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然是表演专业出身,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主席安德烈·萨金塞夫,在专访间内不时模仿记者的中文和采访语气,居然演绎得颇具中国本土色彩。在萨金塞夫绘声绘色介绍着俄罗斯电影的政策待遇和市场经历的同时,他还大口吞下了两杯咖啡,丝毫不显拘谨。
实际上,萨金塞夫的名字被广泛认知也是在国际电影节的平台。2003年,他因处女作《回归》问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2007年,第二部长片《因爱放逐》又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这样的起点足够引起关注。以三四年的创作速度,萨金塞夫之后的《伊莲娜》《利维坦》又分别摘得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奖、最佳编剧奖等一系列荣誉,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拥有大批拥趸。
萨金塞夫擅长以小事件反映俄罗斯及其他经济大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人性问题。这一点在影片《利维坦》中表现明显,该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一位50多岁的男子因为跟政府之间的一些矛盾,带着自虐的心情开着拖拉机拆毁当地政府十几栋办公楼的故事。萨金塞夫告诉记者,“我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特别有创作欲望,两三个人的故事却可能反映出整个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利维坦》由俄罗斯文化部资助拍摄完成,但因为对俄罗斯社会问题、官僚问题等深刻地揭露和批评,尽管该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是遭到了文化部长的激烈批评。萨金塞夫就此事向记者解释,“政府出资是一回事,文化部长发表言论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并不知道他的批评是代表他个人还是代表政府”,此外,他“还不知道会不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但是既然我们拿了政府的钱,又在电影中表达了自己对政府的不满;部长他们也有权利表达对电影的看法,这是平等的关系”。萨金塞夫强调,“我与文化部并不会因此有过节”。
除《利维坦》以外,《伊莲娜》一片是通过一个女人的家庭故事“反映金钱至上的社会理念。当下所谓繁荣都是指金钱繁荣,而非精神繁荣。在此社会背景下,人性必然发生改变”。萨金塞夫表示,“一个水滴可以映照出整个太平洋,这种问题在所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都会出现”,“所以我拍电影就是去拍这些能够反映共性问题的故事”。
萨金塞夫的导演之路是在演员阶段确立的。他和众多演员一样,期待最好的作品和最好的导演。1964年出生于新西伯利亚的萨金塞夫于16岁时考上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主修舞台艺术表演,曾参与多部独立电影的演员工作。期间,通过观看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奇遇》,使他“见识了什么是伟大的导演”。
2000年,萨金塞夫已经担任过数部广告、电视电影及连续剧的导演,而真正有机会拍摄电影,是因为受到了电视台创办人迪米特里·列斯尼夫斯基的邀请。“我拍完第一部电影《回归》的时候已经39岁了”,“其实做导演不能太年轻,太年轻则生活经验不足,还没有犯过太多错误,还没有失去过太多东西,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看法的视角还不够宽阔,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谅解’的含义”。
相比谈及创作时的侃侃而谈,萨金塞夫似乎对电影市场的问题并不热衷,“我对市场营销没有太多研究,也很少研究什么样的题材能打动观众”,“对于电影人来说,应该更多思考的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自己’。”
《综艺报》:电影节最终奖项的评选会不会带有评委会主席的主观色彩?
萨金塞夫:我听说过这种观点,但我们最终得出的评选一定是以民主方式进行的,最终结果由七位评委共同决定。无论是投票还是发表自己对影片的观点,我都是以普通评委的角度发表观点,评委会主席权限跟其他评委权限是一样的,并没有很大的控制能力。只是如果评委投票出现3:3的局面时,我的这一票就能决定结果,所以电影评选也一定会存在主观色彩。
《综艺报》:在电影节参赛及获奖对导演的意义是什么?
萨金塞夫:大多数的电影节都以支持原创电影为宗旨,为独立电影提供展现的舞台。这些电影节对于想拍摄原创独立电影的导演来讲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在电影节上获奖,导演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影节能帮助他们在导演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也将获得更多与媒体和发行商接触的机会。但我想强调的是,尽管得奖本身对导演的才华是一种承认,但是导演不应该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专门为了获奖去拍摄一部电影,还是应从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的角度去拍摄电影。
《综艺报》:你的电影及其他艺术片是否会得到俄罗斯政府的经费支持?
萨金塞夫:在俄罗斯,电影拍摄可以向政府申请资助,主要是通过俄罗斯的文化部实现。但是近几年申请并获得资助的情况越来越难,据我所知,明年能够获得资助的影片比之前少了很多,公开的说法是因为经济原因,但是我个人觉得是这些影片的内容审查更加严格了。我的下一部电影将在7月份开拍,它能不能得到资助其实我不是很感兴趣,这是制片人应该关注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无论如何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开拍了,如果俄罗斯文化部拒绝对我的电影进行资助的话,他们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综艺报》:艺术片在俄国是否会受到市场挤压?你有没有票房压力?
