片空地。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将褐色的树根从地层抽出来,如同从奶酪中抽出一些牛毛。浓烈的青涩味郁积不散,如同战争之后的血腥。
(10)城市的钢铁履带轧轧推进,所有的自然之物无处遁形。鱼儿可以游向源头,鸟儿可以遁入深山。可是树木,执著的树木,难以离开自己的土地。它们依然静默而安详,轻轻阖上千万只叶片的眼睛。
(11)每一天,每一处,如此的围猎都在进行。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怀念。怀念那些兄弟般并肩而立的朋友们,也怀念曾经的风声,雨声,怀念麻雀们不厌其烦的吵闹。
(12)那些羞涩的白色鸟儿,偶尔会出现在高高的烟囱之上。我终于看清它们的模样,它们鸽子般大小,有着长长的尾巴,仿佛是来自另一世界的信使。它们已缄默了歌喉,灰尘污染了美丽的羽毛,一个个成了流离失所的孩子。
(13)有部电影叫《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描述当代“杞人忧天”的故事。影片预言了树木和鸟儿终将回来,收复它们失去已久的家园。
(14)人类消失几小时以后,全世界的灯光陆续熄灭;即使辉煌得无以复加的美国拉斯维加斯,也沉寂在人类发现火种以前的无尽黑暗中。
(15)半年后城市成为荒野。那些被人类驱赶、猎杀的动物全线反击,迅速夺回了实地。而树木,那些被禁锢在水泥层之下的沉默者、忍耐者,迅速占领了停车场、街道和广场。所有阳光普照的地方,植物恣意蔓延,爬藤类植物跃上了立交桥。树木的种子和根系在混凝土裂缝里膨胀,使富丽堂皇的建筑相继倒塌,成为一座座丘陵。
(16)土壤很快被重新更新,恢复了原始状态。一匹雄狮在曾经的林肯纪念像前昂首阔步,它重新成为那里的王……
(17)如此情景,不得不让人想起《薄伽梵歌》。是的,那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歌谣。那朴素的歌谣却是如此深刻:“万物都在运动,一刻也不暂停;万物被迫如此,皆由造因本性。”
(18)在人类与自然的战争中,打败我们的,只不过是自然法则。自然之神会把我们过多占有的拿回去,重新分配给它们——那些柔弱者,那些沉默者。自然之神会用那看不见的手,重新赋予弱者应有的权利。
(19)据说,尼采看到一个马车夫鞭打辕下的老马,不顾一切奔过来,抱住马的脖子失声痛哭。接着,那可怜的哲学家就疯了。上帝将世间万物交由人类主宰,可是,那疯子突然间听到了另外的声音。那声音来自深邃的星空,是另一个心怀悲悯的上帝给他的启示。
(20)早几年,我流连在青藏边缘一个个隐秘小村的时候,常常与老人们围坐火塘,听他们讲述祖先的故事。他们的寨子里曾有个古老的习俗,让死者成为一棵树。
(21)那是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22)据说那个寨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会为自己准备某种树的种子——男人们通常选择云杉或柏树,女人们则喜欢采集白桦、山桃的种子。死者下葬的时候,人们就将树种放在他们的胸口,然后盖上松软的泥土。第二年开春,属于他们的那棵树就破土而出了。祖祖辈辈延续下来,那林木就绵延成片,大树庇荫着小树,白桦、杨柳依偎着苍松翠柏,晨风中可以听到它们的合唱,暮雨里会看见它们的舞蹈……
(23)那些树木,那些正直而无语的朋友们啊。假如它们会在这个星球上重新茂盛繁衍,绝不是来寻衅报复的。它们会重新陪伴我们,与我们默默对视,传递生命的喜悦和感恩。
(24)可是那时,它们也许已经见不到我们了。
9.试分析文章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
10.作者为什么称那些树木为“朋友们”?(4分)
答:__________
11.文章3~5节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答:__________
12.请探究文中作者在对“朋友们”的描述中所包含的忧思。(6分)
答: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回家的花朵”直接点明中心,文章结尾与之呼应,突出主旨。强调蒲公英的灵魂最终随着风与流云回到属于自己的乡野。②委婉地表达了远离故乡的游子灵魂最终还是要回归故里,进而抒发对故园的眷念之情。
2.①蒲公英花期长,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能从春、夏、秋,直至冬天大雪来临之前。②突出蒲公英花开的形态、色泽和动感,视觉形象特别强烈。比如“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瑟瑟”,运用拟人化手法对蒲公英进行描写,突出它迎寒而开的颤抖情态;“火苗”,用比喻手法描写蒲公英开放的动感;“醒着”“沉睡”,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蒲公英以人的神态,写出了蒲公英和季节的紧密关系。
3.带有“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的蒲公英被女人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被那些脚趾还沾满泥土的城里人买走冲茶或作为食物,从中感受乡野气息与故园之情。(意思对即可)
