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津区大同路143号是一座椭圆形的旧办公楼。办公楼大门前,挂着“江津区信访办”的牌子。
2013年3月24日上午8点,距上班还有一个小时,古洪文走进办公楼。
七年来,古洪文每天都提前上班。他知道,有很多群众在等着他。
七年来,古洪文干遍了信访办的各个科室,累计接待上访群众数万人次,处理各类上访案件上万件,为上访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今年2月,古洪文获得重庆公务员的最高殊荣——“重庆市人民好公仆”。
为何令人头疼的信访工作,古洪文干起来却得心应手?
“他悟出了信访工作的真谛。”江津区信访办主任姚家永将古洪文的工作经验归纳为“信访三字经”——心、情、技。
将心比心
上午11点,古洪文的办公室门口突然响起一声吆喝:“我要上访。他们要害我!”
话音未落,一个身材干瘦的老太太走了进来。
古洪文请老人坐下,面带微笑地听她唠叨。
前不久,这位老太太找到古洪文,说她到医院去看病,医生护士都要害她。经过仔细询问,古洪文得知,老太太的老伴已去世,儿女又不在身边,长时间的孤独生活,让老人精神有些失常。
古洪文和气地接待了老人。此后每隔一天,老人就来找他,絮絮叨叨说上一通。古洪文总是笑着听老人唠叨,还不时安慰几句。
“在她心里,我们代表的是党和政府。我们的安慰能让她心情平静。”古洪文说,“将心比心,我应该满足她的愿望。”
“将心比心”,这是古洪文从“师傅”那里得到的真传。
“信访是做什么的?”200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信访办时,这个问题曾在古洪文脑子里打转。
“信访就是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和协调相关部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时任来信来访科科长的王德文对古洪文说,“干这行,你就得将心比心,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这些话,古洪文一直谨记在心。
2010年3月的一天早上,由于家里饲养的生猪离奇死亡,村民王宗美联合多名群众准备上访。
古洪文得到信息,立即联系相关部门,赶到王家进行处理。
猪圈里,四头死猪东倒西歪;猪圈旁,王宗美痛哭流涕。此情此景,让古洪文心里一紧。
“换作是我,看到自己养的生猪死了,一样会心如刀绞……”古洪文在心里说,“我得想办法让他减少损失。”
经过调查古洪文发现,是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导致了生猪死亡。
王宗美认为,出售饲料的经销商没有说明使用方法,应该承担责任;经销商却觉得,这是王宗美配制饲料不当所致,跟自己无关。
双方相持不下,古洪文分别给双方做思想工作。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五个小时后,古洪文的真诚和耐心终于打动了双方。经过协商,经销商和王宗美分摊了责任。
以情动人
下午2点,古洪文吃了午饭,来到接待室帮忙。
“如果你们不顶事,我就到区委、区政府去!”
接待台前,一位老大爷正扯着嗓子对工作人员吼。
王大爷家住农村,天然气公司在钻井放炮时震裂了他家的墙壁,承诺给他每平方米五元钱的修理费,可王大爷觉得少了。
“大爷,你别慌。”古洪文微笑着走进接待台,拿起电话,“我帮你沟通一下。”
不知道是微笑动人,还是话语真诚——王大爷不再撒气,静静地盯着古洪文。
两分钟后,古洪文放下电话:“大爷,我联系了你们镇的干部,他们会出面帮你跟天然气公司协调。你先回家,如果还有什么事,就再来找我。”
“同志,感谢你!”王大爷转怒为喜。
仅用了八分钟,古洪文就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一起上访事件。
“古科长,你真有办法!”在场同事由衷地赞叹。
“心情要平和,表情要亲和。”古洪文对同事说,“情”字做到位,上访群众自然就会配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为此,古洪文费了不少心思——
他的食堂饭票,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给上访群众买午餐了。
他每个月都会拿出两三百元钱,为一些贫困上访者支付车费。
每处理一起上访事件,他就会主动联系上访群众,询问反映的问题处理好没有,是否还存在其他困难。
从2006年至今,古洪文接待各类上访群众数以万计,不仅没有一例投诉,反而好评如潮。
以技破难
下午5点,来信来访科。
电脑前,科员黎晓敏手指在键盘上疾行;显示器上,一封上访信件的回复件已经完成。
“晓敏,这段话要修改一下。”黎晓敏正准备打印文稿,背后突然响起古洪文的声音,“回复信件要讲技巧,一要有政策依据,二要浅显直白,便于阅读理解。”
十分钟后,修改完成。
“做信访工作,一定要学会运用技巧。”古洪文笑着说,“回复信件、接待上访、处理纠纷、协调部门……信访工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运用技巧!”
