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历史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并由此引发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对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使用,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但现阶段,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忽视教学主体,教学出现本末倒置;人机教学,阻隔了师生交流;片面追求画面美观和“技术含量”等问题。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务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多媒体的辅助地位,坚持教学主题,并更好地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要通过归纳、整理,使具体的、孤立的知识组合成点、线、面相互贯通、纵横联系的网络,形成知识结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地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演示课件。多媒体的应用在于教会学生把“死”的历史转向“活”的知识,从复述知识转向灵活运用知识,增强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懂得应用知识才能算真正掌握了知识。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领域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而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口头讲述、板书和教材,更不可能代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即使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手段也仍然不会绝迹”,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此二者是和谐统一、不可对立的,而且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更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辅助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其他非人因素之一的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手段,能辅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教师仍扮演着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的角色,负责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获取知识。比如,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段中世纪历史,其内容相当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自己选择途径来了解哥伦布的航程、他的家庭、他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他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然后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模拟探险和发现。在完成模拟探险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又可以了解十四、十五世纪时发生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各种人物与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学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探险家的同时,自己也几乎成为一名探险者;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学习的新方法。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辅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效率提高了。
  
  三、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教学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传统和现代,二者各具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场面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而作为传统教学象征之一的板书也有独到之处,是多媒体无法达到的:板书重现力强,比如讲到战争时,“战争”两字可用红色粉笔书写,这样可突出某些战争的革命进步性或战争的灾难性后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给人以醒目的感觉;随写随看,内容容易增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时,课文第一段用近两百字介绍了隋唐文化繁荣的四点原因,即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频繁民族文化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板书时只要列出这四个要点即可。这样的板书言简意赅,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又有助于学生记忆。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不可替代,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灵感会突然而至,而在自己制作的课件中没有此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这样就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引入中学历史教学中,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本末倒置、人机教学等误区,影响了多媒体优势的发挥。而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坚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则是走出误区的良策之一。而要冲破历史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需要将多媒体与中学历史课的导入、讲授、小结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凭借多媒体再现情境、声情并茂等优势逼真、形象地展现历史,如此就能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周桂三.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11)
  [2]李小萍.关于多媒体教学——有效教学的形式之一[J].考试周刊,2008(47)
  [3]董薇.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学好化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是学好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我们探究和验证规律的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直接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要学好化学实验首先要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好化学实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创新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除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学习态度等教育外,还可以根据数学学科以及学生年龄特点,从下面五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的同步发展
审美教育,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视觉造型中的外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为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化学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呼唤美的天性和审视美的个性,充分挖掘美育在知识教育中的价值,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美育,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品质,任何教育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也不例外,化学教师能谙熟化学教学的原则,但往往容易忽视或抛弃美育的原则,笔者就化学教学中的美育原则作一粗浅的探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