4.①蒲公英不苛求生存条件,具有顽强生命力。人生也是这样,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都应顽强地面对。②蒲公英不管飞离乡野多远,它的灵魂最终还是要随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远离故乡的游子最终灵魂还是要回归故里。③蒲公英是作者魂牵梦绕、眷恋故园的情感载体。
5.①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点明了史铁生的逝去;②从为文和为人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史铁生接近完美的一生,流露出对史铁生高贵灵魂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6.①空虚和迷茫的人们在史铁生用心灵营造的精神空间里得到洗涤和锤炼,重拾自信。②因为他的人生接近完美,一生积德,超越自我,对于死亡的思考与理解远超一般人。(意思对即可)
7.①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高度评价了史铁生将“道德”和“文章”都发扬到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②当代有些“作家”、“学者”抛弃标准欺世盗名,与史铁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揭露他们的丑陋嘴脸,另一方面反衬出史铁生的人格魅力和“‘天高地厚’的标准”的现实意义。
8.①他在文学创作和生命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精神洗礼。②他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偶像,为我们示范着生命的崇高,铁生代表着中国作家的良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③他为人诚恳、待人平等、做人宽厚,无功利心。④史铁生以超越自我的境界将“道德”和“文章”都发扬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答出三点即可)
9.①首句点题后,赞美树木的优雅,端正和对它们在现实中总是时运不济甚至遭逢厄运的不幸命运的同情;②领起下文门前那片林子友善却被夷为平地的叙述。
10.①“我”不善言辞,能和它们长久对视、传递心中的喜悦和感恩;
②以“朋友们”相称,将那些树木拟人化,与文章表现它们的友善相呼应;③也表现了人类应与树木平等相待,和谐共处的思想,以及对城市中树木遭到围猎的痛心。
11.(1)用拟人手法表现树木的优雅与友善,比如:①“不善言辞”的我“能与它们长久对视”“传达心中的喜悦与感恩”;②风雨后,树木们沉静如故,优雅如故,给孩子们献出小礼物;③与自卑的蝙蝠为友,隐蔽着叫声羞怯的月白色鸟儿。(2)在叙述与描写中深蕴情感,表达作者对树木们的赞美。
12.①对自己所处城市里的林子被夷为平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深远忧思。②对普遍发生的树木被毁的深沉忧思。③对自己很可能见不到树木在这个星球上的重新茂盛繁衍的深沉忧思。
(作者:王胜菊,江苏宿迁)
回家的花朵
文/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⑥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20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⑦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⑧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⑨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了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⑩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从全文看,作者用“回家的花朵”作标题,其意图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对蒲公英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
4.从文中看,作者把蒲公英作为情感的载体,试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
二
天高地厚史铁生
文/叶未央
被多种“要命”的重病缠身许多年,史铁生对于死亡的思考与理解,远远不是我辈平常人能望其项背的。所以相信,他是带着“放下”的觉悟驾鹤西游去了。