萨金塞夫:目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因为如果艺术电影或是原创的独立电影还要被票房所左右的话,那么市场上就不会有这种类型的电影了。从整个俄罗斯来看,艺术电影的票房相对都不高,拍电影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我的电影不像《变形金刚》或是别的商业大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故事情节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员可能比较走运一些,他们一年内可以接拍好几部影片,可以是中小成本的艺术片,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商业影片。但导演不一样,就我本人而言,我一部电影需要3到4年的时间进行拍摄,所以不太可能为了票房去花五六年的时间拍摄商业电影。
实际上,萨金塞夫的名字被广泛认知也是在国际电影节的平台。2003年,他因处女作《回归》问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2007年,第二部长片《因爱放逐》又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这样的起点足够引起关注。以三四年的创作速度,萨金塞夫之后的《伊莲娜》《利维坦》又分别摘得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奖、最佳编剧奖等一系列荣誉,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拥有大批拥趸。
萨金塞夫擅长以小事件反映俄罗斯及其他经济大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人性问题。这一点在影片《利维坦》中表现明显,该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一位50多岁的男子因为跟政府之间的一些矛盾,带着自虐的心情开着拖拉机拆毁当地政府十几栋办公楼的故事。萨金塞夫告诉记者,“我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特别有创作欲望,两三个人的故事却可能反映出整个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利维坦》由俄罗斯文化部资助拍摄完成,但因为对俄罗斯社会问题、官僚问题等深刻地揭露和批评,尽管该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是遭到了文化部长的激烈批评。萨金塞夫就此事向记者解释,“政府出资是一回事,文化部长发表言论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并不知道他的批评是代表他个人还是代表政府”,此外,他“还不知道会不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但是既然我们拿了政府的钱,又在电影中表达了自己对政府的不满;部长他们也有权利表达对电影的看法,这是平等的关系”。萨金塞夫强调,“我与文化部并不会因此有过节”。
除《利维坦》以外,《伊莲娜》一片是通过一个女人的家庭故事“反映金钱至上的社会理念。当下所谓繁荣都是指金钱繁荣,而非精神繁荣。在此社会背景下,人性必然发生改变”。萨金塞夫表示,“一个水滴可以映照出整个太平洋,这种问题在所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都会出现”,“所以我拍电影就是去拍这些能够反映共性问题的故事”。
萨金塞夫的导演之路是在演员阶段确立的。他和众多演员一样,期待最好的作品和最好的导演。1964年出生于新西伯利亚的萨金塞夫于16岁时考上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主修舞台艺术表演,曾参与多部独立电影的演员工作。期间,通过观看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奇遇》,使他“见识了什么是伟大的导演”。
2000年,萨金塞夫已经担任过数部广告、电视电影及连续剧的导演,而真正有机会拍摄电影,是因为受到了电视台创办人迪米特里·列斯尼夫斯基的邀请。“我拍完第一部电影《回归》的时候已经39岁了”,“其实做导演不能太年轻,太年轻则生活经验不足,还没有犯过太多错误,还没有失去过太多东西,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看法的视角还不够宽阔,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谅解’的含义”。
相比谈及创作时的侃侃而谈,萨金塞夫似乎对电影市场的问题并不热衷,“我对市场营销没有太多研究,也很少研究什么样的题材能打动观众”,“对于电影人来说,应该更多思考的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自己’。”
《综艺报》:电影节最终奖项的评选会不会带有评委会主席的主观色彩?
萨金塞夫:我听说过这种观点,但我们最终得出的评选一定是以民主方式进行的,最终结果由七位评委共同决定。无论是投票还是发表自己对影片的观点,我都是以普通评委的角度发表观点,评委会主席权限跟其他评委权限是一样的,并没有很大的控制能力。只是如果评委投票出现3:3的局面时,我的这一票就能决定结果,所以电影评选也一定会存在主观色彩。
《综艺报》:在电影节参赛及获奖对导演的意义是什么?
萨金塞夫:大多数的电影节都以支持原创电影为宗旨,为独立电影提供展现的舞台。这些电影节对于想拍摄原创独立电影的导演来讲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在电影节上获奖,导演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影节能帮助他们在导演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也将获得更多与媒体和发行商接触的机会。但我想强调的是,尽管得奖本身对导演的才华是一种承认,但是导演不应该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专门为了获奖去拍摄一部电影,还是应从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的角度去拍摄电影。
《综艺报》:你的电影及其他艺术片是否会得到俄罗斯政府的经费支持?
萨金塞夫:在俄罗斯,电影拍摄可以向政府申请资助,主要是通过俄罗斯的文化部实现。但是近几年申请并获得资助的情况越来越难,据我所知,明年能够获得资助的影片比之前少了很多,公开的说法是因为经济原因,但是我个人觉得是这些影片的内容审查更加严格了。我的下一部电影将在7月份开拍,它能不能得到资助其实我不是很感兴趣,这是制片人应该关注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无论如何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开拍了,如果俄罗斯文化部拒绝对我的电影进行资助的话,他们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综艺报》:艺术片在俄国是否会受到市场挤压?你有没有票房压力?
萨金塞夫:目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因为如果艺术电影或是原创的独立电影还要被票房所左右的话,那么市场上就不会有这种类型的电影了。从整个俄罗斯来看,艺术电影的票房相对都不高,拍电影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我的电影不像《变形金刚》或是别的商业大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故事情节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员可能比较走运一些,他们一年内可以接拍好几部影片,可以是中小成本的艺术片,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商业影片。但导演不一样,就我本人而言,我一部电影需要3到4年的时间进行拍摄,所以不太可能为了票房去花五六年的时间拍摄商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