做信访工作的七年间,“运用技巧”成了古洪文处理各种信访难题的“法宝”。
“几十个群众拦截了六辆超载货车,快来处理!”
2010年12月的一天深夜,古洪文被电话惊醒——一群村民集资修了一条公路,却被路过的超载货车压坏。于是,村民们将超载车辆拦下。
古洪文立刻赶往事发地点。
凌晨1点,古洪文赶到现场,只见六辆严重超载的重型砂石车,被手拿扁担、锄头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
“路是我们集资修的,压烂了就要赔,不赔我们就砸车!”
村民群情激愤,形势十分紧张。
“怎么办?”古洪文头脑飞转,努力寻找着解决之道。
很快,他将问题分解为三部分——首先,协调交管部门及时介入,依法处理了超载汽车车主;其次,协调当地政府组织修复损坏公路;最后,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整治超载的长效机制。
拿出处理意见后,村民心里的气才消了。
“不管信访事件有多复杂,古科长都能梳理出矛盾形成的脉络,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很多部分,然后协调相关政策资源各个击破。”姚家永说,“凭借这个本事,他帮很多群众解决了难题。”
下午6点30分,天快黑了。
来信来访科的灯,仍然亮着。
处理好当天最后一封回复件,古洪文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将电脑关闭。
关好门,他转身疾步下楼。
家里,古洪文的妻子、儿子和年迈的父母正在饭桌边等候——不管他加班到多晚,他们都会等他。
2013年3月24日上午8点,距上班还有一个小时,古洪文走进办公楼。
七年来,古洪文每天都提前上班。他知道,有很多群众在等着他。
七年来,古洪文干遍了信访办的各个科室,累计接待上访群众数万人次,处理各类上访案件上万件,为上访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今年2月,古洪文获得重庆公务员的最高殊荣——“重庆市人民好公仆”。
为何令人头疼的信访工作,古洪文干起来却得心应手?
“他悟出了信访工作的真谛。”江津区信访办主任姚家永将古洪文的工作经验归纳为“信访三字经”——心、情、技。
将心比心
上午11点,古洪文的办公室门口突然响起一声吆喝:“我要上访。他们要害我!”
话音未落,一个身材干瘦的老太太走了进来。
古洪文请老人坐下,面带微笑地听她唠叨。
前不久,这位老太太找到古洪文,说她到医院去看病,医生护士都要害她。经过仔细询问,古洪文得知,老太太的老伴已去世,儿女又不在身边,长时间的孤独生活,让老人精神有些失常。
古洪文和气地接待了老人。此后每隔一天,老人就来找他,絮絮叨叨说上一通。古洪文总是笑着听老人唠叨,还不时安慰几句。
“在她心里,我们代表的是党和政府。我们的安慰能让她心情平静。”古洪文说,“将心比心,我应该满足她的愿望。”
“将心比心”,这是古洪文从“师傅”那里得到的真传。
“信访是做什么的?”2006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信访办时,这个问题曾在古洪文脑子里打转。
“信访就是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和协调相关部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时任来信来访科科长的王德文对古洪文说,“干这行,你就得将心比心,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这些话,古洪文一直谨记在心。
2010年3月的一天早上,由于家里饲养的生猪离奇死亡,村民王宗美联合多名群众准备上访。
古洪文得到信息,立即联系相关部门,赶到王家进行处理。
猪圈里,四头死猪东倒西歪;猪圈旁,王宗美痛哭流涕。此情此景,让古洪文心里一紧。
“换作是我,看到自己养的生猪死了,一样会心如刀绞……”古洪文在心里说,“我得想办法让他减少损失。”
经过调查古洪文发现,是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导致了生猪死亡。
王宗美认为,出售饲料的经销商没有说明使用方法,应该承担责任;经销商却觉得,这是王宗美配制饲料不当所致,跟自己无关。
双方相持不下,古洪文分别给双方做思想工作。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五个小时后,古洪文的真诚和耐心终于打动了双方。经过协商,经销商和王宗美分摊了责任。
以情动人
下午2点,古洪文吃了午饭,来到接待室帮忙。
“如果你们不顶事,我就到区委、区政府去!”