可是我依然心存伤感,因为他的离去,带走了太多的美好与温暖。尽管他有那么多饱含智慧的文字不朽于世,也不能代替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偶像,在人间,为我们示范着生命的崇高。正如一位著名作家在闻讯后第一时间所感慨的:“在这个实在缺少幸福感的时代,又失去了一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朋友。但愿他往去了幸福纯净的世界。”
史铁生是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蜚声文坛的,其文学造诣早已名满天下,同时他更是作为一个超越自我的人享誉于世的。不需要我再为他多说一句赞语,看看他身后那么多相识或者不相识的、著名或者不著名的朋友们留在媒体上的由衷颂扬,就知道他是一个怎样伟大的人。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时代,很多人连交朋友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我们看到绝大多数人的朋友都来自自己的圈子,真正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凤毛麟角。铁生则不然,他没有庞大的公司、巨额的财富、显赫的背景、丰富的资源,甚至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却令人羡慕地拥有比常人多得多的朋友。而且他的朋友来自三教九流,有名流富翁,也不乏市井凡夫,足见他为人诚恳、待人平等、做人宽厚。如果一定要为此情此景找一个自私自利的解释,我们只能说:这些朋友是冲着蹭他的思想光芒而来的。在一个个黄昏或夜晚,我们常常怀揣着空虚和迷茫踏进他的家门,在把他多病之躯拖累得精疲力尽之后,迈着坚定而自信的脚步离去。他就像一个受难的先知,把智慧的火种和善意的福音传播给每一个有幸结识他的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将“道德”与“文章”并提,并且把“道德”放在“文章”之前。当代则更有史铁生将“道德”和“文章”都发扬到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堪为世人典范。当今之世,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作家”可以靠抄袭风靡一时、有些所谓的“学者”笔下硬伤累累依然招摇撞骗,他们甚至都登上“作家富豪榜”?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缺乏必要的标准。如果青天高七尺,姚明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果大地厚五寸,谁敢纵情跺跺脚?所以,中国古话把那些无视高标准而狂妄自大的人及其行为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史铁生就是在道德文章双方面都给了当代一个“天高地厚”的标准,让欺世盗名者顿现原形。
都说人无完人,史铁生当然也不是完人。但他却是我四十余年人生经验中所见过的最接近完人的一位。送别铁生的时候,望着他一如既往安详而睿智的面容,我在心底默默地对他说:永别了,铁生!假如还有来生,我不想再和你相识。因为按照世俗的迷信说法,以你今生积德的福报,来世你应该健康、富有、成功、欢乐……可是那样一个你,会不会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所谓“成功人士”一样——巧取豪夺、沽名钓誉、趋炎附势、颐指气使、欺世盗名、奢靡无度……因为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在为人与为文上比今生做得更好,那样一个你,会让我失望的。所以,我宁愿你今生的完美,永驻我心!
铁生仙逝当日,我正在千里之外的舟山参加《印象•普陀》的跨年首演盛典。得感谢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的虔诚创作,得感谢罗大佑献唱主题曲《心经》,还有齐豫的《问佛》,得感谢新年第一声钟声敲响后108位普陀各寺院的高僧法师一同以《大悲咒》颂经祈福……那一晚,依我的感受,似乎是在为刚刚往生的铁生做一场法事,送他一路走好。
回来的路上我又释然,铁生是不需要通过做法事来超度的,真正需要超度的是我们这些比他缺点多得多的灵魂。
追思会上,给铁生留言,我写了一联是:
文心百卷,地坛传千古;铁骨一生,天国得万福。
5.文章结尾以挽联作结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
6.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这些朋友是冲着蹭他的思想光芒而来的。
答:__________
②铁生是不需要通过做法事来超度的。
答:__________
7.第五段中,作者写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所谓“作家”“学者”的相关内容,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用“天高地厚”来评价史铁生?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
三
我那些正直而沉默的朋友们
文/李城
(1)我曾有过许多那样的朋友。他们君子般优雅,淑女般端庄,使人心生喜悦。可在现实中,他们总是时运不济,甚至遭逢厄运。
