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苏教版初中学段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更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感受力、认知力、执行力,从而提高阅读素养的生长力。
【关键词】诗词;《水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水浒传》为例。教读《水浒传》,基于笔者对初中名著生长型阅读的思考,以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为案例,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小说诗词的妙处。
一、概括情节 吸引读者
开篇作者以《鹧鸪天》领起全回:罡星起义在山东,杀曜纵横水浒中。可是七星成聚会,却于四海显英雄。人似虎,马如龙,黄泥冈上巧施功。满驮金贝归山寨,懊恨中书老相公。
这首诗用在开篇自有作者的用意,承接上几回,交代天罡星地煞星在山东聚义,英雄汇聚之处在水浒,此时想夺取生辰纲的七位英雄还未赴水泊梁山,他们在晁盖和吴用的领导下准备在黄泥岗上智取杨志巧夺生辰纲。笔者让学生关注“巧施功”“归山寨”两个短语,经过讨论,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语告诉读者事情的经过、结果,至于是怎样的过程,作者丝毫未曾透露,吊足读者胃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说开篇的这首词概括了整回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本章的情节有了基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
二、揭示背景 表达情感
往下读出现了两首诗:
(其一)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簟铺八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六龙惧热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莱岛。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
(其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第一首诗,前四句的诗意中学生读出有钱人的富足生活,五六两句说明炎天暑月,最后两句表明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让学生对比性朗读,读完,抓住两个人物“公子王孙”“农夫”,学生豁然开朗:诗句隐含了两种阶级的对立,把当时的背景在不经意的文字中流露出来。
第二首诗,前两句分析时学生懂得“似火烧”“半枯焦”直接点明天的热,下两句把农夫和王孙的两种生活对比鲜明:农夫如汤煮,王孙把扇摇,两句诗把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直白写明。
三、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
智取生辰纲时间发生在农历的六月初六,那可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为了突出天的热,作者又写道: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
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天气热?这和本回的智取生辰纲有什么联系?细读之后,不难发现天热,行路之人口渴,军士们又押送生辰纲,苦不堪言,这些诗句一方面是揭示背景,说明官逼民反的现实,更重要的是突出“天时”,为下文他们要汤喝作铺垫。读读品品一首诗,真是作者用意深刻啊!和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下面一词:
顶上万株绿树,根头一派黄沙。嵯峨浑似老龙形,险峻但闻风雨响。山边茅草,乱丝丝攒遍地刀枪;满地石头,碜可可睡两行虎豹。休道西川蜀道险,须知此是太行山。
在教学时,特地引导学生关注“一派黄沙”“满地石头”说明了地势的险峻与荒凉。“山边茅草”“遍地刀枪”“虎豹”说明了此处常有强人出没。这些语句突出了黄泥冈的地势,如果说上文诗句突出劫持生辰纲的有利天时,那么这首词就有意地點出此次行动的地利,吴用就选择在这个地方劫持生辰纲,足见他的足智多谋。
四、呼应总结 暗示命运
杨志醒来,见失了生辰纲,便想寻个死处,撩衣破步,望黄泥冈下便跳,“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月霜”,笔者让学生反复咀嚼这两句诗:三月雨下花落必谢,九月霜降杨柳必残,这一句概括杨志的理想破灭,生辰纲被劫是必然的,他最后被迫无奈走上反抗道路也是情理之中的。经过这一解读,学生领悟了:作者巧妙用这一诗,呼应了本章的开篇诗,又顺势结束全文,交代了整件事件的结局,以达到结构完整之目的又解开了本回开头的悬念,可谓匠心独运。
师生共读至此,学生明白了小说中融进大量诗词,不是作者随意而为,乃是有意用之,这些诗词句要耐下性子,慢慢读,细细品。
综合这堂课:学生懂得章回小说诗词运用的妙处,了解了将诗歌嵌入小说,侠义豪情加进诗意,既提高了小说的整体艺术水平,这些诗词不仅描写景物、刻画人物,又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创作方法为一部血淋淋的农民起义史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诗词话水浒》,使学生在名著生长型阅读中,进一步认同与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感受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诗词赏析岂能忽视?
