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暴力一直存在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它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威胁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校园暴力存在的各种形式。校园暴力的存在必须有恶霸和受害者两方。要了解并帮助受害者,也要阻止恶霸的行为,用爱去帮助双方,有效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暴力;恶霸;受害者;措施
玫瑰少年叶永志的故事让笔者反思,一个温柔可爱的初中生一直以来受到同学们的暴力对待,无奈的他只能够另寻办法避免与同学额正面冲突。为了避免下课上洗手间时被同学欺负,永志选择在下课前几分钟上厕所,然而意外也就发生了,提前离开的永志再也没有回来。对于永志离去的原因,有各种的版本,无论是因个人滑到、有人捉弄或伤害致死,都离不开校园暴力。因为校园暴力,永志被剥夺了正常的校园生活,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玫瑰少年们因为各种校园暴力的原因而受到伤害,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视下避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重视存在于班级中的软暴力现象,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老师要很好的了解校园暴力,预防悲剧的再次发生。
一、恃强凌弱的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涵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总的来说,校园暴力一般是发生在学校的,会对同学或教师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不过现在的这种校园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在任何的地方、场合都有强者和弱者的存在,强者往往会欺负弱者,欺负的程度有重有轻。不过,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须。其实不然,这种恃强凌弱的暴力现象对受害者的伤害是长久性的甚至是致命的。我们要认识校园暴力的类型,才能有敏锐的眼光发现校园中的黑暗角落,遏制悲剧的发生。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校园暴力实施的方法以及内容来看,校园暴力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 语言暴力、心理暴力和力量暴力。
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侮辱漫骂、中伤、取笑捉弄等行为。当这些言语行为严重的伤害到受害者的自尊, 给其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时就成为语言暴力,或称作“软暴力”。因为这些言语行为虽然不像躯体暴力那样明显,但是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学生,会变得孤僻,出现社交困难,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长期积聚旳不良情绪导致报复心理,从而导致躯体暴力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受害者承受不住打击而轻生。几年前就有一个叫阴道生的孩子因为姓名的原因被同学嘲笑,由于家长的不理解,不允许改名导致孩子最后不堪重负而选择了自杀,这样的例子是极端的,但不可否认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不能磨灭的伤害。
心理暴力不同于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孤立、漠视、排斥等行为使一些学生长期被边缘化,不能融入班集体,备受冷落。这种暴力行为也可以称作“冷暴力”。
力量暴力是一种具有外显性的暴力行为,也可称作“硬暴力”,主要是指通过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恃强凌弱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躯体进行攻击、侵害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
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能够打开思路,不仅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力量的暴力,能够及早的发现校园暴力行为,为预防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恶霸与受害者
分析校园暴力必须要知道暴力行为的双方。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人可能成为恶霸。秉承恃强凌弱的原则,恶霸大多强壮且冲动,在朋友中间有号召力,往往比受害者年长,且家庭中有着或多或少的暴力倾向。这要求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恶霸的扭曲心理大多形成于幼年时期,当他们整天处于暴力或者冷漠的环境中,对于那些不经意的动作也会觉得其充满挑衅和蓄意,任何动作都会认为是别人在伤害他,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征服与被征服,这样的人如何不成为欺负人的恶霸。同时同伴的压力也会增长恶霸气焰,他们在欺负人时,如果有人围观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不但不利于暴力行为的消弱反而巩固和增强了这种暴力行为。
再来看看受害者,受害者往往被忽略,尤其是是经历冷暴力和软暴力,受害者往往无处可以倾诉,因为没有人重视这种情况,例如前文举的阴道生的例子,因为他父母信奉道教,认为其从道而生,“道生”是一个好名字,当孩子跟他们提到要改名字时,父母表现出来的是不以为然,甚至是漠视,让孩子更加的脆弱,当所有的抑郁和悲伤都积聚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悲剧。恶霸天生对于弱小者有敏锐感,他们知道欺负这些胆小的人不会被揭发。所以更加需要细心的去关心和留意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将事情的憋在心里,默默的忍受着暴力行为。然而研究表明,45%的孩子兼具恶霸和受害者的双重角色,有些孩子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比较敏感、孤僻,他们在同伴中受到排挤,他们就会表现出攻击的行为来弥补内心的孤独、羞涩与恐惧。通常恶霸头头会威胁强迫其他小孩要求他们与他一起欺负人,这些“手下”本身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害怕被欺负就只求自保,同样以暴力对待同伴。这不仅仅是一种自保的手段,而且在学校隐性的阶级结构中居于上位,能够为虎作伥,使得他们在同伴中有一种凌驾他人之上的優越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部分受害者向恶霸的转型。