(2)请原谅我的冒昧,擅自借用了“他们”,这可是个人性化的词语。我说的只是那些树木。我以为就“人性化”而言,它们是配得上这个称呼的。
(3)门前原是一片林子。林子不大,几十上百棵树吧,且是普通的白杨。我喜欢它们。我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能够有它们陪伴,别无所求。我长久地与它们对视,传达心中的喜悦和感恩。
(4)雷电交加的夜晚,我不知道它们遭受着怎样的扭曲和撕扯,让人一夜揪心。第二天清晨,它们虽然伤痕累累,但沉静如故,优雅如故。孩子们奔跑在下面,大呼小叫着,捡拾冒出地面的蘑菇。孩子们不懂得与树木对话,它们就献出那些洁白的小礼物,与他们做着浅显的游戏。
(5)夏天的黄昏,我坐在林边的草地上,看蝙蝠捕捉蚊虫。蝙蝠,那些因自卑而很少露面的小生灵,也是树木的朋友之一。它们在我的耳旁一掠二过,敏捷的翅膀扇动着气流,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鲜活。它们是多么脆弱,又多么幸福啊。还有一种月白色的鸟儿,总是将身影隐藏于浓密的树冠,偶尔发出羞怯的叫声。
(6)那片不大的林子,是这座城市最后的一片树林。
(7)邻居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忌讳谈到林子的命运。其实谁都清楚,让这样一片“空地”留在市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在心底里盼望着,盼望有什么方案被尽快拿出来。上天保佑,哪怕被改造成一个小小的儿童公园,任孩子们在树干上刻划自己的身高。
(8)终于有一天,林子就被夷为平地了。
(9)那天我下班回去,那儿只剩了一片空地。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将褐色的树根从地层抽出来,如同从奶酪中抽出一些牛毛。浓烈的青涩味郁积不散,如同战争之后的血腥。
(10)城市的钢铁履带轧轧推进,所有的自然之物无处遁形。鱼儿可以游向源头,鸟儿可以遁入深山。可是树木,执著的树木,难以离开自己的土地。它们依然静默而安详,轻轻阖上千万只叶片的眼睛。
(11)每一天,每一处,如此的围猎都在进行。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怀念。怀念那些兄弟般并肩而立的朋友们,也怀念曾经的风声,雨声,怀念麻雀们不厌其烦的吵闹。
(12)那些羞涩的白色鸟儿,偶尔会出现在高高的烟囱之上。我终于看清它们的模样,它们鸽子般大小,有着长长的尾巴,仿佛是来自另一世界的信使。它们已缄默了歌喉,灰尘污染了美丽的羽毛,一个个成了流离失所的孩子。
(13)有部电影叫《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描述当代“杞人忧天”的故事。影片预言了树木和鸟儿终将回来,收复它们失去已久的家园。
(14)人类消失几小时以后,全世界的灯光陆续熄灭;即使辉煌得无以复加的美国拉斯维加斯,也沉寂在人类发现火种以前的无尽黑暗中。
(15)半年后城市成为荒野。那些被人类驱赶、猎杀的动物全线反击,迅速夺回了实地。而树木,那些被禁锢在水泥层之下的沉默者、忍耐者,迅速占领了停车场、街道和广场。所有阳光普照的地方,植物恣意蔓延,爬藤类植物跃上了立交桥。树木的种子和根系在混凝土裂缝里膨胀,使富丽堂皇的建筑相继倒塌,成为一座座丘陵。
(16)土壤很快被重新更新,恢复了原始状态。一匹雄狮在曾经的林肯纪念像前昂首阔步,它重新成为那里的王……
(17)如此情景,不得不让人想起《薄伽梵歌》。是的,那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歌谣。那朴素的歌谣却是如此深刻:“万物都在运动,一刻也不暂停;万物被迫如此,皆由造因本性。”
(18)在人类与自然的战争中,打败我们的,只不过是自然法则。自然之神会把我们过多占有的拿回去,重新分配给它们——那些柔弱者,那些沉默者。自然之神会用那看不见的手,重新赋予弱者应有的权利。
(19)据说,尼采看到一个马车夫鞭打辕下的老马,不顾一切奔过来,抱住马的脖子失声痛哭。接着,那可怜的哲学家就疯了。上帝将世间万物交由人类主宰,可是,那疯子突然间听到了另外的声音。那声音来自深邃的星空,是另一个心怀悲悯的上帝给他的启示。
(20)早几年,我流连在青藏边缘一个个隐秘小村的时候,常常与老人们围坐火塘,听他们讲述祖先的故事。他们的寨子里曾有个古老的习俗,让死者成为一棵树。
(21)那是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22)据说那个寨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会为自己准备某种树的种子——男人们通常选择云杉或柏树,女人们则喜欢采集白桦、山桃的种子。死者下葬的时候,人们就将树种放在他们的胸口,然后盖上松软的泥土。第二年开春,属于他们的那棵树就破土而出了。祖祖辈辈延续下来,那林木就绵延成片,大树庇荫着小树,白桦、杨柳依偎着苍松翠柏,晨风中可以听到它们的合唱,暮雨里会看见它们的舞蹈……
(23)那些树木,那些正直而无语的朋友们啊。假如它们会在这个星球上重新茂盛繁衍,绝不是来寻衅报复的。它们会重新陪伴我们,与我们默默对视,传递生命的喜悦和感恩。
(24)可是那时,它们也许已经见不到我们了。
