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其次要着力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丰富想象,再次要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象力;最后要精心设计“命题”,指导情境作文。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想象力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积极的想象是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是科学发明的先导,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把生活典型化,在原有物像的事件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开拓,更需要积极的想象。如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们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想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
训练学生感知事物应要求学生做到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要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如名人诗赋,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以及地理、历史等有关知识,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要求学生融情于物,让客观事物染上主观色彩。
2.引导学生注意表象积累
表象是入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为了积累“画面”,可向学生推荐“画面”描述法。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用文字记下来。这种“记”是能够融合深层之意的描述。要尽可能地详细,要将自己当时惊叹,心动的感受记下来。如能积累大量这样的记忆表象,那么一旦“在与某种需要有关的强有力的兴奋中心出现时,这些解体了的暂时神经联系就会按新体系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形象。”
二、着力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丰富想象
1.要求学生多多摘抄,背诵名言佳句,激发想象力
因为精美、新奇、警策的语言,讲求修辞美的语言,往往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
2.用趣味故事激发想象
如宋朝科举考试,有一“深山藏古寺”的画题,“藏”字显然是要表现的题眼,大部份考生的画笔为“藏”古寺费尽心思,却不能显示出古寺的存在。其中有一考生匠心独具,只画一山脚下担水的和尚和通往深山的石径,画题的答案全在想象中觅得。又有“踏花归去马蹄香”一题,一个考生就展开想象避实就虚,在奔驰的马蹄后画上一只追逐飞舞的蝴蝶,来引发观者对“蹄香”的联想,构思何其巧妙精彩!学生从这些绘画故事中感受到美妙在于想象的启迪。
3.引导学生多多赏析自己感兴趣的图片,以激发想象
如法国当代画家巴尔蒂斯的作品总是令人充满遐想,《泰雷斯》中小女孩静静的眼神,《窗台玫瑰》中窗外遥远的背景,对这些画面巴尔蒂斯并不做任何解释,但正因如此,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如此敏感地被触动,并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一个更遥远广阔的境界。
4.欣赏古今名曲,品读课本美文来激发想象力
如在提供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品味音乐意境,同时激发其写作情思。学习《春》《紫藤萝瀑布》等精美课文,体会其中文字的妙处,展开想象品味课文,与作者达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三、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象力
1.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
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表象对所提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训练举例:反复诵读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后,驰骋想象,用散文再现当年王维为挚友饯行的情景。学生受到课文插图启发,又从古装影(视)片获得了表象积累,基本能够完成。
2.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
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从而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形象更具体,色彩更鲜明。训练举例:赫耳墨斯笑着问明宙斯和赫拉雕塑值多少钱后,看到自己的雕塑,心想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保护神,人们对自己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个,这个算添头,自送。” 要求学生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的神情。由于受到原材料“笑着问”和“爱慕虚荣”的启示,学生们大都能够想象出赫耳墨斯的神情。这样以原材料中关键情节为基础而生发想象,传神而又准确地勾画了“人物”的外貌、神情。
3.进行延伸性想象的训练
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训练举例:“卖炭翁”的炭被抢,他悲愤交加,离开“宫市”后将向何处去?请续写结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从对比想象,假设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进行。
四、精心设计“命题”,指导情境作文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要求言、行、情融为一体,同步展开进行作文。要让学生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在命题时,应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说话”的情境和氛围,使他
们的想象如潮水般不断涌出。
1.规定情境
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如看图作文,画面往往是“特写式”的,只是反映事物包孕的某一瞬间,它“含不尽之意于画外”,留有景物和人物的许多空白点,因此为学生作文创设了能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例如,在指导《伞中情》(一位穿红裙的小姑娘给雨中的盲人送伞)情境作文时,可引导学生从“有限想象无限”:①从静态的画面中想象动态,如小姑娘看见、奔跑、撑伞等;③从外表想象内心,从盲人面部表情想象他内心的感激之情;③从动作想象语言,如小姑娘和盲人的对话,周围人的称赞;④从平面的无声处想象立体音响,如风雨声、脚步声,汽车喇叭声等;⑤从特写式画面想象全景式的情景,如小姑娘在放学的路上看见盲人在淋雨,举伞护送盲人回家。这种情境,学生平时有所感知,有着表象积累,一旦入情入境,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2.虚拟事件
即假设一个事件,让学生成为“事件”中的一个人物,然后按要求进行写作。例如:你对本次考试的第一名志在必得,考试成绩公布时,你考差了未能进入前十名,当你得知这个消息时,你感觉如何?你面对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目光作如何应对?后经查卷,原来分数计错了,你一下子又成了第一名,那时你会怎样呢?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极富戏剧性的实例,同学们一旦进入“角色”,便会神思飞扬。
3.因事造境
这种情境作文要求描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言行和表情。如某同学经历过这样的境遇:
⑴在全市优秀学生干部表彰会上,他捧上奖状。
⑵在中考体育加试时,他铅球、跳远和200米短跑都不及格。
⑶闲暇时,他携一卷书独自在夕阳的余辉里散步。
这样的作文旨在让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分散的零碎印象加以归纳,进行思维加工,并逐步综合集中,研成完整的新形象。以上三种情境中的人物描写,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一个人春风得意、神情沮丧及内在气质情韵,从而合成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