附 注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民族文化素养视域下初中名著生长型阅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6121037)阶段性成果。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诗词;《水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水浒传》为例。教读《水浒传》,基于笔者对初中名著生长型阅读的思考,以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为案例,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小说诗词的妙处。
一、概括情节 吸引读者
开篇作者以《鹧鸪天》领起全回:罡星起义在山东,杀曜纵横水浒中。可是七星成聚会,却于四海显英雄。人似虎,马如龙,黄泥冈上巧施功。满驮金贝归山寨,懊恨中书老相公。
这首诗用在开篇自有作者的用意,承接上几回,交代天罡星地煞星在山东聚义,英雄汇聚之处在水浒,此时想夺取生辰纲的七位英雄还未赴水泊梁山,他们在晁盖和吴用的领导下准备在黄泥岗上智取杨志巧夺生辰纲。笔者让学生关注“巧施功”“归山寨”两个短语,经过讨论,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语告诉读者事情的经过、结果,至于是怎样的过程,作者丝毫未曾透露,吊足读者胃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说开篇的这首词概括了整回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本章的情节有了基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
二、揭示背景 表达情感
往下读出现了两首诗:
(其一)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簟铺八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六龙惧热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莱岛。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
(其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第一首诗,前四句的诗意中学生读出有钱人的富足生活,五六两句说明炎天暑月,最后两句表明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让学生对比性朗读,读完,抓住两个人物“公子王孙”“农夫”,学生豁然开朗:诗句隐含了两种阶级的对立,把当时的背景在不经意的文字中流露出来。
第二首诗,前两句分析时学生懂得“似火烧”“半枯焦”直接点明天的热,下两句把农夫和王孙的两种生活对比鲜明:农夫如汤煮,王孙把扇摇,两句诗把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直白写明。
三、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
智取生辰纲时间发生在农历的六月初六,那可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为了突出天的热,作者又写道: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
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天气热?这和本回的智取生辰纲有什么联系?细读之后,不难发现天热,行路之人口渴,军士们又押送生辰纲,苦不堪言,这些诗句一方面是揭示背景,说明官逼民反的现实,更重要的是突出“天时”,为下文他们要汤喝作铺垫。读读品品一首诗,真是作者用意深刻啊!和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下面一词:
顶上万株绿树,根头一派黄沙。嵯峨浑似老龙形,险峻但闻风雨响。山边茅草,乱丝丝攒遍地刀枪;满地石头,碜可可睡两行虎豹。休道西川蜀道险,须知此是太行山。
在教学时,特地引导学生关注“一派黄沙”“满地石头”说明了地势的险峻与荒凉。“山边茅草”“遍地刀枪”“虎豹”说明了此处常有强人出没。这些语句突出了黄泥冈的地势,如果说上文诗句突出劫持生辰纲的有利天时,那么这首词就有意地點出此次行动的地利,吴用就选择在这个地方劫持生辰纲,足见他的足智多谋。
四、呼应总结 暗示命运
杨志醒来,见失了生辰纲,便想寻个死处,撩衣破步,望黄泥冈下便跳,“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月霜”,笔者让学生反复咀嚼这两句诗:三月雨下花落必谢,九月霜降杨柳必残,这一句概括杨志的理想破灭,生辰纲被劫是必然的,他最后被迫无奈走上反抗道路也是情理之中的。经过这一解读,学生领悟了:作者巧妙用这一诗,呼应了本章的开篇诗,又顺势结束全文,交代了整件事件的结局,以达到结构完整之目的又解开了本回开头的悬念,可谓匠心独运。
师生共读至此,学生明白了小说中融进大量诗词,不是作者随意而为,乃是有意用之,这些诗词句要耐下性子,慢慢读,细细品。
综合这堂课:学生懂得章回小说诗词运用的妙处,了解了将诗歌嵌入小说,侠义豪情加进诗意,既提高了小说的整体艺术水平,这些诗词不仅描写景物、刻画人物,又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创作方法为一部血淋淋的农民起义史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诗词话水浒》,使学生在名著生长型阅读中,进一步认同与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感受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诗词赏析岂能忽视?
附 注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民族文化素养视域下初中名著生长型阅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6121037)阶段性成果。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