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对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这门课在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联系实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途径与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统一,课程设置不到位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但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学校课程设置不到位,没有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设置这门课;有些学校虽设置了这门课,但时开时停;“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尚存在。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让高职学生一般性地了解国内外“时事”,可有可无;一些人对“形势与政策”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几门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不深,片面地认为这门课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去讲授,或者可以通过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进行。从客观上看,由于高职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教学总学时有限,每学期都安排16学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难。
  
  2.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师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而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跟不上高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减少教学开支以及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实行合班上课,甚至有的几百人合班上课,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但教学管理不规范,没有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考核、教学质量监督,教学安排随意性很大,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往往流于形式。教育部每年定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对“形势与政策”课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但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而且高职院校这门课的教师又基本上是兼职,加上有些学校对这门课的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3.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教学与日常相关教育活动相互脱节
  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是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部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不健全,导致“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相关教育活动相互脱节,没有形成合力。
  “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相关教育活动,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的有关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活动,则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共青团组织等针对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个别、分散、多样化的思想认识,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相关教育活动的切身体验,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的关系。然而,在“形势与政策”课和日常相关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使这门课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上重复,在时间、人员方面经常发生冲突,教育教学资源不能发挥最佳效率和效能。
  
  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学校的办学定位,统筹教育教学资源,使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推动“形势与政策”课与各种相关教育活动理念趋同、目标一致、过程同步、方法途径互补,改变“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相关教育活动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状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效能和教学质量。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形势与政策”课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和行为规律,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方法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积极探索和活动体验中去认知、感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日常相关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树立统筹兼顾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统筹兼顾的教育教学理念,即统筹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合理调控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综合、整体效应。树立统筹兼顾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联系“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过程中,树立统筹兼顾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运行部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和“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相关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避免教育教学内容重复,使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整体最佳效率和效能。
  第三,树立和谐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和谐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形势与政策”课要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使之和谐运行、整体优化。树立和谐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模式、途径与方法改进与创新的客观要求。在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和谐教育教学理念,就要努力探索适应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等,最大限度地促使“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运行和谐(包括该课程的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的各种相关教育活动的和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和谐,“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和谐,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双主体互动的和谐等),切实提高这门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统筹教育教学资源,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统筹教育教学资源,是指统筹协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运行部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教学与日常相关教育活动相互脱节”等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健全适合学校办学实际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北京联合大学党委非常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从2005年开始,学校就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指导小组,制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教学运行部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各部门职责分明、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形势与政策”课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教学运行和理论教学;党委宣传部负责安排覆盖全体学生的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学生工作部负责安排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用《时事》VCD,并围绕理论教学的有关内容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有关学习资料,指导学生以班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举办相关教育活动;团委负责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将所有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
  
  3.坚持“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的德育、社会实践等相关教育活动相结合
  第一,“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相关教育活动相结合,即该课程的教学与团委、学生工作部开展的有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讲演、辩论等德育活动和相关主题班会活动相结合。在“形势与政策”课与日常相关教育活动相结合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研讨式、讲演辩论式等教学模式。研讨式: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中,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在理论教学或专题讲座的基础上,辅导教师配合主讲教师,以小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围绕理论教学或专题报告的教学内容确立专题,分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研讨和教师总结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演辩论式:“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生工作部门、团委组织的有关讲演、辩论活动或主题班会活动相结合,辅导教师配合主讲教师,以小班为单位,围绕理论教学或专题讲座的内容确定相关专题,组织学生开展讲演或辩论活动,通过讲演、辩论等活动和教师总结点评,促进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二,“形势与政策”课与学校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即将“形势与政策”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几门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团委安排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加深对有关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的理解。例如,我校根据教育部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学生工作部、团委配合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围绕“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专题,组织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切身体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第三,实行过程考核。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应将这门课的考核定为考查课,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进行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原则上应简便易行、容易操作、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原则上应将理论教学、相关教育活动和实践教学等考核结合起来,实行过程考核。平时成绩考核由辅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生参加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情况、写的演讲稿、制作的多媒体演示稿、调查报告、论文等评定,总评成绩由主讲教师根据平时成绩(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和理论教学考核(开卷)成绩综合评定。
  
  4.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动态性。这门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几门课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稳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其教学依据主要是每年春、秋两季教育部社科司制定印发的两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教师要讲好这门课,相关教学资料的准备是必要条件。目前,《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些资料作为半月刊出版,受到出版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可容纳的内容有限,出版时间相对滞后,更新速度较慢,形式单一。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水平,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在线网站,为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和学生工作系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等搭建一个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服务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能够及时更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便切实提高这门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高东系该校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敏]
其他文献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周密的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精心预设,为巧妙的生成创造可能;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确定目标、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上下工夫,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  分析学情 精心备课  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前,第一次备课我是针对学生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静下心来思考,才意识到,这节课要参加北京市民族杯教学大赛,所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559万,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人们在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具有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又为要占据全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以上的庞大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而忧心忡忡。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每名毕业生及其家长的现实问题,是大学校长要破解的一道难题,也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一大问题。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领导高度重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迅速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模式,更多有条件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在近年中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应该说,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一问题的症结,又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没有适时发生转变,一定程度地脱离了社会需求或与社会需求发生错位,是直接相关联的。质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做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是语文教育之本。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依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可以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童年是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所以,阅读对儿童更显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发现,不少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课外阅读占用辅导学生的时间,担心上课时间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开设了校本课程——多元文化欣赏,并对此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学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致力于传播文化并整合多门学科知识,让学生终生受益,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多元文化欣赏课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个体的差异和多元,以不同的文化为内容,以多媒体传播为介体,立足欣赏,试图通过对话和沟通,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多元发展的背景中体会“差异的美丽”和“
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需求引导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了地方大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2003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适应社会需求,把握学校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是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起点的标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其教学将面临新的形势。    新的理论任务    党的十七大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旗帜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帕金森氏症患者阿曼坐在一家拥挤的饭店里,想要去洗手间,却无法到达.他的双脚僵住了,无法动弹.他越是努力尝试,越感到压力很大.人们的目光开始集中到他的身上,想知道究竟发生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业为己任,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近年来,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花园课程群”的校本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运用与策略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注重实用,追求本真” 规划数字化校园  随着海淀区教育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区域均衡发展的逐步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受重视,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和学科优势,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狠抓“三个基本”和“三个体系”建设,即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将研究型教学体系、实践型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围绕“学生工作年”、“人才培养质量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