所以说不能够忽视孩子的内心,需要在关怀受害者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开导恶霸,
三、预防措施
改革学校的评价制度, 完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找到被尊重的感觉,减少挫败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机率。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让一些暴力的不良商品走出校园,还校园宁静。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外在的物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指通过校园整体外在环境的规划和布置所体现出的一种文化形态。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要反映出一个学校的人文底蕴和办学特色,更要彰显一个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学校精神。此外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法制、心理、礼仪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等大德育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避免因不懂法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学校还要重视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将一些暴力行为扼杀在摇篮,特别要重视软暴力的行为。
在班级中要改善班级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管理他人,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积极举办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融入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也要及其重视学生,永远将学生放在心上,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和具有恶霸潜质的学生。要让家长一起来关心学生,多给与孩子爱的关心和鼓励。
校园暴力存在一天就会对孩子产生潜在的危害,现如今虽没有很好的办法使校园暴力从此消失,但是能够通过家长、教师以及学校的重视和努力尽量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Kim Zarzour 著,柯清心 译 校园暴力[M] 台北市,远流,1995年。
[2]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办理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防治[M] 台北市 : 国立教育资料馆,1993年。
[3]苏芊玲,萧昭君主编 拥抱玫瑰少年[M] 台北市 : 女书文化出版,2006年。
[4]邬佩丽,洪俪瑜着 校园暴力行为之预防、诊断及处理策略模式硏究[M] 台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1996年。
[5]陈振江 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丁瑞虎 目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山东五城市中小学为例[D] 山东大学2009年。
【关键词】:校园暴力;恶霸;受害者;措施
玫瑰少年叶永志的故事让笔者反思,一个温柔可爱的初中生一直以来受到同学们的暴力对待,无奈的他只能够另寻办法避免与同学额正面冲突。为了避免下课上洗手间时被同学欺负,永志选择在下课前几分钟上厕所,然而意外也就发生了,提前离开的永志再也没有回来。对于永志离去的原因,有各种的版本,无论是因个人滑到、有人捉弄或伤害致死,都离不开校园暴力。因为校园暴力,永志被剥夺了正常的校园生活,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玫瑰少年们因为各种校园暴力的原因而受到伤害,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视下避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重视存在于班级中的软暴力现象,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老师要很好的了解校园暴力,预防悲剧的再次发生。
一、恃强凌弱的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涵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总的来说,校园暴力一般是发生在学校的,会对同学或教师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不过现在的这种校园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在任何的地方、场合都有强者和弱者的存在,强者往往会欺负弱者,欺负的程度有重有轻。不过,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须。其实不然,这种恃强凌弱的暴力现象对受害者的伤害是长久性的甚至是致命的。我们要认识校园暴力的类型,才能有敏锐的眼光发现校园中的黑暗角落,遏制悲剧的发生。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校园暴力实施的方法以及内容来看,校园暴力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 语言暴力、心理暴力和力量暴力。
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侮辱漫骂、中伤、取笑捉弄等行为。当这些言语行为严重的伤害到受害者的自尊, 给其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时就成为语言暴力,或称作“软暴力”。因为这些言语行为虽然不像躯体暴力那样明显,但是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学生,会变得孤僻,出现社交困难,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长期积聚旳不良情绪导致报复心理,从而导致躯体暴力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受害者承受不住打击而轻生。几年前就有一个叫阴道生的孩子因为姓名的原因被同学嘲笑,由于家长的不理解,不允许改名导致孩子最后不堪重负而选择了自杀,这样的例子是极端的,但不可否认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不能磨灭的伤害。
