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宿村:中国第一教授村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i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酉山下的二酉苗族乡乌宿村,由原来的乌宿村与鱼良岩村合并而成,现有16个村民小组、473户,集镇常年居住人口达4400余人,有学校两所,机关单位12个,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因酉水和酉溪交汇而得名,被收入《辞源》的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典于此。
  二酉山被誉为中华文化圣山,相传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一位名叫伏胜的官员为了拯救中华文化,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偷偷将干余卷书简运出咸阳藏于此山的洞中。二酉藏书所体现的古人对文化的追求和保护精神,成就了乌宿“教授村”的美誉。
  二酉藏书使二酉山成为天下读书人毕生向往的文化圣山后,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达官商贾川流不息于二酉山,写下了成千上万首诗词歌赋、赠语门联,不仅一脉相承创造了新的文化,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受伏胜对知识的追求和保护的精神所影响,一辈又一辈乌宿儿女争相崇学求学。即使是普遍农人都有一个理念:“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耕读传家”的古训在一代又一代的乌宿人中信奉着,使得乌宿村文明古风犹存。在这种古风遗存的影响下,乌宿人历来重教尚文。他们总是把尊师重教当作是一种文明习俗,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放后,从乌宿村走出许多闻名于世的专家教授。如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英语教授彭文明、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的英文翻译彭文汉教授、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等,都在乌宿村学习和生活。
  1970年代初至今,乌宿村成了一个教书育人的宝地,附近方圆百里的汉、土、苗家等父母都要送小孩来此读书。这里不但出了许多名专家、教授,还出了不少学子、行业精英,孔夫子的儒家文明思想在乌宿人心中铭记。
  说起教授村,不能不提到龙盛恒。龙盛恒,字月秋,1913年出生在乌宿。他的父亲是个生意人,家里经济状况比其他百姓要稍强一些,因此有能力供龙盛恒上学读书。1928年,龙盛桓在乌宿读完小学,考入县城的朝阳中学,初中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长沙雅礼中学读高中。由于家境衰落,第二年他从雅礼中学辍学回家。龙盛桓回家后,被聘为乌宿初级小学教员。
  1937年秋,小学增设高级部,龙盛桓担任校长,致力改革学校旧制。这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教授来乌宿避难,凡有学识专长的,均受聘于乌宿小学任教。一时良师会集,人才荟萃,促进了乌宿教育事业的兴盛,入学人数成倍增加。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不仅是来自远近百里的山村,还有来自上海、杭州、北平、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校舍不足,竟连附近的庙宇、教堂都成了课堂。乌宿教育,经龙盛恒管理,学风大盛,学校教学质量日高,声誉斐然,为乌宿日后人才的成批涌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乌宿村,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校本教材》,书里除了讲述乡土民情外,还重点介绍了村里先辈们读书的励志故事。
  龙盛恒在家乡办新学堂时期,因为战乱,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也曾在那时随父母到乌宿避难就学。
  据当地小学校长卢怀金介绍,2005年,在北京开会的厉以宁偶遇与会的沅陵县委领导,回忆起当年在乌宿求学的经历,厉教授仍然刻骨铭心,并当即表示要在乌宿捐资助学,不久他捐赠的“宗琳小学”在乌宿村亮相。
  15岁的学生陈田英家中,还收藏着一篇名为《成长的印迹》的学生习作,这篇作文描写了家住二酉山上的陈光炳老人一家培养出3位高级教育工作者的故事,这被陈田英视为精神食粮。
  陈田英是二酉中学初二学生,她说,自己最期盼的是“读书改变命运”。
  她出生不久,父亲就外出打工,从此杳无音信,之后母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年幼的她一直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不幸的是,陈田英尚未记事,奶奶就去世了。
  陈田英的爷爷因病去世时,留给她的仅是深山中一座破旧的木板房和一头喂养多年的老黄牛。
  二酉中学老师陈玉婷说,爷爷的去世给陈田英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她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依靠。但她却在学习上更加刻苦了,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
  在陈田英家,陈旧的木板房在风雨中摇曳,屋内破旧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大门口摆放的一个木质鸡笼显得格外突兀,陈田英说,那是她用来养鸡养鸭的,“我去年养了一年的鸡鸭,在过年时卖掉,正好交了上个学期的学费。”陈田英还说,她不会放弃学业。爷爷去世时留下的那头老黄牛,她以2000元的价格卖了,这笔钱可以支撑她念完初中。
  她说,长大以后也想做一名教授,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下一代奋发学习。她憧憬着,考上重点高中后,用奖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学业。
  (据《三湘都市报》)
其他文献
“四人帮”被捕后,有些人因为江青个人行为的原因,将她对毛泽东的感情也全盘否定了。事实上,江青对毛泽东感情极深,在延安十年间,她和毛泽东一起经历了“情投意合的恋爱”,以及“惊天动地的婚姻”。临终前,她的最后一句话是:“主席,我爱你!”  延安时期,江青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江青1937年8月奔赴延安,次年11月,24岁的江青和45岁的毛泽东结婚,1947年3月随中共中央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在延
