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必须发生变革,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也不是简单机械的,不会再是“教师根据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复习课那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盲然无绪练习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模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竞赛等生动泼活的新模式,把化学复习课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从而培养交流归纳,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化学;复习课;应用;浅析
上复习课,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热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累得不行,学生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有多大。
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后,我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教师教学经验,选用了开放式的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互动式”作为我校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与探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课题研究的目的:
改变传统复习课那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盲然无绪练习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模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新模式,把化学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化学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题的理论依据:
2.1 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原理分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不断完整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爱迪生也曾说过:“一个人不下决心独立思考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创造”。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获得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使认知结构经过顺应和同化得到发展。然而,由于原有认知结构的不同,学生在相同信息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活动也不同,比如对同一概念,有的学生能熟练准确回答,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惑,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反映出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能力的不同的结果,因此,只有通过交流,论辩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互动式”复习课正是遵循了这条认知结构发展原理。
2.2 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为了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必须提供信息,但是掌握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超越所给信息,将得到的信息通过外推、内插、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超越所给予的信息。所以,现代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种要素所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这四种要素之间形成了立体、交互式的信息传递网。 “互动式”复习课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质疑、答辩,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共识,整个过程始终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2.3 “互动式”复习课的基本原则:
2.3.1 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学生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这三个方面。
2.3.2 平等性原则——强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展现个性,才有可能发现和再创造,才能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
2.3.3 激励性原则——教师用期待与鼓励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使之成为内在持续的需求。
3.“互动式”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3.1 准备三环节:
3.1.1 学生“四自”:自己看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3.1.2 小组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六个小组开展竞赛,并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主动找较差同学组成一组。
3.1.3 小单元:把课本中一章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一单元由一个小组同学负责全面地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同学通过自行复习设计出有关本单元内容的问题,并要求每个小组经过讨论确定一个有新意的复习题。
3.2 课堂教学四阶段:
3.2.1 知识归纳阶段:由某小组代表根据课前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确定的总结提纲作知识归纳 其他成员补充,时间为5分钟左右;
3.2.2 质疑答辩阶段:全班同学针对该小组的总结提纲结合单元内容提问,该小组代表答辩,时间为10分钟左右;
3.2.3 求解复习题阶段:各小组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由其他小组同学竞赛解答,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2.4 教师点拨阶段: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时间为10分钟左右。
4.“互动式”复习课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独立的唯一主体。教师从教-教会-不教,学生从学-学会-会学。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而成为统一的主体。课堂复习应该是注重信息传递、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统一的“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
4.1 在教学互动中,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 4.2 在教与学互动中,调节教学关系和互动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3 在教与学互动中,加强学生与情景的交互影响,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4 在教与学互动中,加强师生统一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过程的效益,使师生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创设情景、提供知识材料、点明思维方向,这是教师的“启发引导”。而学生通过积极的活动、主动的参与、开动思维器官,动手归纳整理、收集热点知识,自己设计复习题,互相提问、互相解决、互相交流。如:在复习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时,课前布置学生把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尽可能有的情况进行整理,并举出实例(化合反应:单质+单质—化合物…),每组一种类型。同时设计复习题,待上课时准备提问,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答辩。
在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教育的 基本要求,体现了人才的 培养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 质量。注重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强化“互动式“教学,明确师生互为主体的 关系,才能科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真正成为现实。
5.实现条件:
5.1 对学生的要求:“互动式”复习课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单元内容,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寻找最佳解题方法,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小组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发现自身学法上的不足,因而取长补短,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真正的学习就是一种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融会贯通、创造性的学习。
5.2 对教师的要求:“互动式”复习课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的一个尝试,它需要新授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的相应配合。复习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关键时间,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和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层面还较肤浅,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此为基础,进行灵活的变通和创新,从而创设有特色的、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收稿日期:2012-12-15
【关键词】教学模式;化学;复习课;应用;浅析
上复习课,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热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累得不行,学生苦不堪言,而收效未必有多大。
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后,我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教师教学经验,选用了开放式的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互动式”作为我校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与探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课题研究的目的:
改变传统复习课那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盲然无绪练习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模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新模式,把化学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化学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题的理论依据:
2.1 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原理分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不断完整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爱迪生也曾说过:“一个人不下决心独立思考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创造”。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获得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使认知结构经过顺应和同化得到发展。然而,由于原有认知结构的不同,学生在相同信息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活动也不同,比如对同一概念,有的学生能熟练准确回答,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惑,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反映出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能力的不同的结果,因此,只有通过交流,论辩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互动式”复习课正是遵循了这条认知结构发展原理。
2.2 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为了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必须提供信息,但是掌握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超越所给信息,将得到的信息通过外推、内插、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超越所给予的信息。所以,现代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种要素所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这四种要素之间形成了立体、交互式的信息传递网。 “互动式”复习课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质疑、答辩,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共识,整个过程始终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2.3 “互动式”复习课的基本原则:
2.3.1 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学生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这三个方面。
2.3.2 平等性原则——强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展现个性,才有可能发现和再创造,才能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
2.3.3 激励性原则——教师用期待与鼓励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使之成为内在持续的需求。
3.“互动式”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3.1 准备三环节:
3.1.1 学生“四自”:自己看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3.1.2 小组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六个小组开展竞赛,并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主动找较差同学组成一组。
3.1.3 小单元:把课本中一章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一单元由一个小组同学负责全面地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同学通过自行复习设计出有关本单元内容的问题,并要求每个小组经过讨论确定一个有新意的复习题。
3.2 课堂教学四阶段:
3.2.1 知识归纳阶段:由某小组代表根据课前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确定的总结提纲作知识归纳 其他成员补充,时间为5分钟左右;
3.2.2 质疑答辩阶段:全班同学针对该小组的总结提纲结合单元内容提问,该小组代表答辩,时间为10分钟左右;
3.2.3 求解复习题阶段:各小组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由其他小组同学竞赛解答,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2.4 教师点拨阶段: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时间为10分钟左右。
4.“互动式”复习课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独立的唯一主体。教师从教-教会-不教,学生从学-学会-会学。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而成为统一的主体。课堂复习应该是注重信息传递、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统一的“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
4.1 在教学互动中,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 4.2 在教与学互动中,调节教学关系和互动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3 在教与学互动中,加强学生与情景的交互影响,推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4 在教与学互动中,加强师生统一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过程的效益,使师生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创设情景、提供知识材料、点明思维方向,这是教师的“启发引导”。而学生通过积极的活动、主动的参与、开动思维器官,动手归纳整理、收集热点知识,自己设计复习题,互相提问、互相解决、互相交流。如:在复习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时,课前布置学生把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尽可能有的情况进行整理,并举出实例(化合反应:单质+单质—化合物…),每组一种类型。同时设计复习题,待上课时准备提问,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答辩。
在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教育的 基本要求,体现了人才的 培养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 质量。注重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强化“互动式“教学,明确师生互为主体的 关系,才能科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真正成为现实。
5.实现条件:
5.1 对学生的要求:“互动式”复习课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单元内容,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寻找最佳解题方法,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小组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发现自身学法上的不足,因而取长补短,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真正的学习就是一种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融会贯通、创造性的学习。
5.2 对教师的要求:“互动式”复习课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的一个尝试,它需要新授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的相应配合。复习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关键时间,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和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层面还较肤浅,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此为基础,进行灵活的变通和创新,从而创设有特色的、生动活泼、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收稿日期: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