心理暴力不同于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孤立、漠视、排斥等行为使一些学生长期被边缘化,不能融入班集体,备受冷落。这种暴力行为也可以称作“冷暴力”。
力量暴力是一种具有外显性的暴力行为,也可称作“硬暴力”,主要是指通过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恃强凌弱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躯体进行攻击、侵害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
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识能够打开思路,不仅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力量的暴力,能够及早的发现校园暴力行为,为预防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恶霸与受害者
分析校园暴力必须要知道暴力行为的双方。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人可能成为恶霸。秉承恃强凌弱的原则,恶霸大多强壮且冲动,在朋友中间有号召力,往往比受害者年长,且家庭中有着或多或少的暴力倾向。这要求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恶霸的扭曲心理大多形成于幼年时期,当他们整天处于暴力或者冷漠的环境中,对于那些不经意的动作也会觉得其充满挑衅和蓄意,任何动作都会认为是别人在伤害他,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征服与被征服,这样的人如何不成为欺负人的恶霸。同时同伴的压力也会增长恶霸气焰,他们在欺负人时,如果有人围观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不但不利于暴力行为的消弱反而巩固和增强了这种暴力行为。
再来看看受害者,受害者往往被忽略,尤其是是经历冷暴力和软暴力,受害者往往无处可以倾诉,因为没有人重视这种情况,例如前文举的阴道生的例子,因为他父母信奉道教,认为其从道而生,“道生”是一个好名字,当孩子跟他们提到要改名字时,父母表现出来的是不以为然,甚至是漠视,让孩子更加的脆弱,当所有的抑郁和悲伤都积聚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悲剧。恶霸天生对于弱小者有敏锐感,他们知道欺负这些胆小的人不会被揭发。所以更加需要细心的去关心和留意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将事情的憋在心里,默默的忍受着暴力行为。然而研究表明,45%的孩子兼具恶霸和受害者的双重角色,有些孩子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比较敏感、孤僻,他们在同伴中受到排挤,他们就会表现出攻击的行为来弥补内心的孤独、羞涩与恐惧。通常恶霸头头会威胁强迫其他小孩要求他们与他一起欺负人,这些“手下”本身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害怕被欺负就只求自保,同样以暴力对待同伴。这不仅仅是一种自保的手段,而且在学校隐性的阶级结构中居于上位,能够为虎作伥,使得他们在同伴中有一种凌驾他人之上的優越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部分受害者向恶霸的转型。
所以说不能够忽视孩子的内心,需要在关怀受害者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开导恶霸,
三、预防措施
改革学校的评价制度, 完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找到被尊重的感觉,减少挫败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机率。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让一些暴力的不良商品走出校园,还校园宁静。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外在的物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指通过校园整体外在环境的规划和布置所体现出的一种文化形态。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要反映出一个学校的人文底蕴和办学特色,更要彰显一个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学校精神。此外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法制、心理、礼仪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等大德育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避免因不懂法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学校还要重视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将一些暴力行为扼杀在摇篮,特别要重视软暴力的行为。
在班级中要改善班级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管理他人,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积极举办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融入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师也要及其重视学生,永远将学生放在心上,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和具有恶霸潜质的学生。要让家长一起来关心学生,多给与孩子爱的关心和鼓励。
校园暴力存在一天就会对孩子产生潜在的危害,现如今虽没有很好的办法使校园暴力从此消失,但是能够通过家长、教师以及学校的重视和努力尽量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Kim Zarzour 著,柯清心 译 校园暴力[M] 台北市,远流,1995年。
[2]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办理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防治[M] 台北市 : 国立教育资料馆,1993年。
[3]苏芊玲,萧昭君主编 拥抱玫瑰少年[M] 台北市 : 女书文化出版,2006年。
[4]邬佩丽,洪俪瑜着 校园暴力行为之预防、诊断及处理策略模式硏究[M] 台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1996年。
[5]陈振江 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丁瑞虎 目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山东五城市中小学为例[D] 山东大学2009年。