接待台前,一位老大爷正扯着嗓子对工作人员吼。
王大爷家住农村,天然气公司在钻井放炮时震裂了他家的墙壁,承诺给他每平方米五元钱的修理费,可王大爷觉得少了。
“大爷,你别慌。”古洪文微笑着走进接待台,拿起电话,“我帮你沟通一下。”
不知道是微笑动人,还是话语真诚——王大爷不再撒气,静静地盯着古洪文。
两分钟后,古洪文放下电话:“大爷,我联系了你们镇的干部,他们会出面帮你跟天然气公司协调。你先回家,如果还有什么事,就再来找我。”
“同志,感谢你!”王大爷转怒为喜。
仅用了八分钟,古洪文就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一起上访事件。
“古科长,你真有办法!”在场同事由衷地赞叹。
“心情要平和,表情要亲和。”古洪文对同事说,“情”字做到位,上访群众自然就会配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为此,古洪文费了不少心思——
他的食堂饭票,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给上访群众买午餐了。
他每个月都会拿出两三百元钱,为一些贫困上访者支付车费。
每处理一起上访事件,他就会主动联系上访群众,询问反映的问题处理好没有,是否还存在其他困难。
从2006年至今,古洪文接待各类上访群众数以万计,不仅没有一例投诉,反而好评如潮。
以技破难
下午5点,来信来访科。
电脑前,科员黎晓敏手指在键盘上疾行;显示器上,一封上访信件的回复件已经完成。
“晓敏,这段话要修改一下。”黎晓敏正准备打印文稿,背后突然响起古洪文的声音,“回复信件要讲技巧,一要有政策依据,二要浅显直白,便于阅读理解。”
十分钟后,修改完成。
“做信访工作,一定要学会运用技巧。”古洪文笑着说,“回复信件、接待上访、处理纠纷、协调部门……信访工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运用技巧!”
做信访工作的七年间,“运用技巧”成了古洪文处理各种信访难题的“法宝”。
“几十个群众拦截了六辆超载货车,快来处理!”
2010年12月的一天深夜,古洪文被电话惊醒——一群村民集资修了一条公路,却被路过的超载货车压坏。于是,村民们将超载车辆拦下。
古洪文立刻赶往事发地点。
凌晨1点,古洪文赶到现场,只见六辆严重超载的重型砂石车,被手拿扁担、锄头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
“路是我们集资修的,压烂了就要赔,不赔我们就砸车!”
村民群情激愤,形势十分紧张。
“怎么办?”古洪文头脑飞转,努力寻找着解决之道。
很快,他将问题分解为三部分——首先,协调交管部门及时介入,依法处理了超载汽车车主;其次,协调当地政府组织修复损坏公路;最后,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整治超载的长效机制。
拿出处理意见后,村民心里的气才消了。
“不管信访事件有多复杂,古科长都能梳理出矛盾形成的脉络,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很多部分,然后协调相关政策资源各个击破。”姚家永说,“凭借这个本事,他帮很多群众解决了难题。”
下午6点30分,天快黑了。
来信来访科的灯,仍然亮着。
处理好当天最后一封回复件,古洪文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将电脑关闭。
关好门,他转身疾步下楼。
家里,古洪文的妻子、儿子和年迈的父母正在饭桌边等候——不管他加班到多晚,他们都会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