9.试分析文章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
10.作者为什么称那些树木为“朋友们”?(4分)
答:__________
11.文章3~5节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答:__________
12.请探究文中作者在对“朋友们”的描述中所包含的忧思。(6分)
答: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回家的花朵”直接点明中心,文章结尾与之呼应,突出主旨。强调蒲公英的灵魂最终随着风与流云回到属于自己的乡野。②委婉地表达了远离故乡的游子灵魂最终还是要回归故里,进而抒发对故园的眷念之情。
2.①蒲公英花期长,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能从春、夏、秋,直至冬天大雪来临之前。②突出蒲公英花开的形态、色泽和动感,视觉形象特别强烈。比如“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瑟瑟”,运用拟人化手法对蒲公英进行描写,突出它迎寒而开的颤抖情态;“火苗”,用比喻手法描写蒲公英开放的动感;“醒着”“沉睡”,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蒲公英以人的神态,写出了蒲公英和季节的紧密关系。
3.带有“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的蒲公英被女人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被那些脚趾还沾满泥土的城里人买走冲茶或作为食物,从中感受乡野气息与故园之情。(意思对即可)
4.①蒲公英不苛求生存条件,具有顽强生命力。人生也是这样,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都应顽强地面对。②蒲公英不管飞离乡野多远,它的灵魂最终还是要随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远离故乡的游子最终灵魂还是要回归故里。③蒲公英是作者魂牵梦绕、眷恋故园的情感载体。
5.①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点明了史铁生的逝去;②从为文和为人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史铁生接近完美的一生,流露出对史铁生高贵灵魂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6.①空虚和迷茫的人们在史铁生用心灵营造的精神空间里得到洗涤和锤炼,重拾自信。②因为他的人生接近完美,一生积德,超越自我,对于死亡的思考与理解远超一般人。(意思对即可)
7.①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高度评价了史铁生将“道德”和“文章”都发扬到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②当代有些“作家”、“学者”抛弃标准欺世盗名,与史铁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揭露他们的丑陋嘴脸,另一方面反衬出史铁生的人格魅力和“‘天高地厚’的标准”的现实意义。
8.①他在文学创作和生命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精神洗礼。②他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偶像,为我们示范着生命的崇高,铁生代表着中国作家的良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③他为人诚恳、待人平等、做人宽厚,无功利心。④史铁生以超越自我的境界将“道德”和“文章”都发扬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答出三点即可)
9.①首句点题后,赞美树木的优雅,端正和对它们在现实中总是时运不济甚至遭逢厄运的不幸命运的同情;②领起下文门前那片林子友善却被夷为平地的叙述。
10.①“我”不善言辞,能和它们长久对视、传递心中的喜悦和感恩;
②以“朋友们”相称,将那些树木拟人化,与文章表现它们的友善相呼应;③也表现了人类应与树木平等相待,和谐共处的思想,以及对城市中树木遭到围猎的痛心。
11.(1)用拟人手法表现树木的优雅与友善,比如:①“不善言辞”的我“能与它们长久对视”“传达心中的喜悦与感恩”;②风雨后,树木们沉静如故,优雅如故,给孩子们献出小礼物;③与自卑的蝙蝠为友,隐蔽着叫声羞怯的月白色鸟儿。(2)在叙述与描写中深蕴情感,表达作者对树木们的赞美。
12.①对自己所处城市里的林子被夷为平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深远忧思。②对普遍发生的树木被毁的深沉忧思。③对自己很可能见不到树木在这个星球上的重新茂盛繁衍的深沉忧思。
(作者:王胜菊,江苏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