期刊
1947年11月6日,毛岸英化名“杨永福”,随时任中央土改工作团团长的康生等人,到达山东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李桥村。当时他的身份是康生的情报员和联络员。在阳信期间,毛岸英从未表明身份,一直穿着一件爸爸给他的肥大旧军装,写字用的是铅笔,笔记本是用五颜六色的旧纸合订而成,完全是一副“土八路”的形象。  化名“杨永福”来到阳信  1946年5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要
期刊
《毛主席语录》是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是20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也被称为“红宝书”。经历过“文革”的人无不知晓“红宝书”。那时,人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红宝书”不可不带,连结婚送礼也必少不了一本“红宝书”。  20世纪最流行的“书”  严格意义上讲,“红宝书”应包括各种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但由于《毛主席语录》发行量最大、印制最精美、读者最多,且封面又是由红塑料封皮特制,人们
期刊
在“史无前例”的岁月里,曾有一支歌不分场合,天天唱,人人唱,那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4年,举国上下正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时任哈尔滨歌剧院的创作员李郁文、王双印二人深入工厂、农村、军营与广大革命群众同劳动,同吃住。他们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时,便把大家的发言分别记录下来:“大海行船靠舵手,我们干革命的舵手,就是毛主席……万物生长靠阳光,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他二人将这些警句归纳
期刊
关光烈于1959年1月调任林彪的秘书。他万万没有想到,1971年,正当他在师政委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军区很多领导都对他看好之时,一场政治上的灭顶之灾正向他袭来……  关光烈成为林彪秘书  关光烈(1926-2008)大约是在林彪身边任职时间最长的秘书。关光烈于1959年1月调任林彪的秘书。他一表人才,面目和善,精明干练,知识面广,既有机关工作经验,又当过连指导员,熟悉基层情况;而且他来自127师
期刊
(1963年4月生,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抵粤之前,这位三十年从政之路上先后走过西藏、团中央、河北、内蒙多地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一路留下“不走形式”、“沉稳实干”、“少言多做”的评价。主政广东,“慎言敏行”已经成为胡春华施政的鲜明风格。有人说,胡春华执政的广东呈现出了润物无声的格局,但这种润物无声也暗含风雷……  “天之骄子”曾是李克强副手  1979年,出生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期刊
一切任命完毕后,蒋介石给蒋经国留下的位置是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这一官衔虽然不高,但他交给儿子的权力却超越三军统帅,即负责“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对大陆游击活动的派遣和指挥”。蒋介石觉得这还不够,又在“总统府”里设了一个“机要室资料组”,也让蒋经国负责……  初登台湾便有扶子之意  1949年12月31日,这是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天。此刻,刚从大陆败逃来台的蒋介石与儿子蒋经国正在涵碧楼登楼眺望。
期刊
林彪反革命集团以林彪为首,其手下悍将包括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周宇驰、于新野、陈励耘、王维国及周建平。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了发动武装政变的手令,阴谋败露后,他携妻儿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叛国,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那么,“九·一三”事件之后,林彪手下的这十大悍将最终有怎样的结局呢?
期刊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刘少奇受到批评,不再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0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全国开展了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浪潮。但在这时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事实证明,毛泽东仍把刘少奇作为党内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对待,并非要打倒刘少奇,也没有要对他立案审查。  1966年11月3日,在接见红卫兵的群众大会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特地走到刘少奇跟前,询问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当刘
期刊
(1963年9月生,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孙政才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从学者到“少帅部长”,再到市委书记,他一直倍受关注。2012年11月20日,孙政才履新重庆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入渝一年,他已做出许多大动作,而在熟悉重庆官场的人看来,他行事低调,目标明确……  学而优则仕  1963年,孙政才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五龙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高中毕业,孙政才考到山东莱阳农学院。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