叶圣陶先生在指导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曾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写作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要使想象合理新颖,要做到平时认真仔细观察、感受、积累,有了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知识,“想象”翅膀才会飞得更高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赤壁学校)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想象力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积极的想象是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是科学发明的先导,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把生活典型化,在原有物像的事件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开拓,更需要积极的想象。如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们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想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
训练学生感知事物应要求学生做到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要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如名人诗赋,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以及地理、历史等有关知识,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要求学生融情于物,让客观事物染上主观色彩。
2.引导学生注意表象积累
表象是入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为了积累“画面”,可向学生推荐“画面”描述法。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用文字记下来。这种“记”是能够融合深层之意的描述。要尽可能地详细,要将自己当时惊叹,心动的感受记下来。如能积累大量这样的记忆表象,那么一旦“在与某种需要有关的强有力的兴奋中心出现时,这些解体了的暂时神经联系就会按新体系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形象。”
二、着力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丰富想象
1.要求学生多多摘抄,背诵名言佳句,激发想象力
因为精美、新奇、警策的语言,讲求修辞美的语言,往往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
2.用趣味故事激发想象
如宋朝科举考试,有一“深山藏古寺”的画题,“藏”字显然是要表现的题眼,大部份考生的画笔为“藏”古寺费尽心思,却不能显示出古寺的存在。其中有一考生匠心独具,只画一山脚下担水的和尚和通往深山的石径,画题的答案全在想象中觅得。又有“踏花归去马蹄香”一题,一个考生就展开想象避实就虚,在奔驰的马蹄后画上一只追逐飞舞的蝴蝶,来引发观者对“蹄香”的联想,构思何其巧妙精彩!学生从这些绘画故事中感受到美妙在于想象的启迪。
3.引导学生多多赏析自己感兴趣的图片,以激发想象
如法国当代画家巴尔蒂斯的作品总是令人充满遐想,《泰雷斯》中小女孩静静的眼神,《窗台玫瑰》中窗外遥远的背景,对这些画面巴尔蒂斯并不做任何解释,但正因如此,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如此敏感地被触动,并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一个更遥远广阔的境界。
4.欣赏古今名曲,品读课本美文来激发想象力
如在提供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品味音乐意境,同时激发其写作情思。学习《春》《紫藤萝瀑布》等精美课文,体会其中文字的妙处,展开想象品味课文,与作者达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三、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象力
1.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
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表象对所提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训练举例:反复诵读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后,驰骋想象,用散文再现当年王维为挚友饯行的情景。学生受到课文插图启发,又从古装影(视)片获得了表象积累,基本能够完成。
2.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
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从而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形象更具体,色彩更鲜明。训练举例:赫耳墨斯笑着问明宙斯和赫拉雕塑值多少钱后,看到自己的雕塑,心想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保护神,人们对自己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个,这个算添头,自送。” 要求学生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的神情。由于受到原材料“笑着问”和“爱慕虚荣”的启示,学生们大都能够想象出赫耳墨斯的神情。这样以原材料中关键情节为基础而生发想象,传神而又准确地勾画了“人物”的外貌、神情。
3.进行延伸性想象的训练
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训练举例:“卖炭翁”的炭被抢,他悲愤交加,离开“宫市”后将向何处去?请续写结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从对比想象,假设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进行。
四、精心设计“命题”,指导情境作文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要求言、行、情融为一体,同步展开进行作文。要让学生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在命题时,应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说话”的情境和氛围,使他
们的想象如潮水般不断涌出。
1.规定情境
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如看图作文,画面往往是“特写式”的,只是反映事物包孕的某一瞬间,它“含不尽之意于画外”,留有景物和人物的许多空白点,因此为学生作文创设了能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例如,在指导《伞中情》(一位穿红裙的小姑娘给雨中的盲人送伞)情境作文时,可引导学生从“有限想象无限”:①从静态的画面中想象动态,如小姑娘看见、奔跑、撑伞等;③从外表想象内心,从盲人面部表情想象他内心的感激之情;③从动作想象语言,如小姑娘和盲人的对话,周围人的称赞;④从平面的无声处想象立体音响,如风雨声、脚步声,汽车喇叭声等;⑤从特写式画面想象全景式的情景,如小姑娘在放学的路上看见盲人在淋雨,举伞护送盲人回家。这种情境,学生平时有所感知,有着表象积累,一旦入情入境,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2.虚拟事件
即假设一个事件,让学生成为“事件”中的一个人物,然后按要求进行写作。例如:你对本次考试的第一名志在必得,考试成绩公布时,你考差了未能进入前十名,当你得知这个消息时,你感觉如何?你面对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目光作如何应对?后经查卷,原来分数计错了,你一下子又成了第一名,那时你会怎样呢?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极富戏剧性的实例,同学们一旦进入“角色”,便会神思飞扬。
3.因事造境
这种情境作文要求描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言行和表情。如某同学经历过这样的境遇:
⑴在全市优秀学生干部表彰会上,他捧上奖状。
⑵在中考体育加试时,他铅球、跳远和200米短跑都不及格。
⑶闲暇时,他携一卷书独自在夕阳的余辉里散步。
这样的作文旨在让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分散的零碎印象加以归纳,进行思维加工,并逐步综合集中,研成完整的新形象。以上三种情境中的人物描写,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一个人春风得意、神情沮丧及内在气质情韵,从而合成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
叶圣陶先生在指导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曾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写作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要使想象合理新颖,要做到平时认真仔细观察、感受、积累,有了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知识,“想象”翅膀才会飞得更高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赤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